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0年代后半期(1985~1989年),日本的资本输出以平均每年27.6%的速度递增,1989年的输出规模(1921亿美元)是5年前(1984年)的3.4倍。90年代日本的资本输出将是怎样一种态势,颇为世人所关心。本文拟就此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这标志着日本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并进入了相应调整其对外经济关系和债权关系的阶段。这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 日本1985年底的海外净资产余额为1298亿美元,超过世界主要债权国英国、西德而居首位。美国同年出现1024亿美元的对外净负债额,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  相似文献   

3.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1984年10月23日号载江口雄次郎的文章说,10年以后,日本的对外纯资产可达5,000亿美元,远远超过美国,确有可能成为继英、美之后的第三大债权国。日本将怎样按军事、金融、情报三要素组织适合于本国的国际组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日本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超过以前英国的对外投资。为了成为第三大债权国,日本的国际组织应和美国的国际组织共存。美国虽然使国内经济出现复苏,但经常出现收支赤字,1983年为416亿美元,1984年增加到888亿美元,1985年可达1,139亿美元。美国的经济实际增长率将从1984年的7.4%下降到3.6%,对日贸易摩擦更加激烈,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限制从口  相似文献   

4.
一 日本经济结构呈外向型,其特点是利用外需来带动经济增长。出口在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60年代为8.1%,70年代为13.1%,80年代为14.5%。1985年日本制造业销售额中,出口比重平均为25.6%。主要产品的外销比重更高,如钢铁为31.4%,普通机械为31.6%,电子机械为37.3%,运输机械为43.1%,汽车高达54.9%。迄今,日本采用“全套型”产业结构,即几乎生产从成套设备到日常用品的所有产品。日本产品在日本市场的各档次商  相似文献   

5.
战后的日本,在所谓“一片废墟”的基础上,仅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发展成为西方第二大经济大国。现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经济强国,都感到日本经济技术实力的巨大压力,1985年以来日元的急剧升值,就是日本巨大经济实力的集中表现。日本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其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即政府和民间的努力奋斗和正确政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日本独具特色的产业政策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1985年9月,日本“国民经济研究协会”会长竹中一雄,对1985年至1988年日本的中期经济发展速度作了乐观的预测。他认为,日本经济将继续在没有通货膨胀的形势下稳定发展。他预测的发展速度是:1985年为5.5%、1986年为5.2%、1987年为4.3%、1988年为5.5%。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的金融实力急速膨胀。1985年对外债权额为1300亿美元,跃居世界头号债权大国地位,1988年对外资产总额超过英国的13951亿美元,达到14693亿美元,也占居世界第一位。如今日本已完全确立世界金融大国的地位。正因为日本拥有如此强大的金融实力,近几年以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和速度输出资本,标志它业已走上了资本输出大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一、现状 日本现在已成为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最大的伙伴。 最近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78年至1985年,中国与世界各国签订了169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合同。其中与日本签订的合同金额高达82亿美元,占合同总额的近50%。日本还通过与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等,为振兴中国的产业做出了贡献。从1979年至1984年,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经历了泡沫经济的生成与破灭,并在其后开始了长期的经济衰退和低迷。以经济实力减弱为代表,日本的国家综合实力也发生了明显的下降。同样是在日美同盟的框架之下,近30年来日本的发展与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期间的发展相比成效截然不同。日美经济摩擦在80年代就已经趋于激烈化,反映了国家间利益的争夺。这是日本衰落的起因和重要的长期影响因素。新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表明世界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美国实力的减弱预示着“美国治下的和平”将终结。近年来,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加速了世界大变局的进程并加剧了其深刻程度,同时进一步证实了日美同盟与世界发展格局变化的不相适应。日本国内外发展情况表明,日本的未来发展战略面临重大的挑战,增强战略能力和进行战略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日本跨国公司始建于本世纪50年代,80年代以后取得了迅速发展.到1987年,其海外直接投资额已从1973年的23亿美元增至323亿美元,成为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日本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是: 1.循序渐进的后发性.日本的跨国公司是根据整个国民经济的实际发展需要,紧密地同经济实力相适应,有节制、分阶段地逐渐发展起来的,表现出极强的先国内后国外、以国外补国内,即把经济中心置于国内的循序渐进的后发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1986年度的日本经济将在日元升值和物价下跌条件下出现景气减退,实质经济增长率将比1985年度为低,国际收支黑字将比1985年度稍有增大。一、实质经济增长率(80年新统计基准估计为3.3%的低速增长,(85年度估计为4.0%)。首先,按主要需求项目(实质)别,对经济增长的寄与率看:民间最终消费增长率为3.2%。(85年度为2.8%),难望大幅度提高。所得方面,工资上升率可望提高4.5%,还因  相似文献   

12.
根据福冈教科文协会1980年的统计,全世界(除日本外)共有1,459名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其中,40%以上在美国。而专门研究日本政治的135名学者中,又有82名(即60%)是美国人。可见,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日本问题研究中,无疑处于领先地位。本文试就美国的日本问题研究做一大概介绍,并略加评论,重点放在有关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一、日本问题研究在美国1.简单的历史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日本问题研究主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分析整顿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及近期可供选择的基本对策。一、经济环境仍然不容乐观 近几年我国经济环境日趋恶化,据资料统计:(1)社会总需求超过总 供给的缺口,1981年为254亿元,1984年为819亿元,1988年上升为2230 亿元。( 2)流通中货币量大幅度增长, 1981年为396亿元, 1985年为 987亿元,1988年达到2181亿元。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 (3)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也急剧上升,1981年为 2.4%, 1985年为8.8%,1988年为18.5%。 与社会总需求膨胀的同时,出现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1)农业与工业的比例失调,1985年以来农业特别是种…  相似文献   

14.
一 在探讨90年代国际形势时,先谈谈1980年以来几个值得注意的动向。 首先,东西方关系走出了“新冷战时期”的谷底,出现了缓和的趋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长达40年的军备竞赛中,经济上败象渐露。美国在庞大的双赤字重压下,从1986年起沦为债务国。据估计,美国的净外债去年底已达到4000亿美元,到90年代初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美国《商业日报》1988年4月6日)。苏联背着沉  相似文献   

15.
是发展的新阶段吗? 总结80年代,不应回避这样一个问题:日本经济处在怎样的发展阶段,已走过的10年究竟与过去和将来是怎样的关系。我记得,日本经济在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之后,迎来的是慢速或中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经历了三次外部冲击:两次石油冲击和一次日元冲击。自1985年9月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降低美元汇率的措施问题达成协议,到1987年底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增长1倍。  相似文献   

16.
1985年日元大幅度升值以后,起初日本企业界怨声载道,担心日元急剧升值将会带来经济大萧条。然而,日本经济自从1986年11月恢复元气以来,已经克服日元升值所带来的冲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日元升值景气,标志着日本经济进入一个新的稳定增长时期。一、日元升值景气的背景 1.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相对平稳,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运动活跃,为日本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1985年世界经济增  相似文献   

17.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动机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外直接投资是一种最为直接的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 ,是有效利用全球资源的手段。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而迅速发展 ,一度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国。中国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对象国 ,2 0 0 2年中国吸引对外直  相似文献   

18.
1985年,外国在美国拥有的财产比美国在海外的资产多1120亿美元。1988年预计这个逆差将达6000亿美元。90年代初,估计美国的债务将达到1兆美元。同时,美国从1988年开始,每年将必须向日本和联邦德国等国偿还200亿美元以上的利息和股息。债务危机使美元贬值日益严重。出口情况如何呢?1986—1987两年间,美元对日元和西德马克的比值下落了50%,出口只增加了16%,而进口却有增无减。这是因为美国的制造业没有足以和外国相匹敌的产品,因而使消费者不得不购买价格昂贵的外国货。关键在于紧缩消费。政府机构应作出努力来减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节能     
五、六十年代,日本的耗能量急剧增加。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政府开始实行节能政策;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又采取更为严历的措施,并取得了很大效果。一、日本的节能情况 (一) 战后日本的能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五十年代。这一时期是煤炭时代。煤炭占总耗能量的50%至60%。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最薄弱环节是煤炭不足,为此,1947年实行的所谓倾斜生产方式把煤炭生产放在第一位,并在财政、金融上提供了许多优惠条件以扶植煤炭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对日本资本剩余的分析1983年以后,日本出现了资本的纯输出,1985年纯输出650亿美元,1987年增加到1370亿美元。显然,日本已成为满足国际市场所需求的流动性和资本需要的唯一的最大的资本供应国。有人认为,日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兴起具有政治意义,不仅形成了对欧美诸国的威胁,且会增强日本参与国际政治、军事的能力。然而,事实究竟如何呢? 关于日本的资本剩余能持续到何时,显然取决于三个因素:(1)日本的经常收支会不会继续保持盈余;(2)居民高储蓄率能不能继续维持下去;(3)政府、厂商和居民对储蓄的需求会不会继续小于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