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终结哲学,开创实证科学,实质就是放弃以哲学原则为依据来思考和研究从而获得认识的研究立场,转而采取从事实出发,通过对现实的实证研究来获得认识的研究立场。这种思维方式和研究立场的转变对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对人类的哲学成果进行批判性的汲取,关注时代问题,唯有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范式展现于包括东方马克思主义、东欧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等不同的境域中.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范式进行了梳理.结合中国具体的境域,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应有的批判范式.  相似文献   

3.
郭丽丽 《理论界》2009,(3):33-34
现实生活世界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底蕴,马克思主义哲学亦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性反思上面,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更是离不开对生活世界的反思和批判.那么如何立足现实,反思生活世界,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注入新的活力,是本文思考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在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主要是批判性的,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指导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政党,领导广大人民通过革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结果只能是“部分”中国化;我们要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区分为政治层面的中国化和学术层面的中国化;要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实践性和批判性;要处理好当代中国哲学的“代际”关系和“外姓”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哲学当然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以及与时俱进的途径和要求三个方面简要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固有的     内在的品格  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的根据之一。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可分割内容 ,它既区别于形而上学旧唯物主义又超越于唯心辩证法。区别于形而上学旧唯物主义的根据在于它具有唯物辩证法精神 ,超越唯心辩证法则在于它立足于唯物主…  相似文献   

7.
探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应该弄清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这也是20世纪20年代德国思想家和革命家柯尔施最先提出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是从批判性分析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的失误开始的.在柯尔施看来,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对哲学问题的极度忽视是丧失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重要表现.为了恢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柯尔施在考察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特征是理论批判和革命实践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批判哲学和革命哲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比较与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各种形式的哲学观点展开直接的对话交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境遇和路径选择。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出发,着眼于世界历史变革和未来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思维为工具,分析比较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产生的不同文化背景、致思特点和理论旨趣,大胆地吸收借鉴其中所蕴藏的合理因素和思想营养,必将丰富充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宝库,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讨论了西方当代著名的后马克思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齐泽克的马克思观。一方面 ,他认为马克思仍然是今天人们批判性审视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理论资源 ,另一方面 ,他又站在拉康主义的立场上批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齐泽克“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念的实质是用拉康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全面接管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而缺乏批判性思维则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西方很多国家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非常注重批判性思维教育。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但由于教学目的上的偏差以及教学方法上的缺陷,致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没有为学生所理解和掌握。从教师角度来说,纠正教学上的偏差、改善教学方法是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P121)。的确,任何一种哲学思潮、哲学体系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是自己时代精神的体现,没有脱离自己时代的空洞抽象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创立至今大约160年的时间,时至今日一直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我们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决定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彻底的批判性是它的重要特征。即使是马克思生前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着自己的思想,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初,  相似文献   

12.
王仲士在《天府新论》2 0 0 1年第 1期撰文指出 ,2 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趋势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研究的当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化趋势 ,主要表现为现实性和先进性两个特点。前者即马克思所说的“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 ;后者我们也可以概括为“要和自己时代的科学和文化接触并相互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良传统 ,也将是 2 1世纪哲学研究的重要趋势和特点。第二 ,研究的开放化。 2 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放化的趋势 ,必然呈现为批判性和反思性。只要我们实事求是 ,善于把批判…  相似文献   

13.
哲学解释学深具历史主义和辩证法意识,与马克思主义存在诸多相通之处。但哲学解释学有其固有的历史局限性,对之进行批判性分析,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同时为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思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就是一种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紧紧抓住了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关注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不同的问题,体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关注社会现实、强调社会批判性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给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应在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挖掘丰富的哲学思想资源;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构建宽松的学术环境,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样化、个性化方面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想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十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篡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歪曲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辩证关系,因而搞乱了人们的思想,至今流毒尚未彻底肃清。今天,要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就必须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辩证关系。本文结合哲学教学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研究可以概括为社会转型、现代性批判和全球化问题三个主题.这三个时代主题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不断拓展,构成了马克思那个时代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契合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试论当代科学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平 《东岳论丛》2004,25(6):111-116
当代科学社会学的三个主要流派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程度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倾向:(1)默顿科学社会学的诞生受惠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默顿及其学派的许多人非常熟悉和推崇马克思主义哲学。(2)贝尔纳学派的核心成员是一批公认的准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其"对科学的社会研究"的理论基础。(3)对于科学知识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主要的思想来源之一,也是其主要的方法论来源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对科学社会学发挥一定的作用,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科学的本质和科学在社会中的定位,既符合社会的实际,具有扎实的科学史基础,也自成系统,十分完整、严谨。  相似文献   

18.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当代实践、当代科学、当代哲学,以大实践、大科学、大哲学的新视野发展马克思主义。涌现出发展哲学、文化哲学、经济哲学、价值哲学、人学、交往哲学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哲学生长点,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胡沫 《江汉论坛》2012,(6):109-116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科学是指向历史唯物主义的,旨在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而不是满足于历史碎片的堆积。它超越了以往历史哲学的思辨性,从哲学的思辨转向政治经济学的实证,使历史科学具有现实的批判维度,从而真正成为一门现实科学。但是,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是实证的批判哲学而不是纯然的实证科学,批判性始终是马克思历史科学的本质特征。这种批判性体现在三个基本方面:批判对象上的现实性;批判方法上的总体性;批判路径上的具体性。  相似文献   

20.
苏培君 《江汉论坛》2022,(11):13-20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是用中国精神、中国话语重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形态。这一重塑于方法论上不仅关涉由选择性继承原则向整体性继承原则的新生转进,同时还应在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统摄下的中国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两个维度递次展开,凭借批判性创新原则规定新的出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向度。纵观国内外研究,冯契先生可谓批判性创新原则的先行探索者之一,他所提出的“转识成智”的原则不仅突破了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桎梏,而且使得中国传统智慧在“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内得到了充分展现。基于此,才能进一步探讨由“转识成智”向“交往生成”逻辑延展的必然性,从而为新时代“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形态培育系统而深厚的方法论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