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后的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亚太地区的大国关系也随之出现了显著的调整,并且这一调整一直在进行着。中美日俄这四个亚太大国之间利益与矛盾并在,竞争与合作共存,相互制约又相互需要,形成了关系复杂的格局状态,并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2.
比较中苏两国在1950年和中俄两国在2001年签定的两个条约,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特点及宗旨.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还是看好的.  相似文献   

3.
中、欧1975年建交至今,双边关系的发展总体来说是政治关系稳定、经济关系良好,但其间也有波折起伏。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影响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以便于今后在处理中、欧关系的过程中,注意巩固、发展积极面,抑制、转化消极面,以积极和务实的态度推动中、欧关系向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于宪法机制上的含糊性,美国历史上就存在着国会与白宫之间对外交主导权的争夺。冷战后,国会实现了对外政策上的"复兴"。反映到台湾问题上就是对中国内政的干预,致力于美台关系的提升,在中美关系中起了很重要的消极作用。美国国会对台的支持与台湾当局对国会的游说是分不开的,大陆应借鉴台湾的经验,做好国会工作,积极开展议会外交,以早日实现台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一些大国不顾美国霸权的威慑,竞相加入到争夺中东石油的行列。美国为了阻止其他大国获得中东石油支配权和萨达姆政权以“石油牌”抵抗制裁,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尽管美国与其盟国在中东石油利益上存在着竞争甚至冲突,但是有着共同的一致性利益。考察冷战后美国与世界其他大国中东石油之争及其互动关系,对于中国实施石油安全国际化战略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提出做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战略理念,开始新身份的塑造与建构。国家身份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互动实践逐渐形成的一种被其他成员理解和认同的较为稳固的社会关系模式,通过该关系模式,国家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认知自身的国际地位、国际角色以及自身与国际社会的关系。至少国际系统、国内系统和决策者三个层次的变量影响和制约国家的身份选择和定位。中国“负责任大国”新身份正是基于这三个层次的因素提出的。  相似文献   

7.
波黑冲突本来是前南斯拉夫地区冲突的延续和发展,是一国的“内战”,但由于周边国家、尤其欧美大国的介人,而成了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国的介入和纷争始终是左右波黑局势的关键性因素,致使波黑问题更加复杂化、长期化和国际化。为夺取解决波黑问题的主导权,美、欧、俄三方曾展开过激烈的角逐。在波黑冲突的最后阶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逐步掌握了波黑问题的主导权。波黑和平协议是大国“军事加外交”和强权政治的产物,也是在外力的强制下前南斯拉夫冲突各方相互妥协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冷战后地区冲突国际化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尽管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中东地区以其特有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仍然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上最敏感的地区,是大国角逐的焦点。大国的激烈争夺,严重地影响了中东地区的稳定,使中东局势更加复杂化,处于动荡的漩涡之中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日美关系的冷热松紧对整个世界格局都有重大影响,甚为世人关注。为此,本文着重从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综合分析冷战后日美关系的诸多特点,主要为:在经济领域摩擦为主,协调为次;在政治和军事上则协调为主,冲突为次。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 ,中俄美关系历经错综复杂的调整 ,呈现出新的态势 ,再用传统的“三角关系”的概念来审视三国关系已不合时宜。在新的国际环境里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舍弃不合时宜的“不结盟就是对抗”的思维定式。三者合作的关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的中国与俄罗斯关系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地区公共产品缺乏促使两国形成良好关系。在两国的交往中,中俄共同创造双方需要的公共产品并将其产品扩展到两国所在的地区之内。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就是中俄共同创造出来的最大地区公共产品,中俄利用上合组织为平台,继续创造两国所在地区所需的公共产品。在创造并获取地区公共产品之时,中俄关系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十年以来 ,美国的对华政策依然摇摆不定。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十年来美国视中国为敌还是为友 ,或者非敌非友 ,至今还未定性。而美国难于在其国际政治安全战略中给中国定性的原因 ,则与以下的三个层次密切相关 ,即美国的国内政治层次、中美关系的发展层次和全球层次。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中欧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低迷、调整与迅猛发展三个阶段 ,其中固然有中、欧相互之间的一些内在因素所使然 ,但从外部看 ,美国因素不可忽略。本文拟考察在中欧关系的发展过程中 ,美国因素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伊朗与美国关系经历了相互攻讦、谨慎接触以及"9.11"后激烈对抗三个阶段。伊美为了各自的战略和安全利益,在中东和平进程、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伊核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展开激烈对抗,其实质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地缘政治战略利益、美国的中东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国家安全利益之争。受伊美国内政治、伊核问题、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及中东和平进程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伊美关系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善。  相似文献   

15.
试析冷战后美韩同盟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韩同盟关系是研究东北亚战略格局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析变量。本文的重点在于探讨冷战结束后美韩同盟关系在结构上所发生的变化 ,对这种变化的状态、动力以及限度进行系统的分析 ,以求对冷战后美韩同盟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文章同时指出 ,这种变化必将对未来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态势产生新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而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和论证 ,则是摆在研究者面前一个至为迫切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台刊《问题与研究》第39卷第12期上发表文章。该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后冷战时期的美国文武关系是否处于“危机”状态之中?或者只是文武双方领导者在朝向新世纪成熟的文武关系演变过程中,不可避免但却在发展的紧张关系?有哪些途径可以用来解释美国后冷战时期的文武关系?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就现有相关文献分析,至少有5种途径对于美国后冷战时期的文武关系演变具有或多或少的解释力:①新制度主义途径;②半精英途径;③委任途径;④次系统松散结合途径;⑤国防安全环境因素解释。在未来发展趋势方面,以下几项变…  相似文献   

17.
屈彩云 《国际论坛》2011,(3):14-19,79
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澳沿着传统安全合作架构的轨道,积极加强双边安全合作,流露出构建军事同盟的意图。在相互依存与合作为主流的当今国际社会中,日澳构建军事同盟化的安全关系略显不合时宜。然而,这看似不入主流的日澳安全关系却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日澳作为亚太重要国家,其双边安全合作的发展态势对重建中的亚太安全格局有重要的影响。今后,日澳将继续推动双边安全合作向军事同盟框架发展,在亚太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世界上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民族主义问题的不断发展,有人将其称为“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并成为了影响当今国际形势安全与稳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和经济体系以及历史问题和民族认同造成了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而期兴起的原因是复杂的,包含了国际格局的变迁和经济体制发展以及历史和民族认同问题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二战以来 ,联合国维和行动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介绍联合国维和行动由来和类别的基础上 ,重点阐述了冷战以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征 ,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能源安全的石油进口大国关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能源安全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作为重要的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在寻求能源方面存在竞争的现实,但也存在合作的机遇。能否健康竞争、善意合作关系到各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建立石油进口国组织,共同参与海外油气开发和管道建设以及在节能环保领域开展合作是合作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