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话语权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话语权之内涵,话语权之现状,话语权之错位及话语权之希翼等四个侧面,对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话语权问题进行了梳理与评析,认为"不归位"和"被掠夺"是其突出的两大现实特征;而话语权的错位更是其现状的真实写照,当然,张承志、栗原小获等的出场,也为其带来了乐观和希望.  相似文献   

2.
读完宋益乔近年来先后出版的三本文学传记《情僧长恨(苏曼殊传)》、《追求终极的灵魂(许地山传)》、《艺术与风月(徐志摩传)》,我似乎感受到了某些超出一般学术研究的东西,超出纯粹历史学话语的东西。他并不特意强调那段历史,一切都恍若现实,他无意标示对象的空前业绩,仿佛是叙述着自己的故事。在这里,苏曼殊、许地山、徐志摩的文学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家对中国的书写从美国建国之初就已开始。第一类是对中国的想象性书写。这类书写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之上,将中国或想象成为繁荣富庶的人间乐土,希望发展中美贸易交流,促进美国发展;或将中国想象成为异教徒的负面国度,以彰显美国的优越性。第二类是亲历者的见证。一些美国作家在中国长期生活过,他们书写中国的作品基于其亲身体验,具有真实的细节。有些亲历者的书写力图将真实的中国介绍给西方,以增进相互了解;而有些则努力迎合西方对中国的偏见,以赢得图书市场的份额。第三类是对中国的隐性书写。一些美国文学作品讲述美国白人的故事,与中国毫无关系,却在字里行间,潜藏着对中国的影射,形成对中国的隐性书写,并因其隐蔽性而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路遥创造了"城乡交叉地带"的书写特色,其作品主人公的奋斗精神带给读者温暖和鼓励,爱情描写真切朴实,路遥的小说真实地记录了社会变迁,加上自我形象的成功塑造和大众媒体的充分运用,使得路遥以为数不多的并不完美的作品拥有较大的读者群体。  相似文献   

5.
在乡土文学创作中,路遥和张炜是两位有着广泛影响的青年作家,两个人的风格迥然不同:一个凝重深沉,象黄土原一样平凡质朴,一个清丽瑰奇,如芦青河一样蓬勃绚烂。然而他们在创作中又同样有着执著的追求,他们的心中似乎永远回响着一支独特的生命旋律,他们永远追求着这支旋律的尽可能完美的艺术表达。从《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到《平凡的世界》,路遥的创作中一以贯之的是对艰苦跋涉的人生之旅的深情关注;从《一潭清水》、《秋天的思索》、《秋天的愤怒》到《古船》,在张炜的作品里,反复出现的则是对深挚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流散文学的关注以及高加林悲剧人生的介绍,引出了我们对大陆流散文学的研究。高加林是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城市对乡村的文化殖民作为中国大陆流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塑造了他复杂的性格,并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7.
中篇小说《人生》是路遥的代表作之一。作家在《人生》里构筑了一隅独特的小说世界,那里寄托了作家的理想与期待。作家期冀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作为精髓永远传承下去。道德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将永存于人类历史的长河,因为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当一旦有人试图挣脱这份美好的传统道德的规约时,他必将因抉择的错误而受到责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研究、撰写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些进步,不仅表现在教材的数量上,也表现在编撰思路的推陈出新上。以具有代表性的三部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当代文学史写真》及《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为例,可以看出编者在文学史观上各具特色的介入方式。  相似文献   

9.
《人生》以悲剧性叙事结构成功地表现了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文明相冲突。作品妙用具有陕北特色的"信天游"呼唤浓郁的地方文化、讴歌真善美的永恒爱情;用视觉性的色彩装饰烘托作品的悲剧主题。使视觉色彩、听觉音乐和作品的悲剧性叙事结构有机结合,实现了作品的悲剧性审美。  相似文献   

10.
人生得意有诸多,金榜题名时,亲人团聚日.然而只为这一时刻来临,望眼欲穿的渴盼绝不是痛苦的煎熬,其实能沉下心来,等待是人生最美丽的风景.等待如一弯新月,纤细清秀,但又执着,总有一天会丰满成圆月.等待是一株树苗,挺拔俊朗,且又坚韧,终有一日会成合抱之木.千里之行是无数次跬步的等待,江湖的汇集是无数小溪的等待.梦想因为等待而焕发美丽,憧憬因为等待而彰显魅力.  相似文献   

11.
路遥小说中的饥饿描写不仅是因为能构成对某种社会力量的抗议才具有意义,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借此升华出一种人生哲理,并互使他笔下有关“爱”的描写呈现出独特的风貌,蕴蓄着深沉的感人力量。  相似文献   

12.
最近二十年,中国内地学者对六朝文学的关心主要集中在南朝。这是因为受文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对南朝文学的评价过低,导致对它的研究不足。六朝文学研究的近况,从新近出版的三部新整理的古籍可见一斑,它们是《金楼子校笺》《玉台新咏汇校》《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它们都算是南朝文学研究的基本文献,其整理一方面仰赖于相关的研究积累,另一方面也必然会推动相关研究领域的深化,因此有着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与当下文坛的低迷局面相比 ,已经离去十年的路遥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喜爱。这是有道理的。路遥的人生历程、路遥的创作道路、路遥的艺术立场、路遥的价值取向 ,对今天的文学发展都有着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文学表达与文学的文化呈现是文学与文化在当下历史语境中构成的一种新的表意镜像关系.作为泛审美主义的一种表征,文化的文学表达意味着文化在技术层面显现为一种审美形式,在精神层面日益生成为一种以非功利性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感性存在.文学的文化呈现则指涉着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的重新历史化特征,它意味着文学实现了从纯粹审美自律存在向社会性与文化性存在的转型,重构了文学的文化身份与历史之维.作为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它们共同地表达着文本语境理论的意义诉求.  相似文献   

15.
正1994年4月30日,在欧洲享有盛名的《欧洲电视网歌唱比赛》正在都柏林举行,中场空白时段安排了一段长度为7分钟的爱尔兰踢踏舞表演。这本是一次不经意的安排,然而,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一为填补空白时段而创作的踢踏舞节目,却产生了轰动性的效应,以致后来甚至改变了爱尔兰舞蹈乃至整部文化史·当表演者也是创作者麦克的舞步停下时,整个剧场的观众都站起来为他长  相似文献   

16.
路遥:文学战场上的"红卫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路遥在"文革"初期的红卫兵经历入手,通过对路遥作品、创作随笔以及路遥生前好友回忆文章的仔细解读,分析了青年时期的红卫兵经历对路遥精神气质、性情、心理所发生的重大影响.红卫兵经历形成了路遥一生都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具体体现为受难情结、政治情结、绝望意识,这直接影响到路遥的创作心理以及作品的具体写作.  相似文献   

17.
当代绘画空间呈现方式与传统展示有实质性的区别。本文从传统绘画展示方式切入,将绘画外部呈现空间作纳入审美范畴,探讨了丰富多样的当代绘画展示空间呈现方式。进而对当代绘画作品、展览场地及呈现方式进行分析.归纳出当代绘画展示空间呈现方式的特点:记录性、灵活性、多样性和公共性。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羁绊与现实困难的压力下,自我意识觉醒的新青年普遍产生了"梦醒后无路可走"的迷惘和悲哀,正是这些困扰着新青年们的自我难题成为迫切要求表达的主题,就此而言,成为"问题"的自我恰恰成就了作为小说的自叙传.所以自叙传小说在更准确的意义上说乃是一种"自我问题小说",属于"五四"以来问题文学的一支,而非一般所谓浪漫主义的自我表现小说或主观抒情小说.  相似文献   

19.
20.
鲁迅传的撰写,是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鲁迅自己只写了极简略的自传。鲁迅在世时,外国朋友增田涉和斯诺写过《鲁迅传》。鲁迅逝世后,中外鲁迅研究者小田岳夫、王冶秋、王士菁、钟子芒、朱正、曹聚仁等撰写的鲁迅传相继问世。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前后,更多的鲁迅传,譬如陈漱渝的《民族魂》、曾庆瑞的《鲁迅评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