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彭博 《日本研究》2013,(1):7-11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中国对日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学原理.结果表明,我国经济规模的增长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能力的形成;对日直接投资替代了对日出口;中国对日直接投资与日元升值显著正相关;日本对华投资作为技术外溢的渠道促进了中国对日直接投资的发展,但影响系数较小;因我国资本账户管制和金融市场不完善,利率变动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2.
利率期限结构形成假说表明预期等市场因素在利率期限结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货币政策、经济周期和其他宏观经济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机理和影响效果,可以揭示宏观经济因素与利率期限结构之间影响的双向性,以及利用长短期利差对未来经济活动进行预测的合理性,并对宏观经济运行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利率调控目标与我国现实的反差利率调节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储蓄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即利率上升,储蓄增加;利率下降,储蓄减少。后者则反映出投资与利率呈负相关联系,即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利率机制正是通过这两个方面,从宏观上调节着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进而调节着社会总投资与总储蓄;从微  相似文献   

4.
金融改革是经济改革的关键环节,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难攻克的堡垒之一,因而利率改革也就成为倍受关注的改革热点之一。当前,我国利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以同业拆借利率为中介目标利率,其它所有利率都围绕目标利率按价值规律运行的市场利率体系。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资源短缺特别是资金短缺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的约束条件,按照利率改革目标的要求和市场供求、价格机制作用的规律,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会升高,这样才能节约使用有限的资金,将其配…  相似文献   

5.
IS-LM模型是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中心理论,也是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有效工具.通过对IS-LM理论模型进行较为细致的梳理,本文认为在宏观政策效果分析中需要特别重视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系数(即d值)和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系数(即h值)的大小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用效果之间的关系.依据IS-LM理论模型,结合中国经济的现实,从控制d和h值大小的角度分析了提高我国宏观政策效果的因素,通过计量分析我国总量增长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贡献,为我国不同经济失衡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的选择提供建议和方向性指导.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线性框架下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关系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与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关系并不直接或存在明显滞后;利率期限结构对于货币政策的反应具有明显的市场内共同特征和市场间差异.与债券回购市场相比较,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更为有效;实证结果显示:利率期限结构对通货膨胀的反应呈现非对称性,货币市场对于通货膨胀和政策变动的预期明显.  相似文献   

7.
从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我国金融深化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政府的金融约束政策在维系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此产生的对利率的管制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并且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其负面影响也日趋增大.本文通过对利率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阐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通过对我国央行利率政策对储蓄与投资的效应分析,阐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提出了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量化和加入制度性变量基尼系数RG、货币化系数RM、内源融资比例RIF建立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的基础上 ,对函数进行了包括总量和结构问题的分析 ,并进一步应用建立的计量模型分析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提出了当前不宜于再大幅下调利率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货币供应必须考虑货币化进程因素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放宽对贷款利率的限制 ;当前的货币供给应适度 ,必须考虑其滞后效应 ;运用财政政策作用于结构性变量以改变货币供求关系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汇率与利率之间的联动效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由于我国现阶段汇率、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有限性,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假设不能充分满足,因此,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应用时必须进行修正,即在利率平价方程的右侧加上摩擦系数.通过对摩擦系数值的研究发现,修正的利率平价模型中,摩擦系数值就是利率平价偏离值,对利率平价偏离值的考察就是对摩擦系数的大小、变化规律的考察.结合1981年到2008年中美汇率、利率每日数据,从图示法、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三个方面对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偏离值序列的研究得出:我国利率平价偏离值整体上有缩小的趋势,利率平价偏离值的持续性缩小潜藏着套利风险,外汇市场潜在的套利和投机风险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陈怡  耿强 《学习与探索》2012,(7):105-108
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给实体经济带来极大的冲击。金融危机的教训需要各国对货币政策目标以及传导机制进行重新审视,更加主动应对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将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作为内生因素,建立扩展的泰勒规则模型,检验央行货币政策的利率反应函数,结果发现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胀反应不足,造成较长时间的负实际利率。央行应该明确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内生影响因素,并加大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反应权重,以促进实体经济更加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加凤 《求是学刊》2001,28(1):46-49
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 ,改革的每一步都是靠政策推动的 ,政策利润是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对象开放的 ,由此形成我国主体不同的政策利润和不同时期的富裕群体。政策利润的生成及由此形成的富裕群体是我国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买方市场的形成 ,各种类型经济主体赚取不同政策利润所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公平竞争和市场法则复杂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 ,我们必须清理各种政策利润 ,实现各经济主体的无差别化 ,使之在公平的环境下平等竞争  相似文献   

12.
试论当前中国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非常重视宏观调控的作用,并不断致力于宏观调控原则和措施的法律化。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原则的要求,有必要结合中国改革的经验并借鉴国外有关立法的先例,加快构建中国完备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稳定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美国经济出现困难的情况下,美国炮制人民币升值的言论并强迫人民币升值,实际上是试图遏制中国并将其国内问题转嫁给中国。经过长期不断的改革,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相对合理和稳定的运行状态。总体来说,目前的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适合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现阶段必须注意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循序渐进。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应在坚持汇率主权的原则下,积极地推进战略性进口,改善外汇投资和储备结构,鼓励中国企业到国外投资,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对话和磋商。  相似文献   

14.
以非再生能源资源定价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暴露。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发展策略,特别是近年来宏观经济与城市化快速发展,致使中国经济增长采取高耗能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导致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和环境污染加剧。能源与环境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双重约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而关键点在于非再生能源资源定价改革。非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使用制度的变革,目的在于充分体现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资源成本是需要通过完善资源的基础市场即矿业权市场来实现的,而环境(生态)成本是需要通过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实现的。最终,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大致产生了三种政府职能模式。在近代早期,与自由主义的有限政府相伴随的是保护型政府职能模式;到了20世纪30年代,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开始建立起来;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创造。但是,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没有走出西方资产阶级话语霸权的阴影,实现经济腾飞之后,纷纷放弃了这一政府职能模式。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也选择了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并取得了引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坚持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只是一项实践成就。需要自觉的理论探讨来为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makes projections of the world economy in the North-South context for the period 1981–1990 using a latest global version of a macroeconomic model named FUGI-GNEM type IV 011–62. The model classifies the world into 62 countries/regions, where the North-South interdependence is incorporated into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world economy through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inkages. Based on alternative simulations, the author presents future images of the North-South interdependent world economy through changes in economic growth rates, employment, wages, prices, money supply, interest rates, public finance, trade, capital movement,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foreign exchange rates, etc., in each country or region. The model forecasts that the real economic growth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a whole in the 1980s will likely be around 4%–7% annual rate according to alternative policy scenarios.  相似文献   

17.
China’s opening up since 1978 has been a historical process of continuous expansion and deepening. In the course of this process, Chinese policymakers and the mass of the people have gradually deepene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China’s relations with the world, especially its role in the world, have been constantly adjusted. At the begin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adapted to and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it then became engaged in participating in and improving that system, and then became an advocate and leader in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Moreover, in practice, an incremental series of coherent open economic policies and theor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at facilitate an open economy have come into be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practice of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s not only a good fit with China’s traditional trade theory, the Huainanzi/Sima Qian Theorem, under which people benefit by exchanging their surplus goods for those that they lack, but is also explicable in terms of modern economic trade theories. With the ent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 new era and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China still needs to open further to lead and promote mutual and shared openness for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so as to create good international conditions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nd building a world of lasting peace, universal security, common prosperity, openness, inclusiveness, cleanliness and beauty.  相似文献   

18.
黎登营 《创新》2007,1(6):135-138
历史上中国与越南具有类似的历史渊源,在经济与社会方面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中国经济对越南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尤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对越南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双边贸易、中国对越南投资等方面得以不断深化发展,使两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9.
论当前中国利率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琼巍  陈岩 《求是学刊》2002,29(3):65-68
当前中国的利率政策面临着一个新的选择。本文对中国利率体制的建设和当前利率水平的确定和第8次降息效应的发挥等提供了新思路。指出 2 0 0 2年是中国利率市场化、遏制通货紧缩回头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一年 ,应该掌握好政策的综合力度 ,以防止中国经济失去重大转机的风险 ,实现中国经济从重大转机到重大转折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是一个基本市场化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的经济改革也付出了一定的成本:经济改革以后,我国的失业率不断上升,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改革是一场收益大且成本低的改革。由于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仍是我国赶超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