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表演型茶艺中乌龙茶、工夫茶等沏泡程式的解说为例,对茶艺解说审美在茶艺美学中的缘起、作用及茶艺解说美的语言风格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以探讨茶艺解说的美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郑锋华 《今日南国》2006,(19):72-73
2006年11月5日晚上,位于南宁市埌西的绿野茶城茶艺馆热闹非凡,100多位为2006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礼仪服务的礼仪小姐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功晚会。令人大饱眼福的是,荣幸地为此次博览会11个国家的元首表演茶艺的方圆和蔡梦浴两位礼仪小姐当晚也表演了茶艺,她们精湛的茶艺表演征服了所有来宾。据介绍,为11个国家的元首表演茶艺、无偿提供上等茉莉花茶和高级茶具的是广西著名茶艺馆——南宁绿野茶城茶艺馆,培训这2位为国家元首表演茶道、茶艺的礼仪小姐的重任也由南宁绿野茶城茶艺馆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学校的各学科教学都应渗透美育,使学生通过美的感染而唤起对理想、信念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茶艺作为一门源于生活的艺术,通俗易学,且包容性强,涵盖面广,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茶艺教学中渗透美育内容,可使学生得到范围更广阔的艺术熏陶,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美育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云南农业大学茶艺团建设的基础上,对校园茶文化活动情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茶艺团建设的成效在于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科学素养,培养高素质特色人才等。探讨了今后茶艺团建设的方向,对农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作为千年茶文化载体的茶艺馆成为茶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服饰是特定的职业个性和艺术个性的结合,属于茶叶经济的延伸产品。茶艺服饰应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为茶艺事业的发展增添文化竞争力,提升文化消费品味。运用4p营销理论为茶艺服饰的发展提供策略,产品开发抓住其核心文化内涵,确立准确的价值坐标、因地制宜、因茶而异、依托已有茶文化品牌实施有效的市场拓展,专业化的茶艺服饰对现代茶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茶艺特征以及相应的文化的广深性表现,可将中华茶艺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张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将每一个茶艺训练内容作为一个项目,明确项目教学步骤及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实践应用能力的熟练掌握,以期提高茶艺课的教学质量,使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美国好莱坞资深导演克里斯蒂·里比率领长篇纪录片《圣山》武当摄制组,来到武当山。克里斯蒂·里比心醉于武当道茶文化,当拍摄一组组精彩的茶艺表演、风光优美的生态旅游观光茶园、悠扬动听的武当采茶名歌时,克里斯蒂·里比连声赞叹OK!OK!  相似文献   

9.
灵山春茶节     
《今日南国》2010,(6):1-1
2010·灵山春茶节暨广西电视台“欢乐乡村行之走进灵山”活动于3月19日至21日在灵山县城隆重举行。近千名国内外游客和茶商、新闻媒体记者应邀前往。与当地数万群众一起品春茶、采新芽,洽谈茶叶生意,观看茶艺表演,欣赏茶园风光。  相似文献   

10.
凌风 《今日南国》2006,(19):29-29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品茶待客是中国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性的茶艺活动。中国的茶艺从唐代开始便逐渐传入东南亚各地,而且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新加坡虽然是种族多元化的国家,但是在各自不同的传统习俗下,各民族很多都能彼此接纳对方的风土人情,所以在茶艺文化方面,也能够以生活化的推广方式,慢慢走进异族同胞的日常生活里,茶艺俱乐部也将积极地把喝茶的风气与情趣带入每一个家庭。提到新加坡的茶艺,总少不了在新加坡市民生活中所熟悉的“肉骨茶”,因为肉骨茶是新加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8.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