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拥有江汉平原的湖北,每年"额征北漕正耗米十五万石有奇,南米十三万七千石有奇,北漕由丁船兑运京仓,南米由州县解交荆州满营及各标绿营"(《胡文忠公遗集》卷23,第5页,以下简称《遗集》).漕粮的征收地区,集中在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和荆州六府.漕粮从征收到起运的诸环节,涉及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围绕着漕粮  相似文献   

2.
有明一代,江南漕粮输往北方,其运输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洪武时期海运,永乐前期海陆兼运,永乐中期以后,运法又有三变:“初支运,次兑运、支运相参,至支运悉变为长运而制定。”明代漕运方式不断更替的原因何在,诸种运法产生的过程及其实行的后果,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内容。舛误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3.
南粮北运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自隋唐以来,运河一直为南北物资流通的大动脉,但到明代后期嘉靖、万历年间,清代中期嘉庆,道光年间,由于黄河水患与漕运弊政的影响,河运不断地发生危机,在统治阶级内部,多次引起河运还是海运的激烈争论。明清漕粮由河运向海运的转变,是漕运史上的重大变革,其进步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南粮北运关系国计民生。自隋唐迄明清,运河一直为南北物资交流大动脉。明清定都北京,财赋仰给于东南。为解决国家军费与宫廷食用,每年沿运河从江南转输四百万石左右漕粮入供京师,故视漕运为天庾正供,军国大计。康熙曾把漕运、河工、盐政视为国家三大政,书于宫廷廊柱。但在明后期和清中期,由于黄河水患与漕运积弊影响,河运危机不断,并在统治集团内部两度引起继续沿用传统的河运还是因时制宜实行海运的论争,结果以转向海运而告终。探究明清时期漕粮由河运向海运的转变,对于研究明清社会经济,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王朝建立后,沿袭明代成法,规定每年从江西、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和山东八省,额征漕粮四百万石,经京杭大运河输往北京,以满足其官俸、军饷和宫廷靡费的需要。江西物产丰富,是征纳漕粮的主要省份之一。《清史稿》载:“天下财赋、惟江南、浙江、江西为重。”有清以来,江西每年额征漕粮五十七万石,  相似文献   

6.
<正> 沈德符(宇景倩,1578—1642)《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金瓶梅》条载: 袁中郎《觞政》以《金瓶梅》配《水浒传》为外典,予恨未得见。丙午,遇中郎京邸,问:“曾有全帙否?”曰:“第睹数卷,甚奇快。今惟麻城刘延白承禧家有全本,盖从其妻家徐文贞录得者。”又三年,小修上公车,已携有其书,因与借抄挈归。吴友冯犹龙见之惊喜,怂恿书坊以重价购刻,马仲良时榷吴关,亦劝予应梓人之求,可以疗饥。予曰:“此等书必遂有人板行,但一刻则家传户到,坏人心术,他日阎罗究诘始  相似文献   

7.
李秉衡,字鉴堂,是清朝光绪时期驰名国内外的高级官员,平生爱国清廉著称于世。《清史稿》卷四百六十七,列传二百五十四记载:“李秉衡,字鉴堂,奉天海城人。”《奉天通志》卷四载:“李秉衡,字鉴堂,海城人。”新编《辞海》历史分册(中国近代史)载:“李秉衡(1830~1900),清末奉天海城(今属辽宁)人,字鉴堂。”史册记载都一致认定  相似文献   

8.
三门峡与古代漕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东西漕运的樞紐黄河中游的三門峽为古代东西漕粮轉輸必經的要道(圖一)。从秦始皇統一六国时起,这条运道即已發揮了作用。①其后虽也有若干次中止的时期,但作为主要的运輸力量,却一直維持到唐朝的末年。就是在北宋时对于这方面也还有所致力。②北宋以后,这里就漠漠无聞,不为人們所重視。所謂漕运,主要是指由关东各地轉輸粟米接济关中的需要。当然,也有一些时期关中的粮食曾經沿河而下,运到中原,不过那究竞是无关大旨,不居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 《周易稗疏附考异》之版本情况及补校记略《周易稗疏》四卷,所见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道光二十二年守遗经书屋本(只作上下两卷)、道光二十四年《昭代丛书补编》本(只作一卷)、同治四年金陵书局本、光绪十四年《皇清经解续编》本、民国年间太平洋书店本;又有中华书局转来王孝鱼之金陵本点校稿,点校时曾参看拜经楼抄思适斋主(顾广圻)之校本。比较各本,则可分为两大系统。其一以四库本为鼻祖,昭代本、拜经楼本盖均自四  相似文献   

10.
光绪十七年(1891年)吉林将军长顺奏请开修《吉林通志》,其凡例中有言:“道光四年吉林将军衙门堂主事萨迎阿撰吉林外记”。此后沿袭是说者,陈陈相因,代不乏人。其实,这种说法不外是道光四年(1824年)“始修”或“志成”两层含义。查《吉林外记》颇多道光五、六、七年之事,其不可能成书于道光四年当是不言自明的。道光四年始修说亦不成立,因为《吉林外记》卷一御制诗歌部分之后,附有嘉庆年  相似文献   

11.
林振礼《赵明诚、李清照与傅自得关系小考》(见本刊1986年第2期)说:“从今存诸多地方史料中,未见(傅氏一家)与赵明诚、李清照有什么联系。”按:道光《福建通志》卷一百九十三《宋侨寓传》载:“赵思诚,字道夫,其先高密人。父挺之,崇宁朝宰相。兑存诚与思诚相继登进士弟,明诚亦富于学,三人皆博雅有远识。建炎南渡,存诚以徽猷阁帅广东,与思诚俱行,秩满,以泉南俗淳,乃自羊城抵泉,家焉。后思诚历中书舍人,以宝文阁制守  相似文献   

12.
释皎然、俗姓谢名昼,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居杼山,和颜真卿、韦应物唱和,二人都很看重他。所著《诗式》引有徐凝《京都还汴口作》,凝是元和时人,可见皎然的长寿。他现存诗七卷,载《全唐诗》卷三十。《新唐书·艺文志》载:“昼公《诗式》五卷、《诗评》三卷”。注云:“僧皎然”。《直斋书求解题》卷二十二载:“《诗式》五卷、《诗议》一卷,唐僧皎然撰,以十九字括诗之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七说:“《诗式》一卷”。又说:“此本既非五卷”又一十九体乃末一条,陈氏不应举以概全书。陈氏又载正字王元《拟皎然十九字》一卷,使仅如今本一条,则不能拟为一卷矣,殊参差可疑。又皎然与颜真卿同时,乃天宝、大历间人,而所引诸诗举以为例者,有贺知  相似文献   

13.
清代漕运兴废与山东运河沿线社会经济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清王朝建立后,沿袭明代成法,规定每年从鲁、江、浙、赣、洲、鄂、皖和豫八省,额征漕粮四百万石,经京杭大运河输往北京,以满足其官俸、军饷和宫廷靡费的需要。漕运的推行,直接关系到封建国家机器的运转,向来受到清政府的重视,所谓“漕粮为天庚正供,俸米旗饷计口待食,为一代之大政。”山东是八省漕粮必经之地。大运河从鲁南兖州府峄县台庄由苏北进入山东境内,转向西北过微山、昭阳、南旺、安山等湖,进入鲁西平原,最后由德州桑园镇出境进入直隶,纵贯山东,全长一千余里,途经四府两直隶州。清代漕运鼎盛时,每年有各省漕船六千余艘,循运河经这些地区北上。漕运的兴废,与山东运河沿线社会经济的变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木牛流马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葛亮“性长于巧思”,“工械技巧,物究其极”。他创制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载工具,由于记载不详,很久都是一个谜。直到宋代,才有人提出是一种木制独轮车的看法。陈师道《后山丛谈》卷四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高承的《事物纪原》卷八“舟车帷幄部·小车”一章也说:“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陟故耳。  相似文献   

15.
《词林正韵》三卷,清朝人戈载撰。戈载(1786~1856)字宝士,江苏吴县人,承其家学,潜心于宋人宫调声律之学。与朱绶、沈传桂、王嘉禄、沈彦曾、吴嘉洤、陈彬华合称“吴中七子”,今人又称为“后吴中七子”。①《词林正韵》乃戈载的穷年力作,此书出版后,取代了流行已久的吴烺等人合编的《学宋斋词韵》,被吴中填词家奉为金科玉律。一《词林正韵》分上、中、下三卷,凡十九韵部,十四部为舒声韵(包括平、上、去),五部为入声韵,收字一万三千零一十四个。书前有词友顾千里、董国琛、朱绶、吴嘉洤写于道光元年(1821)的序,又有戈载自己所写的“发凡”。…  相似文献   

16.
山西票号的起源,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目前研究经济史的同志,大多主张以道光以后信而有征的历史为可靠:但社会上流行颇广的则是明清之际的说法。此说之代表如下: (一)李自成起义失败后,遗弃金银于山西,平阳康氏以此巨资致富,遂设票号,由顾炎武制订章程并组织镖局,以发展武装力量,反清复明(见1917年《银行周报汇编》第一卷七、八期,东海:  相似文献   

17.
《〈女聊斋志异〉书后》(见本刊1985年第4期)写成后,发觉有些谬误。现经石继昌先生指点,补正于下。 (一)《荆茅》、《李老》二篇见吴炽昌(字芗岸,1780?一?)《客窗闲话》续集。按吴炽昌为嘉道间人,其《客窗闲话》正、续集各八卷,分别刊于道光十九年(1839)和三十年(1850)。《书后》所指光绪元年(1875)序刻本,经书商窜乱,删去的篇目约为原书的四分之一。已面目全非,不足为据。《彩凤》、《翠筠》、《素娥》三篇见汤用中《翼駉稗编》。此书八卷,有道光二十八年(1848)刊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曾论及。以上主要内容是石先生告知的。 (二)《玉桂》一篇见潘纶恩《道听途说》。此书约成于咸丰五年(1855)前后,有光绪元年(1875)  相似文献   

18.
《宋书》考疑(十二)丁福林《卷七十七·颜师伯传》师伯子举周旋寒人张奇为公车令,上以奇资品不当,使兼市买丞。(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1994页)按:下文载颜师伯于永光元年为前废帝所杀时,“六子并幼,皆见杀”,则此云师伯子举张奇为公车令者,...  相似文献   

19.
<正> 齐鲁书社一九八二年出版的由山东省博物馆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的《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版一五七,第350图(据该书介绍:“石高二尺一寸五分,广三尺三寸二分。对鸟衔双鱼,鸟身上一圆轮,轮中有物不清,右有三人挽车),系据《续滕县志》为底本翻印。原画像石出土于滕县黄家岭。《续滕县志》卷五、金石第六载:“民国二十二年,邑治北三十里黄家岭出汉画像二十二石,兹选录九石”。此图即黄家岭出土二十二石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卷八五《河渠三》载:“成化四年,管河主簿郭升以大石筑两堤,锢以铁锭,凿外洪翻船恶石三百,而平筑里洪堤岸,又石岸东西四百余丈。”按:“主簿”明代为政府各部署主管文书与典簿之官,太仆、鸿胪、钦天监及知县之佐官都可称主簿。成化四年(1468)郭升未曾任“主簿”一职,而只担任过徐州洪(又名百步洪)工部分司“主事”。主事为六部各司郎中之属官,是各部司官中最低的一级,官阶正六品。凿石筑堤一事正是郭升任徐州洪主事期间所为。《明宪宗实录》卷五五载,成化四年(1468)工部主事郭升奏:“……又如外洪翻船等石,里洪坝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