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关于《中俄密约》的性质,史学界一致认为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李鸿章签订此约是卖国行为。本文则认为此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李鸿章是代表清政府签约。从缔约背景上看,《密约》并非不平等条约,因为当时俄国既没有对中国发动战争,也没有以武力相威胁,而是清政府根据甲午战后面临的国际局势,主动自愿与俄签约,这与不平等条约签订背景截然不同。从《密约》的内容上看,更进一步说明了条约是中俄双方针对日本所签订的军事同盟互助条约,其性质是平等的。而以《密约》签订后产生的客观效果来判定其性质是不正确的,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孟欣  宁艳红 《南方论刊》2014,(12):53-54
远东大开发初期,当地居民生活必需品匮乏,中俄边境易货贸易随之兴起,华商足迹由沿江地区向俄中、西部地区发展,清代乾隆后期达到鼎盛,二十世纪初,俄国开始排挤、驱逐华商,其贸易活动逐渐走向衰落。旅俄华商在为俄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为两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史记》在18世纪被传往俄国,19世纪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使团带回大量中国藏书使俄藏《史记》的种类繁多,20世纪俄国和苏联时期都曾大规模来华购书,俄藏《史记》更加丰富。俄罗斯汉学家19世纪起就节译过《史记》,20世纪自1972年起启动了俄文全译注释《史记》的宏伟工程,于2010年推出了世界上惟一一种欧洲语言的《史记》全文译注本。《史记》在俄罗斯被收藏、翻译的过程,折射了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传播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中国动乱,在俄国的支持和煽动下,外蒙古宣布“独立”,中国北疆风雨飘摇。1912年初,受外蒙古“独立”的影响,在俄国支持下,呼伦贝尔的蒙古封建主亦趁机作乱,宣布“独立”。对此,中国政府旗帜鲜明地反对:一方面,对呼伦贝尔封建主势力采取了剿抚并用的策略;另一方面,与俄国严正交涉,并充分利用国际因素,最终于1915年11月6日签署《中俄会订呼伦贝尔条件》,俄国承认中国对呼伦贝尔地区的主权。1917年底,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中国政府抓住时机,于1920年初恢复对呼伦贝尔的行政控制,结束了呼伦贝尔的动乱。  相似文献   

5.
19世纪50年代在欧亚大陆爆发了两场战争──主要战场在俄国克里木半岛的“克里木战争”和战事在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结果:前者,俄国被英法两国打败,1856年3月,交战双方签订《巴黎和约》,俄国从此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后者,中国被英法联军打败,1860年10月,清朝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比较这两次战争,俄、中这两个欧亚大国在战争中先后被英法联军所击败,其原因有共同性: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是两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俄…  相似文献   

6.
一八八○年曾纪泽出使俄国,改议“多失利权”的《里瓦几亚条约》(《崇约》),重新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此次改约,成功地索回了一些重要的界务、商务等方面的权益,这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外交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在此交涉过程中,除曾纪泽在俄都大智大勇的斗争、左宗棠扶榇出关鼎力支持外,身为文华殿大学生、直督兼北洋大臣的  相似文献   

7.
宋教仁在辛亥革命前后,十分关注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分别对1911年春"俄牒风波"中俄国的六条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方面的应对之策,揭露日俄侵略东北三省的阴谋,指出了日俄互相勾结侵略东北三省的趋势,揭露沙俄对中国蒙古地区的侵略野心。这些文章表现出强烈的反侵略的民族意识,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他提出的一些建议切实中肯,但也有些建议只可做政治宣传,在学理上经不起推敲。  相似文献   

8.
柳丰华 《北方论丛》2021,(4):26-34,166
2019年8月美俄两国正式退出《中导条约》,开始公开研发陆基中短程导弹.俄美重启中导竞争,将会刺激俄美在反导和其他战略军备领域的竞赛,侵蚀全球战略稳定,破坏亚洲和欧洲地区战略稳定,从而对中国战略安全构成威胁.俄美短期内在中导和反导领域展开竞争,中长期内可能寻求政治解决中导竞争问题.美国将在关岛和日本等亚太盟国部署陆基中程导弹,以中导制衡中国导弹,谋求对华军事优势.中国的应对方略包括:不参加新的《中导条约》谈判;本着"少而精,够威慑"的原则,提升中国核武器的质量,确保核威慑的可靠性;一旦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陆基中程导弹,中国将被迫采取反制措施,以导弹反制美国中导,等等.  相似文献   

9.
陈开科 《中国社会科学》2012,(4):161-182,208
珍稀刻本史料《辩论阜通茶船被碰案》、《俄国孔总领事来函》,收录了同治年间通商口岸天津俄国总领事与清津海关道之间为解决华俄纠纷的往来信函,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俄地方层面的交涉概况。地方层面的交涉在国家层面交涉的结果———条约体制下运作,是中俄关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独特的运作模式,而且条约体制中许多不平等的文本内容都必须通过地方层面的交涉才能落实。中俄双方在具体交涉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交涉原则差异体现了当时中俄两国在东亚区域内整体外交态势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一八四0年,英国以中国禁鸦片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江宁(南京)条约》。紧随英国之后,有美法俄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中国开展殖民主义的掠夺活动。从此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对于这个影响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的事件,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师,进行了深刻而精辟的分析与评论。他们于1853年至1862年为此先后写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波斯和中国》《中国和英国的条约》《俄国在远东的  相似文献   

11.
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新疆先后爆发的迪化、伊犁以及喀什起义,是这场革命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旧官僚杨增新手中。杨增新担任新疆都督,这对于结束革命后新疆分裂混乱的局面、巩固国防有重大意义。同时,革命对于他形成“无为而治”的治新思想也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俄伊犁谈判时期,张之洞的改约态度,经历了弃伊犁以废崇约、诛崇厚而认崇约、收回伊犁全境及界商并重四次重要变化,其目标是以清王朝的利益为权衡,国家主权意识其时并不占主导乃至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南慧英 《北方论丛》2015,(5):104-109
1860年后,俄国远东地区出现大量亚洲移民,其中包括中国人、朝鲜人和日本人。日本人数量较少,主要进行捕鱼作业。中国人和朝鲜人则遍布俄国远东各个经济领域。虽然俄国政府对外来移民的政策几经调整,但在远东劳动力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中国人和朝鲜人在俄国各经济领域仍然得到广泛使用,中国人和朝鲜人不仅为俄国远东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也为远东地区经济发展,边区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华俄侨文学是俄侨创作的文学,是用俄语写成的文学,它属于俄国文学;同时,它产生于中国,其中很多以中国的事物为题材,又属于中国文学.总之,它以卓越的成就和双重身份,理应得到中俄两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王英利 《北方论丛》2002,(2):114-117
黑龙江省中俄经贸历史悠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清代黑龙江中俄经贸是双边地区经济开发、发展的产物,是在特定政治、军事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中俄经贸在当时处于规模贸易形成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并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上.  相似文献   

16.
中俄伊犁谈判是曾纪泽外交生涯中的显赫一笔,对于曾纪泽的交涉和部分权利的挽回,学界中人大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但近几年,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曾纪泽在“重界轻商”思想下对俄国陆路通商特权的让步给近代中国西、北边疆造成了很大损害。然而,从当时的情况出发,要求曾纪泽在伊犁交涉中“商界并重”看似对中国主权有利,实则难以达到。清政府在中俄陆路通商交涉中的节节失利,事实上是晚清政府边疆危机在经济上的表现,不能因此而苛责曾纪泽的修约交涉。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内忧外患,动荡不安,地处北疆的内蒙古社会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形势。日俄势力的渗透和挑唆,加深了内蒙古地区的危机;社会的动荡不安,加深了内蒙古的落后局面;汉族移民大规模迁入内蒙古地区,使内蒙古由蒙古族游牧社会逐渐向蒙汉杂居、农牧并存的多元化社会转变。在清朝推行"新政"的形势下,为振兴蒙古族、救亡图存,内蒙古地区也开展了图强新政,开启了内蒙古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有个变化的过程,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清末认为,它是中外交通中一个普通事件。民国成立后,认为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1930年前后,认为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20世纪30年代的时势,使得朝野双方在历史研究要有现实关怀的努力下,共同促成了鸦片战争由一般性事件到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转变。与一般史著将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不同的是,代表国家和政府意志的历史教科书采用了"清初(明清之际)"开端。"清初"开端是希图将中国纳入世界历史之中,通过世界历史来寻求自己的历史定位;"鸦片战争"开端所关心的不仅是参与世界历史,而且要努力体现中国历史的独特之处。无论是以"鸦片战争"还是以"清初"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在向西方寻求近代的努力上是一致的,都体现了如何在世界历史中安置中国历史的这一难局:一方面是参照西方历史进行的中国史分期方式,已预示着将中国历史纳入普遍历史之中;一方面是中国鸦片战争以来落后和挨打的现实,又难以回避。今天关于中国史研究的诸多论争,实则是这一问题的延续。  相似文献   

19.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侵占台湾。《马关条约》是不平等条约,日本窃取台湾是非正义的。中国人民从未放弃收复失地。通过《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美国、英国承认台湾为中国失地并支持中国从日本手中收复台湾。1945年10月,台湾光复,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是在践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具有强烈的正义性与合法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台湾省实行有效治理。因中国内战导致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美国为干涉中国内政,借《旧金山和约》,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旧金山和约》改变不了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与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 ,面对外蒙古地区落后的经济状况和深重的边疆危机 ,清政府在当地推行“新政”。库伦办事大臣辖区的新政进展较大。外蒙古新政是当时中国社会近代化运动的一部分 ,但它激化了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