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子文论的道德指寓是一种意蕴深广的文化指令,依经立义的言说方式标举孔子的道德立场,隐含着其引《诗》复古的审美取向;引譬连类的言说方式则架构作品表层与内蕴的意义桥梁,营造经典阐释的道德方法论体系,显露中国文论的人性关怀视野。其道德言说方式也制造了一种物象比附的话语场,立德话语的历史惯性规范着后人的话语叙述,在一定程度上钝化了后世文人创作和批评的灵性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国人正处在新旧道德历史嬗变的社会转型期,新旧道德冲突、道德评价失衡、价值取向紊乱、社会评价系统双重或多元标准,各式各样的非道德主义泛滥、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道德教育扭由变形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两个文明”的发展。走出自相矛盾的道德困境,重建与现代化目标相一致的新型的道德文明、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特征的伦理精神,是国人面临的道德选择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以人类自身为研究的出发点,却不以人为中心;又以生态学知识为基础,却不以自然为中心,透过生态科学对自然整体的了解,重新审视人类的命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事实,得出人对自然的正确态度是与自然协调而不是破坏自然的结论,基于这种认识来思考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及环境问题,分析批判了当今环境伦理学界存在的“人类中心论”与“生态中心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差别究竟何在?其中的一个回答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最主要差别在于中国哲学以"不言说"的实践方式作为探索和表达真理的手段,而西方哲学则以"言说"的方式作为探索和表达真理的手段。中国哲学虽然也有"言说",但其"言说的"的价值最终要由这"不言说"的实践来决定,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中国哲学对于用以"言说"的文字就不甚重视,往往有"得意忘言"的情结。中国哲学因其以"不言说"作为探索和表达真理的手段而表现为一种非逻辑的心灵体验哲学或实践学。  相似文献   

5.
人生是一次单向度的旅行,既有时代潮流的冲击,又有个体选择的缺憾。困厄遭际与创伤体验往往导致人的轻生心态或重生幻觉。《人生算法》的主人公韩小华在“算法”的加持下经历了三次灵与肉的洗礼,还原为一个非异化的“人”,折射出科技时代人类社会对生老病死、聚散顺逆的情感之殇与疏离疗愈,蕴含着科技理性与人文情感相融相生的潜在话语。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道德建设中有两种不同的取向,即市场取向与社会取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市场取向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它的伦理实质是利己与利他的统一.道德建设的社会取向作为一种非市场取向,最主要内容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原则.两种取向在指导道德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顺利进行要求通过整合实现两种取向的互补统一.  相似文献   

7.
塞缪尔·约翰逊对于伦理道德与文学创作关系的阐述是对18世纪英国文学创作活动的总结,彰显了其弥足珍贵的人文情怀和道德情怀。约翰逊认为文学的本质源于模仿,源于公正地模仿自然,并且强调作家应把描写事物的普遍性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文学作品才能发挥其蕴藏的道德教诲功能,而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审美愉悦是发挥文学伦理道德价值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李白在《古风》中推崇儒家美刺观念 ,但他的诗歌缺少关怀民生的热情 ,毕生认同文学侍臣的身份 ;李白也常歌颂山林之隐 ,但在实践中或作为取仕的“终南捷径”,或为了炼丹向仙。所以 ,李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想者。唐朝初盛时期宽松的意识形态环境培养了士人的个性精神 ,李白作为这一特殊文化的杰出代表 ,由于沉湎于超凡出俗的精神体验 ,从而在大众社会中缺席 ,并承担着巨大的孤独。儒道观念作为一种“公众意见”,可以帮助李白作为“他者”而体验在场的快乐。李白的儒道言说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李白的旷世孤独和奋力挣扎。  相似文献   

9.
人不仅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道德不仅具有现实性、更具有精神性。无私、利他、助人等道德善举作为人向善、求美等的精神需要,不仅使人在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中体验精神愉悦,还能使人通过满足归属感、尊重和求美等精神需要,获得精神快乐。探讨道德善举与精神愉悦的关系,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小说闻名于世的孙犁,在晚年创作了大量书话作品。这些书话或从书中感悟人生,寻求生活消遣与精神寄托;或从历史与现实交汇的思考中,彰显生命智慧与真知灼见;或从文体建设方面,独创书衣文体与耕堂文体。孙犁书话是他晚年将读书、理书、谈书熔铸于寂寞生命之中的真诚言说,是对古代藏书题跋、读书记的继承与创新,为现代书话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批评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通过掌握文学经典的解释权而取得主导地位,其具体方式是颠覆原有经典、重新确认经典、文学经典重释、原有经典强化以及确立新时代经典,筒言之,通过共时态的文学经典建构与历时性的经典评价从而实现文学批评的经典化。由于文学经典的形成受他律性因素的支配,文学批评的经典化与非经典化范围总是处于流变之中,其流变的复杂过程呈现了建国前后文学批评观念的转型态势,也预示着建国后主流批评话语的建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文学批评表扬化倾向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批评的表扬化倾向是当下文学批评积弊中的突出病象之一。本文对该现象的实质和严重危害进行了分析批判,并从政治、历史、道德、文化的角度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挖掘,指出弘扬批判精神是拯救与振兴文学批评、促进文学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后半叶,在生命科学的推动下,达尔文提出的经典的物种进化理论变得更加丰富,作为生命科学的统一理论,它的地位也更加牢固。其影响所及,不但见于进化生物学、进化心理学、进化社会学、进化人类学等新兴学科,还进入人文学学科,出现了以达尔文名字命名的文学批评思潮,即文学达尔文主义。文学达尔文主义诞生于1990年代,是文学研究者突破后结构主义以降的理论框架,向科学与实证回归的尝试之一。这一流派试图在文学研究中重新引入达尔文进化论,并建立文学研究的新范式,其与21世纪文学批评的关系,以及提出的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文学接受活动,是文学创造的“最后完成”形式,它以一种新的“生产行为”,使文学创造的意义增殖和价值增殖。同时文学批评又是对文学创造活动的自觉的理性反思,并帮助作家“反馈”需求信息,对文学的“再生产”,具有一种特殊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分属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范畴,批评也在话语理论的冲击下走向文化研究,两者并不全然是对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文学批评为文化批评积累了丰富的方法和经验,同时文化批评也可以激活文学批评,从而走向更宽广的批评视野。  相似文献   

16.
论90年代文学批评的非学理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文学批评的根本缺陷,在于其中具有严重的非学理化的倾向。它广泛存在于重大文学思潮,作家作品评论和文学批评活动之中,极大地损害了文学批评的学术质量和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7.
法国文学批评历经五百多年沧桑,批评观念经历了判断、鉴赏、诠释三个阶段的嬗变.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判断性批评先后出现了"先验"与"后天"批评两种形态;起源于18世纪的鉴赏性批评,后来发展成"同情批评"与"印象批评"两种模式;发端于19世纪初的诠释性批评,演变到20世纪,则分为"科学意图的象征性批评"及"美学阐释批评";而罗兰·巴特在新批评方面独树一帜,不乏高论,引领着后现代文学批评.通过厘清法国文学批评观念的演变历程,可明确每一批评观念的分类、特征及走向,从而为中国文学批评寻找可资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道德论进行了深刻批判,从认识论基础、真理观前提和价值论原则3个维度揭示了杜林永恒道德论的先验论、最后的终极的真理观、完全的平等观和绝对的自由观等错误思想,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系统阐述了道德的根源、本质和基本特性,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道德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恩格斯的道德观不仅为我们正确认识我国当前道德现状,而且为我国加强道德建设,特别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引入”是本文提出的一种批评方式 ,即引入作品外的各种要素来形成对作品的解释。它的本体论依据是文学对外部世界的开放性关系 ,引入为作品意义的显现提供了背景 ,多种引入方式的不同结合是各种批评方法的内在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20.
消费时代的泛文学化倾向及文学批评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的文学终结论与其始祖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一样是一种艺术观的本质主义,其运思逻辑依然是西方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传统.消费时代影像化、符码化等泛文学化现象说明文学正以新的面貌转化.面对这种新的文学现象,文学批评的向度就在于揭示商品生活中种种泛文学化现象背后的意识形态背景并对其作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