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唐代宫廷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它以优美的旋律和宏大的气势,在国内外古典音乐艺术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其兴盛之原因进行探究,将会促进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郝玉香 《南都学坛》2001,21(5):30-31
中国陶瓷艺术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而佛教的思想观念、佛像人物、佛教传说、佛用器物、纹饰等文化对陶瓷艺术的造型和装饰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使中国陶瓷文化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艺术的社会功用问题历来都是哲学家思考和政治家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当下数字艺术的产生和迅速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子艺术长期以来建构起来的艺术生态和艺术秩序,引发了某些引起人们重大关切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其中显在的有网瘾问题、网络文化低俗化问题、数字艺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潜在的有数字艺术催生的数字生存方式对人类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等.阐明这些问题的技术机制和艺术机制将有助于数字艺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佛教艺术对唐代服饰文化的渗透,一方面丰富了唐代服饰色彩和织艺技术,另一方面丰富了服饰的文化内涵;也为现代服饰设计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古筝是我国文化艺术传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传统艺术创新发展的成功范例。筝声筝情自有筝滋味,作为文化遗存的艺术表达样式,筝声之名可以通古达今,其本身就饱含着中国故事和历史情感的元素。在面对现代转型的当下,古筝艺术的魅力在于传播一直恪守着文化传承与音乐传统要素创新的发展方向。古筝这朵正在盛开的艺术奇葩,展现出现代筝家筝人注重艺术品位、创作艺术精品、谱写时代风貌的艺术情愫与浓郁情怀。  相似文献   

6.
常德丝弦植根于湖湘文化沃土之中 ,是中国民族民间曲艺音乐艺术中影响较大的曲种之一。它上承唐代变文 ,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演变发展 ;它以灵活、快捷、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展示时代风采 ,为推动历史进步 ,提升人们的欣赏水平 ,特别是为传承中华优秀艺术传统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装置艺术的概念及其呈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置艺术自兴起后的半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世界视觉文化的主流样式。然而在装置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中都存在不少盲区。文章从考察装置艺术的发生发展着手分析装置艺术的概念与集合艺术、拾得物、现成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还重点把装置艺术与雕塑艺术作了对比,从而对装置艺术的概念给出了定义,并对装置艺术的几种重要呈现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归纳其各自不同的美学特点和取向。  相似文献   

8.
徽州建筑雕刻艺术不仅丰富了中国建筑文化的样式和内容,还留下了大量优秀的“图形遗产”,这些“图形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现代设计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传统的徽州建筑雕刻艺术在现代设计中进行分离、重构,获得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样式和形态。  相似文献   

9.
西方艺术从古典艺术(精神艺术)到现代艺术再到后现代艺术的演变过程,是一种必然的逻辑结果。中国现代艺术直接“嫁接”自西方现代艺术,并不具备西方艺术的逻辑演变过程,是一种在短时期中对西方各种艺术形式并融汇合与快速流变的掺杂样式,从产生的那天起,本身就是模糊和非流派性的。中国现代艺术承担了西方现代艺术所无须考虑的使命感,这是原本现代艺术所不能和无法承担的,这种虚假性的使命感所形成的文化误会构成了中国现代艺术的所谓“前卫性”以及内在的欺骗性。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史昭示,文化艺术的伊始与演进,总是与同时代科技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在数字化的当今时代,文化艺术与科技之间,更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刻互动关系。实践揭示,新媒体是文化艺术创新的引擎、杠杆和本体。所谓引擎,体现为引发新的文化艺术样式;所谓杠杆,体现为促使传统文化艺术转型提升,优化传统文化艺术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开拓传统文化艺术新的传播机遇;所谓本体,体现为媒体即文化。在新媒体拥抱文化艺术的时代,高校应该做什么?实践已经显示,媒体融合的现实趋势形成了对一系列新型人才的需求。优化教师队伍,改革课程体系,尤其是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自玄奘《法住记》译出之后,罗汉信仰及其造像艺术在中国普遍推开。罗汉信仰虽源于古印度,然而,古印度尚未见到明确的罗汉艺术,因而,这基本上可以视为中国僧众的创造。中国佛教美术中常以高僧大德为模样塑造罗汉形像,其形貌分为梵汉两类。罗汉艺术自唐代始有遗作留存,至五代北宋时期形成了两种艺术风格:以贯休为代表的“禅月样”和以李公麟为代表的“龙眠样”。前者为野逸派,以梵貌奇古为造型特征;后者为世态相,以笔墨线条展示艺术品位。北宋以后的罗汉艺术大致在这种风格的基本上演绎发挥,并成为最重要的佛教美术主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是“广场文艺”的生存背景和理论“言说”情景,从“城市文化生态”的角度全面审视就会发现,“广场文艺”繁荣的背后实际潜伏着深刻的发展危机。因此,“广场文艺”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生态理念的建立、“绿色修辞”的装点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国汉代画像石、砖的装饰艺术风格,探讨民族艺术形式、民族艺术装饰手法,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装饰文化.  相似文献   

14.
科诨,即插科打诨的简称,是我国古典戏曲一种传统的戏剧手法。明代宫廷杂剧,其创作者和演出者都是地位低下的无名艺人,特定的身份导致了宫廷杂剧特有的风格。《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明代宫廷杂剧中的科诨使用具有特殊性和多种艺术功能,对此进行研究,以引起我们对这种艺术技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由于缺乏相关的物态证据,目前对佛山剪纸的起源年代和起源地说法不一。多数研究者认为佛山剪纸源自中原,传之宋代,盛于明清,但均没有完整的论述。分析与剪纸相关的其他民间艺术如佛山陶艺、佛山刺绣、佛山金花等与佛山剪纸起源的关系,并结合当时的民间文化及所具有的剪纸工具和剪纸材料等进行逻辑推理,认为佛山剪纸约在宋代起源于当地的原始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16.
把握现代西方艺术必须将之置于其得以产生的特定的话语模式中。为此,本文提出:首先,现代西方艺术产生于与传统文化经验系统根本不同的现代文化经验系统,这是理解现代西方艺术的首要前提;其次,把握现代西方艺术,还有待我们对“美”有一正确的认识,那就是,并不存在所谓“永恒”的美和艺术,存在的只是特定话语模式下的“美”或“对象”,为此,现代西方艺术给予我们的“美”不同于大家熟知的古希腊艺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浪漫主义艺术给予我们的“美”的感受。最后,解读现代西方艺术的话语模式启示我们不能违背自己的文化精神,硬着头皮去艺术“现代化”,与西方“接轨”同化。  相似文献   

17.
传统戏曲难以在晚清剧烈的社会变革中适应观众和时代的需求,难以发挥革命宣传、鼓动以及启蒙民智的社会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人士积极推进晚清"戏曲改良",艰难的戏曲改良又迫使改良者将目光投向西方的话剧艺术,去接受新的戏剧观念和思潮。新剧作为舶来的戏剧艺术与中国的民族审美存在隔膜,要在中国戏剧舞台上扎根、延续,必须与民族传统、戏曲传统相"融合",吸收、借鉴戏曲改良中的优秀成果从而使得话剧舞台艺术在舞台表演、舞美、剧场等方面得到丰富和发展,推进了话剧的民族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油画由于早期异质文化源流的历史背景,在内在文化属性的认同方面经历了最初的“西洋画”到“民族化”再到“中国油画”的历史流程。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显露出来的自身文化身份意识对具体的艺术创作有着莫大的影响。以20世纪初西方现代艺术与非洲艺术之间的互动情态为参照,可以为当代中国油画中的文化身份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书法艺术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从魏晋至民国,由于知识精英的参与使得这门艺术更加富有深邃而博大的精神内含。“书卷气”(帖学)的艺术格调占据着书坛领域大半壁江山,作为知识精英,书法应是手中驾轻就熟的“尖头奴”,而不被“笔”所桎梏。学者笔下本身所具有的特质的“书卷气”,是单纯书写的“书法家”所望尘莫及的。  相似文献   

20.
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模糊,艺术与生活的混同,已经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一个趋势。当杜桑把小便器直接提交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时候,"艺术是什么",实际上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难题。但是,这一趋势并非意味着艺术与生活毫无区别,而是人们对于艺术的追问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就在于从传统的"何为艺术"的追问方式,转向当代的"何时为艺术"的追问方式。当代美学把艺术看作一个"开放的家族",关心的问题就是"艺术如何",而传统美学关心的问题则是"艺术是什么",前者是通过"艺术如何"来知道"艺术是什么",而在后者那里,"艺术是什么"是知道"艺术如何"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