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甘建华两本新闻作品集为例,探讨深度报道的深度在于作者文化视角的选择。即作者选择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统一的文化视角便可写出有深度的报道来。文章认为,甘建华报道的深度即在此文化视角下所表现出来的悲悯情怀和他富有特色的表达方式以及他的作品所提供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经济新闻深度报道的贴近性特色。经济新闻深度报道这一多维的、全方位、全天候、流动式新闻新秀,深刻揭示事实底下的事实,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使其“色”、“香”、“声”、“味”呼之欲出,满足了社会急需和受众新闻欲。今年以来,更是异军突起,更上层楼。在贴紧时代,突出主旋律;贴近社会,精心做好三篇大文章;贴近大众,切实抓好热点难点问题报道方面,倍受世人青睐。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站,试图以此来窥探我国网络新闻深度报道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网络新闻深度报道应从深度报道本体论意义上出发,结合网络的特点在三个方面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4.
结合新闻实践,文章认为:党报如要发挥其权威性和指导性的优势,必须要在处理好重大典型与平凡人物、重大活动与精细策划、突发事件与正面报道的三个关系和环节上,选准切入点,搞好重大主题宣传,不断开掘报道的深度,做大做强正面报道和典型报道。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深度报道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内容上的人文关怀精神,二是形式上的多元化视野.通过分析这两大特点形成的原因,阐释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文章认为这两者的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新时期我国报纸深度报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封面故事是新闻周刊的标志性栏目,也是最能凸显深度报道水准的纸质媒介载体之一。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故事》为例,解读其叙事方式,分析了深度报道叙事模式构建的途径,即用事实成就深度、用逻辑建构深度、用视野驾驭深度。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校舆论主阵地的校报存在着周期长、发行范围小、稿源窄、信息量小的“先天缺陷”。如何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作者在长期思考的基础上为其“把脉”,以加强深度报道,中性报道,精美版式等举措提高校报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媒体激烈的竞争中 ,报纸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赢得了受众。作为专业报的高校报也应该积极采用这一表现形式增加新闻文化含量 ,确保鲜明个性 ,以此提升报纸的知名度 ,赢得受众。本文从高校报的受众、周期和报道空间等方面阐述了深度报道在高校报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是新闻传播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目前有"报道体裁说"、"报道方式说"、"报道理念说"和"报道形态说"等多种认识,这些认识的普遍特点是缺乏历史与逻辑的视角,对深度报道的解读难免存在盲点和误区;从历史角度看,深度报道特指解释性报道,后在实践中又增加了其他一些报道形式,最终发展演变成为一种新闻理念,而从逻辑上,学者们普遍认为的深度报道的体裁形式,与深度报道之间不都是必然关系,还存在一种或然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受众知情权角度看突发事件及其新闻报道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转型期各类突发事件频发,从受众知情权的角度梳理我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典型个案,可看出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策略直接影响到受众知情权的实现。为保障受众知情权的充分实现,新闻媒体应研究突发事件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新闻报道策略:严格界定受众知情权的范围并据此报道;根据突发事件潜伏、爆发、扩散、消退四阶段中新闻媒体的不同作用而作针对性报道;细分受众群并进行各取所需的报道;提高报道速度和拓展报道深度。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中近年来十分流行的报道形式 ,这种报道形式一方面要求分析事实 ,另一方面还要展示新闻事实的背景 ,预测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该文论述了深度报道的特点、产生沿革的原由以及制作深度报道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记者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在深度报道中凸现出鲜明的二重角色定位。兴起于 2 0世纪 4 0年代末的深度报道在媒体竞争和报道拓展中逐渐显示出为受众所共识的特色而成为报纸、广播、电视所青睐的报道方式。“用事实解释事实”是它的本质特点和操作原则。深度报道中的记者是推动深度报道发展的核心力量 ,本文立足深度报道对记者的素质要求 ,针对深度报道发展中的不良倾向 ,从记者的双重角色的互动基理层面阐释了作为主体的记者和作为驾驭的客体之间趋利避害的认识方法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中国的深度报道,已兴盛了20多年,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选题和审美两个方面。文章提出了选题三原则:服务决策,解释疑惑,前瞻趋向;审美三要求:真实性、深刻性、全局性。  相似文献   

14.
报业市场竞争的本质是新闻质量的竞争.新闻深度报道促进了报纸新闻向深层次发展,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对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高校报深度报道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加强深度报道是增强校报的可读性的有效途径 ,加强深度报道必须了解深度报道的形式 ,掌握深度报道的技巧 ,转变工作作风 ,强化编辑、记者的职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综合采用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对不同类型资源旅游的恢复性作用进行评估和比较,进而对其旅游恢复性差异的作用机理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旅游不仅对个体注意力存在恢复性作用,对个体在放松感、清空想法、主观活力及自信心等方面也均存在一定的积极效应。然而,不同旅游资源的恢复性环境感知与恢复性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从其差异的内在作用机理来看,通过深度访谈发现,不同类型资源旅游在新奇感、融入感、混乱感、逃离感、丰富感及偏好感等维度存在显著不同的作用方式,进而导致不同类型资源旅游的恢复性作用差异。研究深入阐释了不同类型资源旅游的恢复性作用差异,提供了与注意力恢复理论不同的解释视角,丰富了恢复性环境研究,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美国深度报道起源的真正时间应是19世纪70年代。从功能角度分析,100多年以来,美国深度报道先后经历了调查、解释和预测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调查型报道、解释型报道和预测型报道,而每一次功能跨越,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正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新闻报道才有了向深度开拓的可能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研究深度报道才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深度报道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包括新闻关注、人文关怀、舆论监督、现实批判意识和思想建设意识,都是推进中国新闻业不断前行的利好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一般所说的新闻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深度报道的出现,无疑为这一定义增添了新的内涵。深度报道,已不满足于单纯的“事实”报道,而是在“事实”的基础上,代之以立体的、多维的、思辨色彩浓烈的剖析性报道。也就是说,在写出新闻的五个W同时,深度报道更重于对事实发生的原因、趋向加以剖析和揭示,从而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一、深度报道的特征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深度”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一定层次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的程度。它是个动态概念,在一定阶段保持相对稳定,随着客体的暴露程度,以及主体认识…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对网络体育新闻的报道投入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网络体育新闻编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网络体育新闻编辑在报道的真实性及深度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本文以搜狐网、新浪网的体育新闻报道为例,具体分析网络体育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为网络体育新闻编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