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体性的发挥不应该是单向度的,外向主体性和内向主体性作为主体性的两个向度,各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前者强调向外扩张,容易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紧张;后者重视内在超越,容易造成生命发展的滞后、生活质量的降低以及社会的倒退.如果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就可以实现彼此制约、相互促进,进而有利于克服主体性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是人的社会属性,它主要指人们在各种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与创造性。在当今时代具体表现为人的自尊、自信、自主、自强,具有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与义务感,勇于竞争,开拓进取。它是现代与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主体性是在教育基础上培植和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学生是下世纪初我国社会建设的主体,时代赋予了教育发展他们主体性的使命,因此,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将是整个教育实践发展的时代目标。目前,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更多的重视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与实践.而在班级管理方面对…  相似文献   

3.
现行“两课”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诸多不适应,其根本问题在于教育的主体性价值的丧失。实施主体性教育,既是时代进步、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反思现行的“两课”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深化“两课”教育改革,必须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转变观念,自觉构建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实现人的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人类教育中主体性发展的逻辑转化使个人主体到类主体的发展成为必然.交往是实现类主体建构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5.
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主体性问题就是人在自己对象性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社会中,农民的主体性被包裹在客体性之中而发挥不足.作为农民的存在方式和实践形式,休闲可以促进农民的自我实现,实现农民的自由个性,发展农民的主体属性,实现农民自由全面发展进而发展农民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主体性教育开始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热点。然而,已有的主体性教育研究存在对"主体性"理解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倾向。科学发展观从更为宏观和系统的视角理解与建构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考量主体性教育,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发展愿景中,让人们重新审视主体性教育,发现主体性教育的科学发展因子,明晰主体性教育的"发展"主题,丰富主体性教育的"以人为本"理念,拓展主体性教育的"和谐"内蕴,为深化主体性教育研究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相应原则,并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等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人的主体性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能动地作用于客体所表现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它的生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展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主体性发生与发展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塑造功能和凝聚功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人的主体性,就要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方法观、主体观和任务观。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教育是启发、发展、建构人的主体性结构的一种教育活动。人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立性、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对主体、主体性、主体性教育的探讨,揭示了主体性教育是现在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涵,并论述了主体性教育对建构现代课堂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教育目的的决策者主体性孙俊三教育目的的制定,一方面反映社会的客观要求,受社会发展所制约,具有社会制约性;另一方面,它又凝聚着人的主体性特点,深受人的认识与实践的影响,具有主体性。教育目的来源于客观的社会存在,又不等同于社会存在。因而,教育目的的社会制...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在于正确发挥人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人是客观世界惟一能动的因素,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的主体性活动。当前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不仅是一场宏伟的社会实践,更是人的主体性实践,是人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实现过程。(一)对主体性问题的历史反思。主体性问题是西方近现代哲学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它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近现代哲学那里,人与自然是统治和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是世界的主宰,人类为了追求物欲的满足,可以毫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它强调个体主体的为我性,为了自我的利益可…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传感器,随时传达并感应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脉搏.和谐教育把类主体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是对当前主客关系下占有式个人主体性导致的教育诸多异化状态反恩的结果,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终极理念.和谐教育下类主体的尊重和重建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真问题,是现实和未来教育价值的终极取向.  相似文献   

13.
许华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8):4-6,13
人的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哲学世界观基本原则。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主体性向度以现实人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现实的人既是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的最终归宿。作为社会和谐的实践主体,人的创造性、明确性的实践活动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向着完善和谐的社会形态前进。现实的人既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主体。作为价值主体进行价值追求的和价值实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和谐不断实现的过程。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发展的目的,人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和谐发展程度的最高标准。因此,现实的人是社会和谐的评价主体,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现代视野下的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发展人,而实现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培养人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主体性道德教育就是培育和发展人的道德主体性,即以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人的道德人格完善、思想境界提升、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主体性德育正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逐步确立和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中成为当代德育的重要课题。学校教育倡导并实践主体性德育就是要澄清并还原德育的主体地位,把德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德育的实施逻辑向学生倾斜,把德育的内容向学生移近。让德育从天理回到人心,让德育从天上回到人间。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社会的公民教育主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网络互动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网络社会中的信息泛滥导致公民教育主体性异化,网络虚拟与现实的巨大差异造成了公民教育主体性培育的现实困境。与此同时,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与公民教育主体性的逻辑契合,又从网络社会人际关系的心近性和网络文化的戏拟性等方面,为公民教育主体性的发展独辟了蹊径。  相似文献   

16.
体面劳动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面劳动从积极满足人的生存权做起,来实现人的发展,因此在思考人的发展问题时,应寻找解决问题的现实依托。体面劳动关注所有劳动者的权利实现,因此国家在人的发展方面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制定上,要考虑不同群体的特征和现实需要。体面劳动强调社会保护,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保障性的氛围。体面劳动提倡社会对话,凸显人的主体性,而人的主体性随人的发展会不断拓展和超越,反过来又会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历史透视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全面发展在划一的教育体制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传统教育体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出笼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学校教育对主体性教育的实现又提出了新的历史挑战。创新教育也就成为主体性教育理想实现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与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主体性一直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的中心问题。主体性在人类的教育史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神学时期的人主体性压制阶段———现代工业文明时期的人的主体性的理性化阶段———后现代时期的人的主体性的消解阶段。人的主体性的培养涉及到人的学习创造性及原创性的开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将是人的主体性的高度弘扬的时期 ,这是人类教育的最高目的。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给我们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及人的培养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本质特征是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关注人的主体性和人的思想素质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它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人的现代化是一切现代化的基础,而人的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则表现为人的主体性。因此,实现人的现代化,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以主体性为核心的各种素质的人,而这必须以发展现代化的教育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