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御诗赏析     
《中华魂》2014,(20):53-53
清圣祖曾驻跸石景山,康熙十七年(1678年)五月,康熙帝留有御制诗三首:石景山东望 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地镇峻噌标异秀,凤城遥在白云中。  相似文献   

2.
英语诗歌浩如烟海。在这一文学宝库中我们不难发现一颗璀璨的明珠——英语象形诗。该诗外表结构独特,其主要特点是以语言为材料,充分利用空间进行有意义的版面布局,以图示诗,形成视觉上的造型美和绘画性,使抽象的诗意具体化。是“感觉艺术”与“思想艺术”相互融合的尝试与结果。  相似文献   

3.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强调感情和想象的力量,善于描写平凡、质朴的田园生活,探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隐蔽的内心世界拓展人类情怀,给读者智慧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文化积淀与民族文化心理,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标准和理念,即重表现和含蓄,以有限表现无限.中国传统的绘画"留白"技法从形式上预留空白发展到思想感情表达上预留空白,诗画同源的传统,使得水墨之间的空白在文字间显示出趣味横生、璀璨多彩的独特艺术魅力.结合对唐代诗歌作品的解析,探讨"留白"技法在文学作品鉴赏中传达出的独特的审美意蕴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任芳文 《老友》2012,(1):51-51
有人说,人到了老年,生活往往是冷清而寂寥的。然而,班显鸿老人虽已八十有五,迈进了耄耋之年,却因爱诗写诗而使晚年生活更精彩。他说,因为有诗相伴,他感觉自己的人生犹如旭日东升,刚刚开始。他对诗的创作欲望愈来愈强烈,诗兴勃发时,大有不吐不快之感。  相似文献   

6.
木子 《山西老年》2008,(2):42-42
古诗词中有许多咏春复字诗,读来毫无累赘之感,反而增添了春意盎然的情趣。"春日春山春水流,春风春草放春牛。春花开在春园里,春鸟落在春枝头。春天学生写春字,春日景色真可留。"这是一首流传在东北吉林的民谣。在这里,春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地的画;不是一首歌,而是满天的歌。画不尽,唱不完。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风景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奇葩,它通过诗人们对祖国山水春夏秋冬的描绘,写下了一曲曲祖国山水时空美的大自然颂歌。  相似文献   

8.
[美文展示]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  相似文献   

9.
丘濬的《椰林挺秀》诗是一首形象鲜明、风味别致的写景咏物诗。诗人选取自己所熟悉的南国风物作诗歌咏,既生动传神地刻划了景物的形态风姿以及随风雨阴晴而变的独特景观,也在写景咏物之中隐然寄托了他那亲近自然的心愿和热爱生活的情怀。由于诗人具有良好的诗学修养,加之对所写景物能了然于胸中,故而写起景物来娴熟老到,得心应手,颇见艺术功力。该诗在取材、风格、语言等方面跳脱了明代前期台阁体的影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丘濬的《椰林挺秀》诗是一首形象鲜明、风味别致的写景咏物诗。诗人选取自己所熟悉的南国风物作诗歌咏,既生动传神地刻划了景物的形态风姿以及随风雨阴晴而变的独特景观,也在写景咏物之中隐然寄托了他那亲近自然的心愿和热爱生活的情怀。由于诗人具有良好的诗学修养,加之对所写景物能了然于胸中,故而写起景物来娴熟老到,得心应手,颇见艺术功力。该诗在取材、风格、语言等方面跳脱了明代前期台阁体的影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12.
丘溶的《五指山》诗是一首内涵丰富、形式优美的写景诗,显示了诗人的杰出才华。该诗在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及主旨的提炼上皆颇具匠心,不仅构建了一个想象的、超凡的审美境界,而且融入了不少文化元素,能予人以丰富的遐思。该诗在艺术上也特色鲜明,表现不俗。全诗以拟人为基本写作手段,再辅之以夸张、比喻、联想等,精准传神地绘景状物,把五指山写得瑰丽多姿,奇特雄伟,灵动而有生趣。该诗为诗人赢得了很高声誉,在明代诗坛上亦堪称佳品。  相似文献   

13.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相似文献   

14.
偶读明朝梅鼎祚的《半景》诗:"半水半烟着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沉半浮渔艇,半藏半现人家。"描绘出一幅空漾迷离的烟雨春景图,句句重用"半"字,饶有情趣。这使我想起自居易的《暮江吟》:"一半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照水,半江波光闪闪,半江红浪滚滚,多壮美!温庭筠的《题望苑驿》:"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其苍翠欲滴,实在美丽。黄公度有:"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  相似文献   

15.
王罡 《华人时刊》2013,(7):66-67
赏析提要:深邃豪迈的书境,苍健强雄的笔力,存世极少的数量,不可低估的价值。草书《自作诗为仲华先生雅存》是林散之丰碑式的作品,先后5次参展出版。林散之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书法大师,"诗书画三绝",尤以草书名扬海内外,有"当代草圣"之美誉。林散之先生得到黄宾虹大师的真传之后,开始师法大山大水大自然,书法、绘画技艺大有长进。正当他向新的高峰迈进时,抗日战争爆发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林散之先生仍然坚持手不离笔、口不离诗,借助诗书画来抒发蕴藏在心底的炽热情感。草书《自作诗为仲华先生雅存》是林散之早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创作时间是1946年。作品是立轴,尺寸为115×22cm,约3.5平方尺。落款林散之,印有"散之"(白文),双款,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磨墨。裱工精细,品相十品。正文内容是:  相似文献   

16.
王罡 《华人时刊》2012,(8):72-73
赏析提要:林散之先生在这幅作品中将枯笔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一字枯,几字枯,一行枯,通篇枯;字字活力无限,个个灵气十足。像这幅6次出版的丈二匹草书,林散之创作极少。作品气势宏伟,笔墨超绝,字大神旺,张力无比。沈鹏赞叹:十分难能可贵。自攫神奇入画图,居心未肯作凡夫。希贤希圣希今古,无我无人无主奴。一种虚灵求不昧,几番妙相悟真如。浑然天趣留多少,草绿山中认苾刍。  相似文献   

17.
选择做情人,还是重新开始;婚姻不幸福,我可以放纵自己吗;该不该把前男友的事告诉给准老公;  相似文献   

18.
竺柏岳 《中华魂》2008,(2):59-59
让我们把时光倒流,定格在2004年4月17日。这天,河南省登封市万人空巷,少林大道上挽幛如云,从停放英魂灵柩的市人民医院到殡仪馆十数里长的道路上,人们深情呼唤着同一个名字——任长霞。嵩山作证,落霞满天,近15万群众自发地来到这里,为她恸哭,为她守灵,为她赋诗,陪他们的"包青天"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这是登封有史以来最为悲壮的场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