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黄遵洸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0(6):90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情歌,它仅仅是主人公普鲁弗洛克的戏剧性的独白,是一些意象、典故、引语和梦幻般想象的随意罗列。本文着重讨论诗人在该诗中所采用的一些创新手法,如“客观对应物”理论的演练,意象和反讽的独创运用等。 相似文献
2.
吴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3):96-98
艾略特"非个性化"理论是一个复杂的悖论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更是诗人寻找"客观对应物"而"间接地表现他的个性"的经验之谈.艾略特追求和提倡的是把染有个性的想像转变成无个性的艺术真实."非个性化"悖论蕴涵了个性与非个性即特殊与普遍、复杂与纯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林小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5):246-248
《丁·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的第一部重要的诗作 ,它不仅确定了诗人今后的创作方向和表现的主题 ,而且艺术手法和风格已趋于成熟。作为诗人兼评论家 ,艾略特的一系列的现代主义的批评原则为理解其作品的精神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用他的“客观对应物”、“诗歌的非个性化”等诗歌创作与鉴赏理论解读其《丁·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相似文献
4.
江玉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57-60
《荒原》中的主体是一个非主体的主体 ,非中心的中心 ,在自我解构中构成了自身 ,又在不断牺牲自己 ,不断消灭个性的同时 ,形成了一个更有价值的多元主体的对话。这完全是对诗人本人的“非个性化”和“客观对应物”理论的一个验证。诗人用这种方式将历史与现实、远古神话与现实故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相交融 ,让读者从多方位、多层面、多视角地看到西方现代文明的荒原的现状、诗人拯救荒原的祈求以及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论《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诗人艾略特是本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是新批评派的创始人。他的《普鲁弗洛克情歌》也是本世纪最有影响的诗篇之一,是西方批评界争论的热点。本文试图运用整体阐释理论从心理语言学及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主人公的心理特点,并和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作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普鲁弗洛克是三百年前哈姆莱特的变体,而且形成了复杂的哈姆莱特,表明西方人性的弱点不易改变,更证明了马克思“存在决定意识”的伟大真理。 相似文献
6.
戴毓庭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64-67
庞德与艾略特是20世纪初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庞德对艾略特早期的诗歌创作有较大的影响,但之后两人形成了不同的诗学思想体系。通过比较分析两者的诗学理论和作品,发现庞德崇尚简约典雅的意象,强调以赋格的形式组织诗篇,以漩涡式的主题统摄诗歌,并追求东方式的诗歌境界。而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则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提出以客观对应物融合感受和思想,通过物像构成复杂的象征体系,以情感逃避的方式体现人类普遍情感。面对破碎的现实世界,两者都试图在诗歌中重塑艺术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罗长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
由于深受意象派的影响,T.S.艾略特在其第一首也是意义深远的《普鲁弗洛克》中尝试运用了意象派的创作技巧。诗中他通过一个充满意象和引喻的典型生活背景以及通过把独白者的所忧所虑和古典作品中一些典范人物的所做所为联系起来,生动地描述了文明社会的生活图景,籍以揭示出两类人物的不同生活态度和追求,从而成功地展示了现代人的毫无意义和空虚的生活,预示了现代文明所必然带来的恶果。 相似文献
8.
T·S·艾略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之一。在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中,他提出了著名的"非个人化"与"客观对应物"理论,他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强调诗歌流露的情感,应该是"非个人化"的,具有一种人类共通的智性和理念;在《哈姆莱特和他的问题》中,艾略特进一步提出,"表现感情的唯一途径"就是客观对应物,并且成功地将这两种理论运用在他的代表作《荒原》中。 相似文献
9.
刘倩茹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85-187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一首奇特的情诗,是现代主义诗人T.S.艾略特的重要诗作,它不仅展现了主人公普鲁弗洛克的懦弱、逃避与痛苦,更影射了西方现代社会衰败、无序的现状。本文试图从文本细读的角度,聚焦诗歌中人称代词"你"的隐喻和诗中典故的运用,来探讨诗歌对当时庸俗、丑陋、无聊的现代社会的揭露与批判。 相似文献
10.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将新古典主义与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的题材相结合,运用"非个性化"理论、客观对应物理论、意象、象征等手法展现出现代人空虚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是艾略特批评理论的文本示范。通过该诗对艾略特理论和诗歌文本进行同步分析,为艾略特研究提供一个较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陈惠良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06-109
本文结合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对艾略特诗作《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进行细读,通过对该诗的分析来进一步说明该理论的内涵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论述了该诗本身的一些重要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2.
T·S·艾略特是现代诗歌发展史上一位公认的重要人物,其早期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在很多方面体现了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特征,如意象的并置、语气的转换、省略与反讽的运用、形式表面的杂乱与作品深层的结构的一致性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指明了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方向.艾略特的创作与文艺思想对整个20世纪英语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梅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2,11(2)
T .S .Eliot -aCelebratedAmerieanPo et,DramatistandcriticT .S .Eliot (1 888— 1 965 ) ,acelebratedAmeri canpoet,dramatistandcritic,receivedanexcellenteducationofclassicalliteraturewhenhewasyoung .HefinishedhisstudiesinHarvardundertheguidanceofthewell-knownscholarsIrvin… 相似文献
14.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T.S.艾略特语言艺术精湛的典型范例。艾略特在诗歌中大用意象,巧用意象,并运用了丰富的文学和文化暗指;同时,借助拼贴、反复和组合前人作品中看似无关的片段等语言手段来突现诗歌中奥妙鲜明的意象,给诗歌的表达带来沉郁顿挫、一咏三叹的韵味,使灰暗、无奈的主调显露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诗作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T. S.艾略特把极不符合传统情歌形式的内容放入他的<情歌>中,使文本内容和形式相悖,形成不和谐的二元对立;诗人借用二元对立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现代都市人的典型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人格分裂以及内心冲动与行动延宕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结合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对其诗作《荒原》进行解读,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来阐释该理论的内涵,"非个人化"理论在此诗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其中关于该理论的重要表达手法也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