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现代中国,东南大学率先在国立大学中将美国的董事会制度引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层面,并在国内造成很大的影响。董事会制度的设立,一方面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推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董事会与教授治校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苏雪林1920年代的创作在中国大陆的接受经历了以下阶段:1920~1980年代前期,从显耀到沉暗、从封杀到遗忘;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中期,从学人发掘到大众接受;199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全面复苏。整个接受过程曲折起伏,存在大众读者阅读与专业研究者评论不同步现象。这一现象似乎表明,她在读者那里是一个优秀作家,在研究者心目中,则不是一个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3.
1920年代,哈尔滨青年和全国青年一样,成为了青年运动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在哈尔滨青年开展的一系列运动中,文化蕴含占有较大的比重.他们组织开展学习俄文运动,以培养俄语人才;他们开展平民教育运动,以增进平民的认知能力;他们开展科学文化知识普及运动,以提高哈尔滨地区民众的文化素质.同时,他们也开展旅游活动和体育运动,以强壮哈尔滨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探究哈尔滨青年运动的文化蕴涵,有助于认识当时哈尔滨青年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风貌,有利于传承哈尔滨青年的优良传统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性别意识包括先天的生物女性意识、女性后天形成的社会主体意识、女性的警醒意识和女性的社会自我体察意识.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知识分子在文学领域反映激烈.1920年代末以及整个1930年代,女性作家以其独特的性别意识书写对其时社会现实做出了反馈.她们所创作出的女性小说一方面对“家庭”有了新的审视,另一方面也对“身体”有了新的思考.民族意识与女性性别意识的交叠是这一时段女作家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文学史叙事中,1920年代乡土文学流派被呈现为一个自觉自明进行乡土文学创作的作家群落。返回1920年代的历史现场,人们发现这一过程并非自明自觉,有偶然性的充斥、也有作家和时代的必然性选择。分析蹇先艾的创作成长历程、心灵探求,能够比较直观地呈现1920年代乡土文学从发轫之初到成熟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乡愁、乌托邦这两个概念都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乡愁乌托邦作为1920年代的情感结构的核心概念,它具有两个向度:乡愁指向过去的乡土中国,乌托邦却指向未来社会制度、人类合理的生存状态。乡愁乌托邦其实就有了过去和未来叠合在1920年代当下的特征。过去、未来和当下相互叠合的时间结构,城市和乡村的相互交织、紧密缠绕的空间结构,共同建构了1920年代乡土小说的情感结构。关注乡土中人的生存状态、主体生命价值和对乡土的眷恋纠缠在一起,成为1920年代乡愁乌托邦的核心指向。这对全球语境下文学创作的本土化也具有一定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田汉喜欢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题材进行创作,这使他1920年代的剧作表现出很强的直喻性,从他的处女作《梵蛾磷与蔷薇》到后来的《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古潭的声音》、《湖上的悲剧》、《南归》等剧作中,我们能看出田汉和他的苦难的主人公之间的密切贴合。田汉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对艺术和爱情进行了自喻化的书写,传达出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普遍具有的孤独和苦闷情绪。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美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被提到重要位置。尤其是大学,美育更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内容。大学的美育不仅地位重要,而且方式方法也截然不同于中小学。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探讨新时期大学美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五四”及1920年代女性文学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及1920年代女性写作,是中国女性以"人"和"女人"的反叛性姿态参与反封建的历史进程,书写女性的觉醒与成长.由于性别体验和关注点的不同,她们的书写立场与男性先驱有所差异或同中有异:言说社会人生、关注下层苦难、反映军阀战争和北伐革命;以母亲名义书写自己、以爱化解人生、理性审视母爱;批判礼教罪恶和封建婚姻、关注弃妇命运;追求自由婚恋、大胆表露性爱、探求婚内主体情欲;反抗社会压抑的女同性恋准同性恋书写;"五四"爱情结局下的婚姻思考等.色彩纷呈的创作实绩,奠定了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个辉煌时代.  相似文献   

10.
美育理论自20世纪初引入中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它使人们对美育的理解从狭义走向广义,对其功能的认识由片面走向比较全面,对其本质特征从偏重于道德教育发展为更注重情感教育。但在其发展历程中,明显存在理论系统不完整、感情教育与理性教育结合不够、过于强调“借美教育”而忽略“立美教育”等不足。为此,建议尽快建立与完善美育理论体系,使其实践对象有所扩大,充分发挥美育在当今生活中的特殊功能,并使美育的途径有所拓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美国“新女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2 0年代美国“新女性”在行为、就业、教育和两性关系方面呈现新的特点。她们特立独行 ,就业和教育呈上升趋势 ,两性关系朝平等的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变化 ,与 2 0年代消费社会的出现、性革命思想的影响以及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密切的关系 ,并对妇女运动、美国社会的妇女观和妇女的自我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 ,高利贷是一种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 ,它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形式多样、周期较短 ;利率奇高 ;抵押借贷盛行。高利贷活动的猖獗引发了中国农村经济中的一系列问题 ,如生产力水平下降 ,土地高度集中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降低。针对这种情形 ,国民政府采取了许多对策 ,但是由于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原因 ,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使之成为非常不利于统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拉美地区的经济扩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20年代,美国为了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一方面对拉美地区采取政治上的收缩政策,另一方面则极力加强经济扩张,加大经济控制,极力排挤英国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4.
厦门大学的史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与当时的史学发展潮流亦步亦趋,主要体现在趋向科学化的史学研究理念、主流与地域相结合的史学研究实践和注重现实的史学关怀等方面.这些研究趋向表明,厦门大学并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学术的边缘,反而由于国学院的创办而产生了学术自觉,与主流思潮颇多应和之处;同时又能因地制宜,利用厦门地处东南沿海的特殊文化资源拓展自具特点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联省自治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初兴起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初兴起的联省自治运动,对整个20年代的中国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运动之所以在这一时间段兴起,原因可归结为三点:军阀混战后政治格局发生变动,不但南北不能统一,而且北也不能统一北,南也不能统一南;中央集权衰弱,地方势力膨胀;各阶层人们支持联省自治。这三种因素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推动了联省自治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16.
1920-1926年的北京女性犯罪,因为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通过对这一时期女性犯罪的数量、类别、女犯的职业、受教育情况及婚姻家庭等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女性生活的艰难。特别是对这一时期的平民女性来说,犯罪有时便成为她们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性教育是二十年代思想界教育界热门话题之一.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破除传统的性卑污、性忌讳、性神秘心态,积极倡吁性教育,他们对性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任务与宗旨、方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性教育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有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在近现代性教育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抹杀的地位,对当代中国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也不失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特殊的战争背景使20世纪40年代的女性作家产生了与和平时代不同的审美心态,这种心态主要表现为对战争的疏离和逃避,战争只成了作家创作中的人物活动的背景,表现出明显的世俗化的特征。在这种心态影响下,女性作家的书写主要通过三种生存方式的展示,表现了她们对战争背景下人类基本生存的忧虑。  相似文献   

19.
一战结束后,英美围绕海军军备展开了激烈的争霸:华盛顿会议签订五国海军条约,使两国在主力舰吨位数上达到平等。日内瓦会议上英美之间又重开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等非主力舰的军备竞争,但最终没能达成协议。由于政治、经济、民众舆论等方面的原因,两国海军军备矛盾终于在1930年伦敦会议上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民间艺苑中的一朵奇葩.文章从民间剪纸艺术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入手,探讨了它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