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发展中水土资源的“增长尾效”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根据Romer的假说,实际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增长由于资源耗费引起了“增长尾效”。本文深入地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源耗费“尾效”,发现了水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尾效”为0.001397,土地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尾效”为0.013201,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引起的“增长尾效”为0.014548。换言之,中国每年经济增长的速度由于水土资源的耗损,每年要降低1.45%,是美国水土资源“增长尾效”的6倍。这是一个很大的数据,只要经过1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就会因为资源消耗而降低到现在的84%,如果到203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就会因为资源耗竭而降低35%左右。“增长尾效”所以大,起因于土地资源的“增长尾效”大,这意味着在资源保护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注意土地资源问题。另一方面,水资源作为可更新资源却存在“增长尾效”,说明增长中对水资源的某些耗费是永久性的,需要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2.
让高增长行业起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强调了经济快速增长与高增长行业之间的强相关性 ,认为近几年的经济增长趋缓起因于高增长行业的“转换缺口” ,分析了高增长行业带动经济增长的结构和机制、高增长行业“起不来”的后果和原因 ,指出近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的结构性变化 ,应当加快发展导向的改革和政策调整 ,让高增长行业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是高质量经济增长循环的基点。人力资本由知识、技能的累积构成,拥有知识、技能也就拥有了资本。知识、技能在经济系统内的分配状态体现了人力资本的“均化”水平。本文借鉴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差距的经典理论,量化了人力资本“均化”指标,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了人力资本“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结合中国人力资本现状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的分析,对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的教育政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央政府强调的“稳增长”,对于很多地方来说,更多地体现为“稳投资”。面对本轮经济下行压力,很多省份都出台了各有侧重的一揽子计划,旨在打好政策“组合拳”。安徽在4月份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30条,甘肃省政府在5月31日出台稳增长50条措施,陕西在6月出台了保增长10条措施,山西也制定出台了50多条稳增长政策,“稳增长”已经掀起热潮。  相似文献   

5.
“拐点”、“换档”“经济增长阶段转换”……关于中国经济的新的表述和判断层出不穷。但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宏观政策必须顺势而为,在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进程中放大结构调整、体制改革的红利,在以市场机制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围绕新增长点进行精耕细作式的改革中实现质量和效益的“逆袭”。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荆门市掇刀区未雨绸缪,主动作为,认真落实全省“稳促调惠”政策,始终把“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扩投资”作为主要抓手,牢固树立“项目为大”的理念,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以项目促投资,以投资稳增长,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两高一超”(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于去年同期,  相似文献   

7.
<正>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以年均约10%的高经济增长率快速前进。即便在21世纪全球经济普遍衰退、各国平均经济增长率不到3%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仍以7%以上的增长速度一举进入了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六的骄人位置。在人们惊叹中国经济增长一枝独秀的同时,也时时掺杂着诸如“中国威胁论”,“中国生存论”, “中国经济崩溃论”, “中国经济数据水分论”等不和谐的声音。但不论人们如何看待,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谜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并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克鲁格曼称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科幻小说,他看不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梭罗对中国经济增长数字的质疑是: “谁能告诉我,如果体质健全的香港经济增长率为零,那么中国7.3%的高经济增长率如何能办到?” “谁又能解释,中国如何在一年内将通货膨胀率由10%降到零,并在此期间保持稳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重新转向低质量、低效益、低就业、高能耗和高排放的增长模式,其直接结果是能源资源消耗大幅度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显著增长,石油、铁矿、锰矿、铜矿、铝矿等国内资源已难以支撑这种经济增长,进口大幅度增加。我国“十一五”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公共投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框架内实证分析了公共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增长目标下公共投资抑制了产业结构向“高级化”阶段升级、转换,“低级别”产业结构已内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下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是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2,(36):16-17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中央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的经济发展总基调。2008年,中央政府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当前,在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开始了新一轮“投资竞赛”。7月以来,广东、长沙、贵州、重庆、天津等地方政府纷纷抛出促进投资和增长计划。新的‘‘四万亿”最终会起到怎样提振经济的效果引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首先是在制定“九五”计划时提出来的。1995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实现“九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鉴于“十五”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仍然缓慢的情况,“十一五”时期,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 “增长三角”(Growth Triangle),又称为“经济增长三角”,是指三个或几个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实现资源互补和取得比较利益而共同进行合作的跨国经济区。“增长三角”作为一个流行术语,最早由新加坡吴作栋先生提出。1989年12月,当时任副总理的吴作栋倡议,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及印度尼西亚的廖内群岛之间的三角地带建立经济开发区,并称其为“增长三角”。不久,这种新颖的小区域经济合作形式也随之引起东亚各国的注目和仿效。目前,在亚洲,除“新—柔—廖”增长三角外,已经实施的还有东北亚的“图门江增长三角”,正在构想,初步协商的还有“黄海增长三角”、“澜沧江——湄公河增长三角”、“环日本海增长三角”等。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将开启“有福利增长”。国民更好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居民消费在GDP“蛋糕”中的份额上升;投资增长不再是为了出口,而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资源、能源消耗降低,绿色低碳,环境和生活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宁波被列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将在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先行探索,提供实践经验。调查和统计表明,在“十五”期间,浙江GDP增长年均为15%左右。然而,从浙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看,总体上废物排放年增长率略低于(3DP的增长,或与GDP增长持平,说踢废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仍在持续。在“十一五”期间,浙江如何改变这种经济发展状况,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使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减量化”?“循环经济”成为浙江“十一五”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由“城”和“市”组成,“市”为效率的源泉和增长的动力,“城”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市”的主角是企业和个人,政府仅仅是“城”的守夜人。只讲“城”不讲“市”,就抽掉了城镇化的精髓。依靠没有“市”的“城”维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1994年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明年起,全国上下都要用很大的注意力作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篇大文章,促进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这里的根本要求,就是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转变,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课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局,是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尤其当前国家和各省、区、市正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时候,专门探讨一下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个问题,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以集约型为主转变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之一,而我国在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软着陆”后,中央适时提出要在继续搞好总量控制的同时,切买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上来。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究竟有何内在联系?本文对此做一分析:一、投入结构调整及其集约化效应一提起增加投入,人们往往将其与“粗放型”相提并论;因为许多人将粗放型与集约型视为两种非此即彼完全不能兼容的增长方式.从定义上讲,粗放型确是一种依靠要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的经济增长,而集约型是靠…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09,(5):24-25
2009年初,全国各地“两会”陆续召开。据监测,保增长和民生议题成为各省“两会”的重点。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上海、北京等调低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为应对经济危机和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预留了较大空间外,内蒙古、陕西、青海等地均制定了比上年更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两会”期间,各地政府在提到2009年的工作要求时共同的一点是,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后劲、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视野     
赋予“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内涵。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韩宝江认为,五中全会公报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老话题赋予了新内涵,这在整个“十一五”规划中是一个具有红线性质的提法。如果说过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只是一种选择,那么现在就是一种必须。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公报中第一次全面论述了如何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对于提升农村、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维护农民权利,实现这一部分的发展,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贡献。将“自主创新”提升到战略层面。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已被提升到“十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市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坚定不移促转型,心无旁骛谋跨越,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184.2亿元,增长17.1%;固定资产投资141.6亿元,增长41%;财政总收入14.8亿元,增长29.2%,一般预算收入9亿元,增长31.4%,向着全国“百强”县市、中部经济强市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