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把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理性思维)等都包括在“意识形态”之内,从而对发达工业社会的这些“意识形态”都进行于一定的批判。马尔库塞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具有某些合理的因素和积极的意义;但由于他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方法,所以他的所谓批判不能触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方面,因而他的“批判理论”在总体上是不可取的,他的基本立场和许多理论观点是错误的,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2.
十七年东北工业题材小说集中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工人阶级恢复和建设现代工业、被解放的工人在新社会政治与经济地位以及精神面貌上发生巨大变化的宏大叙事;从各方面多层次地反映了当时这一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在党的领导下所经历的复杂而广阔的社会历史变迁,并从工业领域的角度对这一变迁做了艺术的再现、描摹与想象,旨在表现在党的领导下工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和工人们忘我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功绩。在这一主题创作活动中,东北工业题材小说显示出独有的创作模式: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作家倾向于塑造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二元对立,在正面人物战胜反面人物的冲突与斗争中,反映社会的变迁和对于新社会、新兴社会集团及其意识形态的肯定赞赏,形成了固定人物形象创作模式;在叙事方面,小说凸显出受难—拯救—新生、犯错—帮助—改进、出现混乱—下派干部—问题解决等三种情节模式。这些创作模式集中体现了延安文艺传统对东北工业题材小说的原则规范。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流行的问题,而是具有中国独特性的社会问题,且是后于某些社会问题而出现的,因而具有相当鲜明的社会选择倾向。其危害也不仅仅指向个体生命,而是危及社会发展的根本理念。本文分析了艾滋病“问题”在中国的建构过程,指出对此“问题”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学理冲突既影响到有关政策的制定,又反过来建构了艾滋病“问题”的现状。据此,作者提出应从建设社区与社区的文化机制、流动人口的社会组织化、重新认识与定位青少年等方面入手,把艾滋病“问题”从危机转化为契机,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背景来说,美国的左派问题需同另一个始终存在的老问题联系起来:为什么美国成为唯一没有得以生存下来的社会党或工党的工业化社会;为什么它在政治上“例外”。一些分析家特别是左派分子在评述这一问题时,长期坚持说美国就政治观点而言是“落后的”,赶不上欧洲和大洋洲的意识形态和阶级觉悟。但这种提法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不啻奇谈怪论。马克思认为文化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治相应地产生自基础,亦即经济和技术体系。由于他确认社会主义理想、工人阶级觉悟是工业社会的结构性矛盾的固有产物,因此得出了一个社会工业和经济越是发达,就越是能产生强大而急进的社会主义运动的结论。马克思在  相似文献   

5.
“新韦伯主义”学派为西方社会学中冲突论学派的分支,与“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一起构成70年代以来冲突论学派的两大基本阵营。50年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侧重功能主义;进入60年代,冲突论学派因更能解释社会和教育的变化而取而代之。冲突论的开山鼻祖,在西方被确认为马克思和韦伯。这一学派共同采用冲突的观点来考察社会现象和教育问题。70年代初,这一学派逐渐分化,始形成“新韦伯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两大分支。“新马克思主义”偏重以社会政治、阶级结构的观点看待教育的作用,而“新韦伯主义”的出现则是对“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一贯认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和社会学中概念的复杂化,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危机的最高表现。随着“工业社会”理论的诞生,又出现了一系列各种各样名称的“后工业化社会”概念:“后工业化社会”(丹尼尔·贝尔),“超工业化社会”(阿尔文·托夫勒),“后文明化社会”(肯尼斯·鲍尔丁)等等。所有这些理论都企图创造一个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一个非资本主义的“工业化社会”。在这个社会  相似文献   

7.
本书宗旨在于批判分析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哲学,这是现代意识形态斗争的最现实的主题之一。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社会意识向右偏转,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保守倾向显著增强,是当今普遍承认的事实。六十年代末期严重的经济动荡和群众反资本主义的运动,以一种特别力量造成调和主义思想体系和它所宣传的阶级调和及“和谐的社会生活”的观点的破产,这一状况影响到整个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从哲学理论到各种社会政治思想派别,导致其中保守倾向的加强和巩固。正如  相似文献   

8.
在考察美国的现实政治生活时,里根主义即里根总统的政治和经济方针当占有重要地位。80年代,是共和党执政和保守势力在西方政治生活中占优势的时期,也是社会政治势力重新注意到意识形态问题并趋于偏激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已经对“全民幸福国家”这一自由党纲领感到不满,“美国垄断地位”的神话也开始动摇。随着保守分子获得政权,在70年代出现的实证政治倾向中,政治和意识形态中的军国主义战争方针取代了缓和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与政治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一种社会政治体系都有它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两重性特点和显著的积极与消极功能。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过程实际上是人们接受意识形态的宣传、灌输并与之认同的过程 ,即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1)被意识形态化的政治人的塑造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即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延续过程 ;(2 )霸权理论的形成及其整合社会的过程 ,尤其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冲突和斗争的过程。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加强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斯诺命题”提出了“科学文化”和“文学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两种文化”发展中的困境问题。“斯诺命题”在积极意义上涉及提出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的对象的整体性与既定学科的局部性的矛盾问题,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次文化”分裂和分离化倾向的问题。走跨学科之路是破解“斯诺命题”关键所在,其中特别要注重解决好学科研究和问题研究的结合、个体研究和团队研究的结合、学者的个人禀赋发挥、研究的社会导向和环境导向、研究的评价体制和机制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家庭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在当今世界上有三种不同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一种是西方社会的“冲突论”,另一种是日本社会的“改造论”,第三种则是中国社会(或者说华人社会)的“融合论”。三种不同的模式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家庭文化与现代化的密切关系。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庭,在不同的社会中对不同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一、“冲突论” 以欧美为代表的“冲突论”的主要观点认为传统家庭文化与现代化进程是冲突的、不协调的。现代化的进程将抵制传统家庭文化,并使传统家庭走向淡化和解体。 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科特·帕森斯在谈到家庭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时,强调了家庭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解组过程。他认为  相似文献   

12.
社会调查或社会研究中有没有价值倾向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研究者在社会调查中能否保持“价值中立”的立场?即采取所谓公正、客观的态度,或者社会调查在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价值倾向?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是后者,即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的价值倾向总是存在的,不论研究者在主观上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和对自然界的研究不同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既是研究的主体,同时又是研究的客体。他在研究社会时同时又是一个被研究者。所以,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本身就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体,他不可能象天外来客一样对人类保持一种纯客观的立场。因此,研究者在研究自已的同类时,不可能不反映出自己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阿道诺美学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化中,较之卢卡奇和葛兰西等早期思想家来说,法兰克福学派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虽都注重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但前者的批判更多地是理论上和政治上的,而后者则扩大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所有精神文化现象;前者多从肯定的方面来分析意识形态,后者则是从否定的方面来批判意识形态。阿道诺就是一个典型,他无论在《启蒙的辩证法》中,还是在《否定的辩证法》里,都旨在张扬人的批判思维和否定意识,建立一种社会批判理论。这一理论把主要矛头对准资产阶级统治、控制下的“文化工业”,这种文化工业被用来助长使人们适应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现实状况。文化工业的这一实质最为显著地表现在流行音乐中。另一方面,社会批判理论又孜孜寻求摆脱这种艺术危机的希望之光。社会批判理论的这两个基本主题的双重变奏,就构成了阿道诺主要美学著作《美学理论》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积极参与意识形态斗争.现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特征是将各种不同观点机械地捏在一起,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各种因素折衷地结合起来.所谓"钟摆"理论、"辩证综合"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广为流行.这些理论"左"右摇摆,时而倾向辩证法,时而倾向形而上学.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教条的极端".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文革”结束后,厘清毛泽东晚年意识形态遗产,解构“文革”意识形态、重构新型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摆脱社会危机、开创崭新局面的关键抉择。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创新精神在解构与重构的双重变奏中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替代性转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价值取向、精神引领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儒学社会指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国家的政治生活(其组织、运行)及个体的社会生活皆以儒学为范导,这个社会的总体生活皆以儒学的理念为依归。从形式上说,儒学社会的正式起始,则在儒学被确立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之时,即在汉武帝确立“罢黩百家独尊儒术”之时;而其正式结束即在于“儒家法”的被终止之际。传统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前儒学社会和儒学社会两个阶段。儒学社会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社会进行分析的社会学概念,有其学理的根据和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社会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就是它逐渐“中国化”的历史,把社会学划分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并不能完全概括东西方社会学之间的差别和冲突。文章分析了对社会学“中国化”的性质和目标的不同理解,认为正确全面地理解社会学的学科化问题,仍然是实现社会学“中国化”目标的关键。在作者看来,实现社会学“中国化”的途径是“化入”与“化出”,即尊重社会学学科发展历史和规律,先进入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内部,批判地继承西方社会学,然后化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为了社会的平衡与稳定发展而寻找有效的社会控制,始终是社会学最关心的课题,舍此而讨论社会学的“中国化”,是一种非学科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文学艺术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它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新的历史时期,必然会出现各种新的文艺思想和创作倾向,影响着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的发展。我们根据近年来有关国外文学资料,对当前国外文艺思想和创作倾向述介如下。作家的责任和“新的共产主义人学”在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世界上,艺术家都是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来认识、反映和评价现实生活的。作为无产阶级的艺术家,应该怎样行使他们的创作权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倾向,就是人们所说的“新维贝尔范型”的思想方式。这种范型把不管什么样的社会现象都看作是集合个体行动的产物。由于这种范型的应用,新近产生了一些高明的理论,这些理论是符合在社会学领域中研究发展与现代化、社会流动与分层、社会运动与集体暴力和意识形态分析等现象的严格的科学要求的。这种思想方式既同“新迪尔凯姆范型”相对立,也同“解释社会学”范型相对立。由于社会学的产品名目繁多,所以社会学往往被看成是一门遵循特异规律的学科、被看成只是一种在社会哲学与科学问进行调解的思想方式时,才属于科学的方法论范畴的学科。尽管这种怀疑主义观点包含着某种真理,但我认为,对社会学的产品还是应该持批判的或者说现实主义的态度,也就是要鉴别和区别现在贴有“社会学”标签的各种主要类型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王敏敏 《探求》2010,(6):50-53,34
社会冲突是个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但是在认识社会冲突方面,在西方和东方都在存在着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西方对社会冲突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尽管西方学者们愿意循着一条实证的路径行走,但是不难看出,从帕森斯到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观点有较大的出入。作为走着比较特别路径的中国,领导者们容易受传统影响,一般性地把社会冲突视为危害社会的事件,这或许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恰当地为社会冲突定位,才能有效解决社会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