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马行省建立的历史动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公元前 2 4 1年罗马第一个行省———西西里行省的建立到公元 4 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罗马在广袤的地中海区域实施行省统治长达七百余年 ,对罗马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罗马向地中海区域扩张的过程 ,探究罗马行省建立的历史动因 ,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 :即罗马行省的建立是其大规模向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4世纪期间,高卢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成为罗马行省城市化的"西部巨人",在罗马帝国城市化运动中发挥了带头作用[1]。从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关注、高卢地方贵族的配合、罗马化城市的建立等方面探讨罗马-高卢城市迅猛发展的原因,有助于加深对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化运动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3.
在征服与统治山西地区的过程之中,元朝统治者陆续建立过一些地方政权机构,其中包括有行省、行中书省和中书分省。本文通过参考有关研究成果,试对与元代山西地区的行省、行中书省和中书分省有关的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2--1世纪罗马经济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其因主要是巨资的积累和奴隶的劳作与元老、贵族和骑士的投资以及帝国东西行省间的商业往来.其特点表现为土地所有制与生产性的巨大变化和庄园生产具有商品经济的性质;奴隶成为社会生产的主体,战俘奴成为劳动的主力军;金融业和高利贷业跃居古典社会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凯撒与高卢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58~51年,罗马的高卢行省总督凯撒发动了对高卢地区的征服战争。凯撒面对英勇善战的对手和各被征服地区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施展分化瓦解、恩威并用和步步蚕食的策略,终于征服了整个高卢地区。高卢战争的胜利,使大量的奴隶与财富源源流入罗马,刺激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繁荣;罗马的疆土扩展到莱茵河西岸、比利牛斯山脉以东、北至不列颠;凯撒也因此而捞得雄厚的政治资本,为其在罗马政治舞台上独揽大权奠定了基础,并为罗马共和制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539年,波斯将叙利亚地区纳入帝国行省管理模式之下,拉开了该地由印欧“外族”人千余年统治的序幕。波斯统治者在古叙利亚地区设置“河西”行省,促使波斯的外来政治制度与叙利亚本土的政治模式进行融合,创新发展出中央集权、地方自治和全面管控在内的“混合式”政治制度模式,体现出叙利亚文明为“节点文明”的特质,对古叙利亚的政治制度单位、文明概念范畴和疆域边界范围的形成产生了奠基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共和国的建立和国力的增强,罗马不断地对外扩张,使罗马小地产制逐渐变成了贵族大地产制,下层平民的生活越来越艰辛,贵族和平民矛盾有了一定的激化。面对这种不利于共和国发展的状况,罗马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以《十二铜表法》、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佩铁里乌斯.帕披里乌斯法案废除债务奴隶等法案为代表,形成了古罗马统治者对当时社会矛盾的制度调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权力的同时来维护平民的利益。这些制度调适取得了一定成功,罗马共和国早期社会趋于稳定,国家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奥斯曼帝国晚期对埃及行省的统治,前七十七年(1805—1882)拥有名义上的主权而没有治权,后二十七年(1882—1909)得到了虚幻的“治权”。埃及实质上是独立政体,政治机构的设立具备“国家”的规模,穆罕默德·阿里及其子孙是世袭君主,独立开展外交。1882年英国在埃及驻军之后,奥斯曼帝国政府派遣一名专员到埃及,既保持了对埃及的名义主权,也得到了对埃及行省的“治权”。为了对付埃及,奥斯曼政府多次求助于英、法、俄等国的帮助。埃及统治者能否对抗并挑战奥斯曼帝国政府,也取决于欧洲大国的态度。“外国干涉内政”成为奥斯曼帝国和埃及行省的共同需求。英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宣称“埃及仍是奥斯曼帝国的行省”,和奥斯曼政府共同制造埃及“回归”帝国的假象。  相似文献   

9.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发达、最完善的法律,是罗马人民天才的最高体现。古罗马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发达的法律制度,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古罗马奴隶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是罗马法发达的根本原因。此外,罗马法学家的贡献、古希腊哲学的影响以及罗马统治者重视法治和法典的编纂也是罗马法发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罗马征服给埃及司法工作带来新的变化。罗马统治者根据其统治需要,在古罗马已有法律实践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以往埃及法律惯例,造就了罗马埃及独特的司法制度。在不断地交流互鉴过程中,罗马埃及地方的审判管辖逐渐形成四级审级制度,各审级间的审判管辖权限层次分明,并且审判管辖亦形成了新的特征,即罗马埃及地方审级设置过多、军人参与司法事务和总督拥有最高司法权等特点。埃及地方审判管辖的发展无疑体现其渐趋罗马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李维(Livy)的《建城以来史》(Aburbecondita)是保留至今唯一的一部出自罗马人之手详细记载罗马早期历史的著作。作为罗马历史的重构者之一,李维把罗马传统道德作为重构的主线,把罗马过去胜利和强大归因于罗马传统的美德。他的重构与奥古斯都试图论证他的统治是建立在罗马内在的传统之上这一统治理念相一致,从这点来看,李维的写作自觉地配合了奥古斯都的统治,为罗马对世界的统治构建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旅馆是罗马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罗马的旅馆遍布罗马全境,大多数的条件都很简陋,旅馆生活也很糟糕。旅馆在罗马社会中的地位极其低下,国家政策、法律规定、社会评价都竭力限制它的发展。尽管罗马旅馆地位的低下,但它却也是自视高贵的罗马上层社会精英们乐此不疲光顾的地方,而正是这些精英们在旅馆中的龌龊表现,更加剧了旅馆的恶劣名声。  相似文献   

13.
共和早期的罗马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内部进行的,由父母和家庭教师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其内容包括道德训诫和知识传授两个方面.公元前3世纪中期罗马出现了学校,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由初级学校、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构成的三级学校教育体系.这种三级教育体系的形成确立了罗马教育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4.
古罗马人有一种奇怪的"让妻"现象,即男人之间互相借用妻子.这种行为,将妇女作为生育的工具,作为政治联盟的筹码,作为谋取利益的手段,作为被玩弄的对象.妇女被迫忍耐顺从.这反映了一种强权的男性意识形态,是罗马父权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人的出行游历的历史中,古罗马迎来了一个新高潮。古罗马时期的旅行不仅获得了古代世界难得的时空条件,即在古代世界更广阔的地域空间展现其游历行走活动,而且还在近代旅游产生之前的西方旅游史上真正引入了现代人定义的旅游,即以消遣性的愉悦和娱乐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因此,对古罗马旅游现象的探究有助于对古罗马时空世界的认识,也为加深对今天旅游现象和本质的认识提供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16.
撒路斯提乌斯是罗马共和时期的政治家、史家。他的作品无论在选材上、写作上都有独到之处。他从当代政治、军事事件入手,以道德为评价准绳,尽量客观地描述了公元前2-公元元年前后罗马社会的发展状况。他的著作和他的史学思想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广泛传播了城市生活方式和罗马文化 ,促进了帝国社会和文化转型。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自治制度 ,解决了兵源和官吏短缺问题 ,巩固了帝国在行省的统治 ,促进了帝国城市经济的发展 ,加速了西欧凯尔特人的文明开化 ;发达的道路交通系统加速了基督教的传播。但是政治因素的介入和过度忽视经济基础的作用 ,片面追求生活方式城市化 ,造成城市财政困难 ,削弱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道德的兴衰与罗马帝国的兴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马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世代相袭的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美德不仅是罗马民族崛起的精神动力,而且对于当时城邦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海外霸权的确立和大量的财富流入罗马,导致罗马社会道德沦丧,传统美德逐渐消失,并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可见,罗马帝国的兴衰与社会道德的变化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