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行健的《野人》无论从创作动机、剧作主题还是舞台演剧来说,都堪称是一部经典的生态戏剧。《野人》通过对一个林区的自然、社会与精神生态失衡的灾难图景的呈现,表达了剧作家对人类蹂躏自然和破坏生态的强烈愤慨,写出了人对自然的愚昧认识,以及人对自身的戕害,也充满对人与自然和谐长存的美好理想。从生态批评视野重读《野人》,发掘其丰富的生态内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刻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终身布衣、世居绵山脚下的宋廷魁是清代剧作家中的佼佼者。他写的《介山记》是一部出色的剧作。前人曾评论这部戏剧作品可与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的剧作相媲美。但不知为什么,这位剧作家后来不曾被人  相似文献   

3.
生态批评既体现文学阐释策略,又旨在超越文本局限,意在凸显文本与外部环境(自然、社会、文化及人的生存等),以及人与自然生态之间关系的有机性。生态批评实践生态世界观,在生命有机性及生命活动关系的场域中拓展批评原则,力主表现生态正义;其复杂性与多样性方法应对批评对象的多重性、关系的多层次性及内向性与外向性交织、多学科相融合的批评特性,并启悟人的生态化的生存体验;其诗意性则从人的审美体验中润化生命运行的节律,彰显生命—生态体验的诗性特征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需要通过文化"中介"建立与自然界的关系.生态审美关系建立在人和大自然发生"建构"性关系的基础上,这种关系构成了生态审美关系的前提条件.人与自然界的生态审美关系以人的生态存在关系为存在论基础,这种生态存在关系构成了生态审美关系的自然维度.生态审美关系包含着观照自然、感知生态、体验生命的维度.当代人类的审美活动正在走向"绿化", 走向生态化,蕴含回归自然的审美取向.生态审美关系既包含人的自然生态维度,又包含特定的认识论、价值论及文化因素,是一种融自然生态存在和人的诗意体验于一体的特殊审美方式.生态审美关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艺学所关注的不止是人与物质环境的关系,还要关注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建设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思考的重点要放在推动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要放在推动国民健康的生态观和有利于生存环境改善的消费观、人生观的建设上面。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艺学所关注的不止是人与物质环境的关系 ,还要关注人与人的关系 ,特别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建设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 ,思考的重点要放在推动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 ,要放在推动国民健康的生态观和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消费观、人生观的建设上面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通过调节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取得人与人、人与自然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制度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调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关系,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河南生态补偿发展现状,探讨河南当前构建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所面临的形势与主要问题,提出构建河南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出发 ,论述了生态文明观的确立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关系。通过生态文明观思想内涵的解读 ,分析了生态文明观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契合之处 ,并进一步提出生态文明观的确立将引起人们生态意识、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变革 ,对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曹禹剧作《北京人》中一些事物、形象和道具等艺术价值的分析,指出它们对丰富剧作的主题和思想,加强剧作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从而证明它们不仅是剧作家进行出色的艺术编织的重要手段,也是剧作获得较高评价的重要原因,同时还为曹禹剧作间的艺术比较提供一些事实上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
生态美学是以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以生态美为主题,研究生态审美的范畴和人的生态审美意识、生态美感享受,以及生态美的创造、发展及其相关规律的学科领域。生态美则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状态、过程和关系,是和谐生态关系、生态责任、生态道德、生态服务和生态价值的综合体现,是形式美、关系美、过程美和功能美的有机统一。在相关概念诠释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生态美学理念在生态规划、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产业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性作用的观点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