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团结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志,保障良好的民族团结局面必须协调好民族关系。以《民族区域自治法》关 于民族关系相关规定为研究视角,结合全国人大常委开展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执法检查的相关情况,论证了用法律调整民族 关系对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分析了自治法对于调整民族关系的具体规定,并集合这些法律规范的具体实施情况,针对当前 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和困境,提出协调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西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黄艳、广西民族大学民族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军在《激发少数民族创造活力构建和谐社会》一文中指出: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民族团结关乎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民族间基于经济利益、文化差异、宗教因素而导致的民族纠纷时有发生,有时候甚至演变成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经济基础,强化民族团结的政治保障,健全民族团结的法…  相似文献   

3.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新疆是个多民族省区,在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因此,民族团结不但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国民族团结的核心和关键。本文通过论述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对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学校教育的职能和特点,总结出学校教育在维护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族团结心理”的构建是多元文化和谐的心理基础。民族团结认知、民族团结态度与民族团结的行为倾向与交往策略是民族团结心理的基本构成要素。民族团结心理构建过程中,我们应关注民族意识、民族认知结构差异、宗教心理等民族心理因素。深化民族交往的广度与深度,完善国民民族教育体系,顺应民族发展意识与发展需要,是民族团结心理构建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5.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和现实国情决定了当代中国民族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进程中,党和政府继承、发展和创新民族理论和政策,引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时代。文章试就所见文献,探析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新论断、新要求,深化认识以民族团结进步为核心的当代中国民族工作新目标和新局面,以期全面准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改进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团结一体,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6.
民族团结和谐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生命线。新时代,着力民族团结理论研究,推进民族团结实践,是深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民族家庭一家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徐杰舜教授的《大象:中国民族团结南宁经验研究》一书,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民族工作为考察对象,综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深刻地总结了南宁民族团结的六条经验,并提出了民族团结的大象理论。该书选题新、材料新、观点新、理论新,从中国民族团结高度,乃至世界民族关系发展的大趋势出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民族团结工作和理论的优秀著述。  相似文献   

7.
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各项合法权益,对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经验证明,凡是民族政策贯彻执行得好的时候,整体民族工作就能得到进步,民族关系就健康发展,民族团结就不断巩固;凡是民族政策贯彻执行得不好的时候,民族关系就遭遇波折,民族团结就受到破坏,整个民族的发展就会受到破坏。我们任何时候对民族政策贯彻落实都不能放松,出现问题要及时纠正。新时期必须重视民族工作,深入宣传,认真落实,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各项民族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就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与发达地区差距拉大,一些地区农民负担较重,国家发展民族地区的有关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国家在民族地区兴办的大型工程考虑民族地区利益不够,包括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自由在内的民族权益没有得到完全保障,这些因素影响着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要消除民族地区不稳定因素,促进民族团结,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包括大力进行扶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此外,要对全国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政策教育,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大民族立法的力度,保障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9.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基本国情.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在进一步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处于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国内外新形势下民族团结面临新挑战,因此,加强和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是西部大开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高校要切实有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就必须使之文化化、理论化和实践化,并以制度化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借鉴和吸收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毛泽东的民族理论。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突出了坚持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四项基本原则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认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关键。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特点,即实践性、时代性、创新性和科学性。深入学习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切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对于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