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理性预期理论为基础,利用1980-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和卷烟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卷烟消费需求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相关结论表明,居民卷烟消费行为是理性决策的结果,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卷烟消费仍然将保持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影响我国居民卷烟消费的主要因素,并对我国卷烟消费额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和卷烟销售价格是影响我国卷烟消费额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影响我国居民卷烟消费的主要因素,并对我国卷烟消费量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和控烟宣传是影响我国卷烟消费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0年和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发现:英语能力对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生存型消费支出、享受型消费支出和发展型消费支出的影响效果依次增加,表明英语能力提升有利于扩大中国内需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此外,对于不同出生年份的人来说,英语能力对1978年以后出生人群消费支出的影响效果更大.基于现代消费理论,研究还证实英语能力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渠道不仅是通过财富效应,也体现在提高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方面,表现为英语能力提升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对未来状况的乐观预期,改变居民的储蓄行为以及推动“花明天钱,圆今日梦”的超前消费观念形成.这些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语言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考察中国外语学习政策的经济效应贡献了新的证据,也为新时代下中国扩大内需以实现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烟台居民的消费现状做了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论证分析找出制约居民消费的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旨在配合政府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加强对居民消费预期的引导,改善居民消费环境。■烟台市居民消费结构分析(一)居民消费支出大幅度增长。近五年来,烟台市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大幅度增长。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315元,比2008年的13152元  相似文献   

6.
王瑜 《经营管理者》2013,(29):94-94
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的纯收入。另外,农村居民的支出状况以及消费习惯等也对其消费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拟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降低消费成本、改变消费习惯三方面来探讨有效提升淄博市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内需不足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江苏省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政府的保障性支出都是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针对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缪小林  张蓉 《管理世界》2022,38(2):129-149
基于公式化分配的均衡性转移支付,不断推进各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均等化,但还不能保障居民感知层面的均等,均衡性转移支付需要迈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制度化治理.本文从充分性和平衡性两个视角刻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感知,构建均衡性转移支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治理逻辑,主要围绕"转移支付→支出行为→均等化感知"主线,重点考察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和绩效激励产生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强了居民充分性感知,但对平衡性感知的影响不显著;(2)民生服务支出有利于提升居民充分性感知,交通运输支出有利于提升居民平衡性感知,但均衡性转移支付对这两类支出占比提升存在显著抑制;(3)适度的公众参与能够改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感知的积极影响,但社会监督和绩效激励两类调节效应并不显著.结果 表明:均衡性转移支付提升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感知水平,引导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行为是关键,激发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和完善绩效激励是重点.  相似文献   

9.
论文将测量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方法引入到城镇居民消费差距的测定中。采用1992-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各收入分组的消费数据,计算了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居住七类消费分项指标的差距及其对总消费差距的贡献,并通过反事实方法模拟分析分项指标对总体消费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城镇居民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保持同步的发展趋势,但消费基尼系数一般小于同期收入基尼系数;第二,尽管恩格尔系数的持续下降一直成为平抑居民消费差距的最重要因素,但其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程度呈逐步弱化态势;第三,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消费,尤其是前者,已逐步成为影响居民总体消费差距的重要力量;第四,虽然居民家庭设备消费差距一直高居不下,但是其对总体消费差距影响程度呈现出逐步弱化趋向。  相似文献   

10.
孙学文 《科学咨询》2004,(13):36-39
城镇居民总体生活水平,已从温饱向小康水平迈进.到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728.5美元,每人每天消费接近2美元.从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来看,城镇居民家庭从1978年的57.5%降为37.7%,已从小康向富裕水平迈进.但与此同时,城镇职工、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迅速扩大,贫富差距急剧拉开,这种收入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我们是在一个市场环境中考察财政融资或医疗保险可能会对农民的医疗开支产生什么效应,这些效应又在何种程度上会影响财政平衡?本人绕过了关于农民对医疗服务与药品需求量的度量,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我们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货币支出量、支出比率、价格与收入,来估算需求的自价格弹性。我们发现,中国财政对卫生的公共支出占全国卫生总支出的比率,已到了世界最低行列!中国占人口80%的农民在非公共卫生支出中只占不到20%!中国西部(11省、区)的农民医疗卫生负担与东、中部农民相比,呈累退趋势:越穷负担越重!中国农村居民对医疗价格与药品价格的弹性为负,卫生支出对收入的弹性为正,因此,引入保险机制与财政补贴会产生医药开支的膨胀,膨胀系数为0.863!中国西部农民对医疗服务价格的需求弹性显著为负,且小于-1;中国东部农民对药品价格的需求弹性显著为负。在补助医还是补助药上,西部与东部应该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计量结果表明,西部农民的看病、买药决策显著取决于收入水平;而在东部地区,这一关系不显著。财政支出在东部已经起到了降低农民医疗负担的功效;而在西部农村,则尚无这方面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家庭借贷是缓解居民支大于收、平缓消费的重要手段,而贷款价值比的约束迫使家庭的债务规模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与此同时,持续上涨的房价不断逼近贷款价值比约束,最终表现为消费的大幅度波动。基于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本文细致考察了房价上涨、家庭债务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1)家庭债务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杠杆显著,即使将样本细分为有房家庭与无房家庭,杠杆效应依然显著;(2)持续上涨的房价将显著促进有房家庭的消费,且这正向作用将被贷款价值比放大;而上涨的房价将抑制无房家庭的消费。(3)无论是有房家庭还是无房家庭,贷款价值比对居民消费的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即只有当贷款价值比增大到一定水平时,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将由促进转为抑制。(4)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作用在不同群体间差异明显,受教育程度高的城镇家庭,或者持有二套房以上的家庭,房价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4.
In addition to having medical expertise, physicians must possess managerial skills to deal with the ever-chang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of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need for management training of physicians and calls for management training during residency and medical school. It also describes one residency program's efforts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raining to its residents in pathology.  相似文献   

15.
You are a physician executive working very hard within a hospital on all sorts of medical staff issues and quality of care. You answer to the board. The latter, through its administrators, may still have difficulty documenting the precise value of a full-time physician executive. Your hospital is losing money or not making enough profit for capital expenditures and salary raises. It is considering or will have to consider staff cuts. What can you do that will influence the bottom line, produce a quality image, and quantify your value?  相似文献   

16.
《Risk analysis》2018,38(5):906-916
The use of electronic cigarettes has grown substantially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Currently, about 4% of adults use electronic cigarettes, about 16%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report use in the past 30 days, as do approximately 11–25% of college students. A hallmark of the reduction in tobacco use has been the shift in social norms concerning smoking in public. Such norms may also drive views on acceptability of public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While normative factors have been given attention, little substantive application of the literature on risk perception has been brought to bear. The overall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lace a cognitive–affective measure of risk perception within a model that also includes social cues for e‐cigarettes, addictiveness beliefs, and tobacco use to predict perceived social acceptability for public use of e‐cigarettes. To do so, a cross‐sectional study using an onlin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a sampl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a Western university (n = 395).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howed that the acceptability of public e‐cigarette use was influenced by social cues, beliefs about addiction, and cognitive risk perception,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nicotine use. What is revealed is that cognitive assessment of e‐cigarette risk and perception of addictiveness had a suppressing effect on perceived acceptability of public vaping, while greater exposure to social cues exerted a countervailing effect. This is evidence of the role that risk perception and social norms may play in the increases in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that have been observed.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研究生产性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促进作用这一财政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理论研究中,通过构建包含政府财政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导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下各自最优的生产性财政支出结构,并分析了政府生产性财政支出在两目标下最优支出结构的差异及原因.实证研究发现,2004年~2012年间,中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带政府生产性支出在社会福利目标下的最优占比普遍低于经济增长目标;而在2004年~2008年间,政府实际的生产性财政支出占比还未达到两目标下的最优占比值,政府的生产性财政支出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在2009年~2012年间,政府实际的生产性财政支出占比已接近甚至超过了两目标下的最优占比值,继续增加生产性财政支出将对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提升都产生抑制作用,尤其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更为明显.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政府更需审时度势、通过适时优化财政支出以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货币供应机制与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基于DSGE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包括货币供应机制的DSGE模型,分析了中国政府购买支出和公共投资支出的乘数效应,发现两类财政支出对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都产生了挤出效应,公共资本的产出弹性低是产生挤出效应的结构性原因,在中国货币供应机制减小对通货膨胀负向反应和增大对产出正向反应的配合下,政府购买支出和公共投资支出能够对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产生正向的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9.
顾客关系、信任与顾客对服务失败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优异的服务质量是建立长期顾客关系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分析了服务质量的两个维度--结果质量和过程质量对顾客满意度和重购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了顾客关系和信任感在服务评价和顾客反应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间存在交互作用,顾客关系对服务质量的影响发挥着调节功能,信任感经由服务结果而影响顾客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