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说评点作为一种文学批评形式,在古代通俗小说的发展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它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文学批评样式,也是一种融批评鉴赏、理论建构、文本增饰和形式修订等为一体的综合活动。这一特性使小说评点在中国小说艺术史、小说理论批评史和小说传播史上同时获得了自身的地位和价值,因此,对于小说评点的研究也便要以一种综合的观念来分析其价值体系。小说评点的价值体系有三个层面:文本价值、理论价值和传播价值,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小说评点价值的综合形态。本文只就小说评点的文本价值作一清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古小说评点本所见对技法论的评点,旨在揭示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特征,呈现出独特的阐释价值。一方面,在批评过程中它援引传统批评概念,并结合小说叙事特征使既有批评概念产生新内涵,使中国古代相对薄弱的叙事理论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建构意义。另一方面,古代小说独特的美学品格也因技法论的批评进一步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3.
古代书画理论对古代小说技法批评有着重要影响,是古代小说技法理论的主要来源之一.古代小说批评者在描述小说的传神效果、揭示小说细部的描写技艺、反映小说总体的构思布局等方面分别借鉴了古代书画理论资源,使得古代小说技法批评呈现出妥帖允当而又生动形象的特点,由此可见援引书画理论在小说技法批评中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崇祯本《金瓶梅》评点产生时间较早,相对于同一时期的序跋,理论内容更为完整丰富。评点内容可归结为一个"情"字,涵盖世情、人情与文情三个方面。在社会批评方面,评点者强调此书是写世态炎凉之书;在对人物的道德评价方面,评点者对"情"与"淫"做了明显的区分,于情欲纠缠之中表达了对人物命运的批判和悲悯;在艺术手法方面,评点者则借鉴了传统书画理论与文章学理论对小说的创作技法给予充分的赞美。这些评点内容揭示出《金瓶梅》一书深刻的创作主旨与警世意义,从而与"淫书"论划清了界限,在《金瓶梅》接受史与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小说理论,往往植根于具体作品的批评之中。明代各具特色的“四大奇书”,就为小说理论批评的发展提供了四条不同的道路。其中《金瓶梅》一书,从明末《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的评点(以下简称《新刻》),到清代的张竹坡,再到现代的鲁迅,都称之为“世情书”。它不同于《三国》描写古代的帝王将相、兴废争战,也有别于《水浒》刻划超人的英雄豪杰、刀光剑影,更大异于《西游》虚设奇幻的牛鬼蛇神,  相似文献   

6.
杨志平 《学术论坛》2007,30(8):116-121
"横云断山"与"山断云连"是古代小说评点经常出现的两个技法术语,它们相对而立、相辅而成,其间微妙关系既不能作为两种独立的技法加以看待,又不能完全抹煞其间界限,必须加以细致审视.作为古代小说叙事艺术中转换与勾连的一对技法,这两个术语也有着与其他类似技法所不具有的独特性.这两种技法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形成的独特性皆与古人意象批评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这个名词最早见于<在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指的是与法*宏论相反的琐眉之谈,不具有文体的意义、东汉初年,桓谭在<新论>中说:“苦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洽身理家,有可观之辞。”首次在文体意义上运用“小说”这个词。稍后,<汉书·艺文志>也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种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所谓“街谈巷语、道听涂说”,也就是“丛残小语”,就是琐属的形式短小的“短书”。这一观念,后来因袭下去,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人对“小说”的一种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肇始于刘辰翁评点文言小说《世说新语》,却借助金圣叹、毛氏父子、张竹坡等人的一系列通俗小说评点风靡天下。文言小说评点的尴尬,与文言小说创作的低潮不无关系。被誉为文言小说压卷之作的《聊斋志异》一出,随即吸引了文人的广泛关注,围绕它的评点也应运而生。在《聊斋志异》诸家评点中,理论贡献最大的当推冯镇峦。他“有意作文”的评点立场和“作品一历史”的宏观视角,在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比较方法对作品展开批评、进行理论总结,是文言小说评点的重要批评成就之一。评点者大量使用比较方法,将文言小说与《史记》等历史经典和小说戏曲作品相比较,肯定了文言小说的地位与价值。比较批评法体现了评点的整体观,增强了批评的力度,从而提高了评点的理论批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刘晓军  李鑫 《学术月刊》2023,(12):136-145
相对于古代小说评点而言,近代小说评点发生了三个重要转变:评点主体层面,由书商型、文人型评点者转变为政治家、小说家评点者;评点旨意层面,由劝善惩恶的道德教化转变为启迪民智的思想启蒙;评点理论层面,由讲究技法的文章学理论转变为偏重叙事的小说学理论。近代的小说评点者利用小说评点传播新知、启迪民智,在公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普及等方面首开风气之先;其使用叙事学的概念、方法与视角评点小说,在现代小说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职业报人和专业作家的身份有助于小说创作的可持续发展,对小说的现代化进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说技巧论的形成是明清小说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叶昼、金圣叹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以大量的笔墨对小说的艺术技巧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总结出一整套内容丰富的叙事法则,如“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大落墨法”等等,成为古代小说技法理论的奠基者。其后,张竹坡、毛宗岗、脂砚斋继之,进一步丰富了它的内容。虽然这些名目繁多的技巧技法,有的颇显琐碎、重复,并不完全符合作品创作实际,但它们的出现,说明小说理论已经由对小说与社会外部联系的研究,转移到对小说内部规律的探讨,理论家不再满足于仅仅从政治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角度,对小说加以价值判断和评价,而是开始更多的从审美的、技巧的角度对小说中的一切进行鉴赏、分析和品评,探索其得失。这是古代小说理论的一次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特有的批评形式与立论方法,意象批评在明清小说评点文本中的承继与衍化是对传统书画诗文意象化书写的文体拓展与文本深化,其在评点文本中引发的叙事模式的改变对小说评点文本的叙事结构、情节处理、文法特征乃至语言技巧都带来了深远影响。评点文本中的意象化书写多取材于传统画论的审美特征又在小说理论与传统画论之间架构了互文的桥梁,它将明清叙事性作品的互文性导向凸显,其对小说批评理论体系的建构与成熟所产生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的百年回顾及展望陈洪陈宏一19世纪末,在反清排满的浪潮中,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因其遭遇而重新受到人们的注意。开始,关注的热点主要在于“哭庙案”,完全着眼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后来,渐有论及其评点成就者,其中以邱炜援的《菽园赘谈·金圣叹批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小说理论 ,主要以三种形态保存下来 :首先是依附或夹杂在史籍、笔记中存在的零星丛谈 ,其次是大量存在于小说作品前后所附的序跋 ;再次是以对小说作品的评点形式存在的评论文字。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 ,是具有民族特色 ,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文学批评形式 ,也自有其体系 ,应进行深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古典小说理论批评遗产是丰富而宝贵的。它不同于我国的诗歌理论批评和散文理论批评,而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概括起来,有以下七点。一为小说争生存权,争地位,反复阐明小说的意义和作用,是我国小说理论批评的第一个特色。先秦时期,儒家把小说视为“小道”;即使是庄子,思想算是比较解放的,也说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外物》)。虽然先秦诸子的“小说”并不等同于后来的“小说”概念,但他们的片面看法却对后代统治者和一般读书人产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小说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古代文论中,小说理论是较为薄弱的环节。这固然是由于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成熟较晚而又不象诗文那样作为文学的正宗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我国古代小说批评自李贽滥觞以来,主要采取评点的形式,批评家们的意见往往散见于小说作品的序跋和批文中,并往往显得不够完整和系统。然而,这并不是说我国古代小说理论没有发掘的价值,不值得我们重视。事实上,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也曾出现过金圣叹这样杰出的小说理论家,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还没有能够对他的小说理论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全面的整理,以致使这份宝贵的文学批评遗产长期掩埋在唾沫和尘雾之中。  相似文献   

17.
白描,是指纯用墨线勾描,不着颜色的一种表现物象的手法;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术语,也是中国古典小说、民间戏曲、年画等传统艺术手法之一。将白描用于小说欣赏,始于金圣叹。他评点《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一回有关雪景描写时,除“写雪绝妙”的批语外,便是“‘寻着踪迹’四字,真是绘雪高  相似文献   

18.
贺根民 《学术论坛》2006,1(7):156-159
斩断复古情结,晚清小说评点日趋式微。求新声于异邦,晚清小说批评充溢着进化精神,它以专题论文的方式开启了崭新的近代文学批评向度。小说评点由鉴赏式的随意批点嬗变为思辨理论式的批评方式,提升了小说评点的话语权利,促成批评观念的更新。知识谱系的切换、评点的先验模式的突破,催发了近代专题论文的诞生。小说评点的衰落,揭示了小说批评文质统一的文学进程。  相似文献   

19.
《狂人日记》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鲁迅现实主义小说的总纲。在作品中,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制度,表面上“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犤1犦但“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犤2犦。如果说《狂人日记》高度概括了封建制的‘吃人’本质,那么,《呐喊》、《彷徨》中的其余篇章,则是对封建制度如何‘吃人’的形象化演示,《祝福》正是鲁迅先生具体阐释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经典力作。遗憾的是,对《祝福》这样一部以“表现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传之于世的不朽名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之价值主要包涵三个层面:一曰文本价值,即评点者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增饰、考订,使评点本在小说个体的演变中获得的版本价值;二曰理论价值,即评点者通过对小说艺术特色和创作方法的品析,所引伸出的创作观念和艺术规律;三曰传播价值,即评点作为小说文本的一种附属文字在小说流传中所起到的独特功用,这三种层面基本括尽了小说评点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我们对《儒林外史》评点的价值评判即以此为观照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