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当代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是驰誉文坛的一位多面手。他虽然以写小说为主,但是又涉猎散文、报告文学、电影剧本等文学体裁,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笔者素喜玛拉沁夫的散文,尤其是他那些诗意盎然,幽深隽永的哲理散文。谨以此篇尝试性探索,就教于玛拉沁夫以及喜爱玛拉沁夫散文作品的读者们。(一)玛拉沁夫的散文创作始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则以《白云鄂博,富丽的宝山》、《日出》、《旅伴》、《篝火旁的野餐》、《捕鹿的故事》、《神鸟》等篇为标志,获  相似文献   

2.
蔡测海     
当代优秀青年作家,已被列入《世界名人辞典》。 蔡测海的文学创作活动是从1974年开始的。初习诗歌,1979年后致力于散文创作。歌颂山区小学教师的《刻在记忆的石壁上》一鸣惊人,先后获湖南建国三十周年青年文学创作竞赛一等奖、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散文一等奖。不久,散文《身世》获1981年湖南省优秀文学作品奖,《春天,有一句格言》获湖南省第二次青年文学创作竞赛二等奖。蔡测海散  相似文献   

3.
编者前言:肖复兴,当代著名作家.1947年生于河南信阳,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小说选刊》副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现已退休。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近期著有《音乐笔记》、《聆听与吟唱》等。《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相似文献   

4.
作为2008年度国家图书奖的“杰出文学贡献奖”得主,华裔作家汤亭亭早已获得美国主流文坛的认可。《女战士》一书奠定了她在北美文学界的地位,此后她又出版了《孙行者》《第五和平书》等作品。创作热度一直不减。美国文学界把她的作品列为当代美国文学、女性研究、族裔研究、人类学等课程的必读教材。  相似文献   

5.
《茶花赋》赏析杨朔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茶花赋》是他的重要作品。这篇散文发表在一九六。年三月号的《人民文学》上。六十年代初期,正是我国散文创作的黄金时代。这期间,杨朔散文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丰收期。《茶花赋》和《雪浪花》、《海市》、《荔枝蜜》等几篇代表作发表,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赢得  相似文献   

6.
1972年生于陕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高校美术家协会理事,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93年考入中国西安美术学院,攻读平面设计专业,199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系,攻读硕士研究生,200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主要从事平面设计、雕塑及壁画的教学与研究。获得2008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最佳设计奖、优秀设计奖(2008.10)获得首届全国美术教师艺术设计作品年度奖优秀奖(2006)。获得卫生部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标识设计三等奖(2007)获得首届中国“西部之星”艺术设计大赛招贴类优秀奖、最佳辅导教师奖。获得首届儒家文化国际视觉大展主题类入选奖(两副)。作品入选《中国设计年鉴》第六卷(2008年)、《2008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年鉴》、印象中国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与艺术设计双年展(2009年)、《中国当代素描艺术》(2006年)、《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选》(2007年)。近三年来在《装饰》、《新美术》、《艺术教育》等杂志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有两项。肖发展招贴设计  相似文献   

7.
壮丽清新的山水画卷——《水经注·三峡》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是一篇纪游体的山水小品,截选自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它本来是为《水经》一书所作的一段注文,但因它文思清丽,情趣醇浓,是非常精采绝妙的文学散文作品,所以,足能独立成篇,并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之中,作为古典散文的范例,或作为地理科学的文艺作品,都是当之无愧的。 《水经》是一部地理志,它和我国古代的《尚书·禹贡篇》、《山海经》、《汉书·地  相似文献   

8.
朱鸿是当代散文创作中极具影响力的青年作家。其散文新作《夹缝中的历史》,立足现实,从人性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历史之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进行了富有诗意的描述和独特的剖析,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和看法,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正>一2022年1月,团结出版社出版了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二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余三定撰写的《文艺的沉思》一书。该书分成文艺沉思、作品思考、创作火花和附录四部分,共收录作品169篇,除5篇附录外,收入文学理论文章9篇,作品评论文章78篇,序跋类文章77篇。《文艺的沉思》是一部充满新时代文艺评论风格与特色的评论选集,主要选入了余三定在2007年以后创作的文艺评论文章,并有少量当代学术史研究的论文和散文。除15篇评论文章未标明创作发表时间外,  相似文献   

10.
林非 《江海纵横》2010,(5):30-31
林非(1931-),江苏南通(海门)人,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作家,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文学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家协会名誉会长。林非先生以其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实绩充分体现了他“两栖”文学名家的杰出身份。林非先生迄今共出版30余部著作,已经出版的学术著作有:《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现代六十九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治学沉思录》、《文学研究入门》、《鲁迅和中国文化》、《散文论》、《散文的使命》、《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林非论散文》等;他的散文著述有:《访美归来》、《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他》、《西游记和东游记》、《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令人神往》、《云游随笔》、《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记》、《离别》、《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林非卷》、《世事微言》、《人海沉思录》等;回忆录有:《读书心态录》、《半个世纪的思索》。林非还主编《中国散文大词典》、《中国当代散文大系》等。其学术论著与散文创作均追求独创个性和文化内涵,海外学者对其评论颇多,有些论著和作品已被国外翻译出版或发表。散文代表作:《话说知音》、《离别》、《询问司马迁》等被选入中学大学课本。  相似文献   

11.
贾祥伦的学术新著《中国散文美学发凡》出版后,褒扬之声不绝于耳,最近该书又荣获山东省写作协会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石油职工文化大赛首届新书奖。它对中国散文美学研究的新拓展的确是令人赞叹的。《中国散文美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的新拓展首先表现在思维方式、学术思想方面,作者突破了以前散文美学研究领域机械、线性的思维方式,以灵活的、系统的思维方式,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中国散文美学系统。他把散文当成一个运动着的过程,生活、作家、作品、读者等要素互相激发、互相限制形成了散文活动的圆周,《发凡》的第一章简笔梳理了…  相似文献   

12.
<正> 同宾同志是社旗县人,我和他是同乡。我很早就知道他酷爱写作:小说、诗歌、杂文、乃至戏曲,他都写,可见其文学爱好之广。而最能显示他的写作水平且成果最多的是散文。自从他1963年开始发表散文起,迄今二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有一百多篇长短不同的散文作品问世。最主要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创作的作品。曾先后在《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人民文学》、《上海文学》、《报告文学》、《文  相似文献   

13.
1 张抗抗的文学创作,以小说见长。昔日引起轰动的《爱的权利》、《淡淡的晨雾》、《夏》、《北极光》等作品已牢固地奠定了她在当代文坛的应有地位。近来她的长篇佳作《隐形伴侣》亦是出手不凡。然而在抗抗的文学历程中,散文则是她辛勤劳作的另一面。说来也有意思,抗抗的文学道路是先在散文上“歪打正着”,另辟蹊径的。由于初期的小说作品屡投不中而使张抗抗转向散文创作。不久便有《大森林的主人》刊于《文汇报》。冰天雪地的农场生活,孕育出“原始状态”的《林中日记》,这便是抗抗散文创作的第一阶段。这是一些属于随笔、练笔性充满抒情痕迹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作者简介:范廷义,男,1954年11月出生,河南开封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88年在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善画人物,兼攻写意花鸟、山水。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及全国画展。其中,《海女》参加全国首届人物画展,《起名字》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江南采莲曲》参加首届世界华人书画大展,《采莲曲》参加全国中国画三百家画展;《南国少女》获河南省美展二等奖,《童趣〗获河南省美展优秀作品奖。现为肇庆学院公共艺术教学部主任、副教授,肇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肇庆画院画家。范廷义作品选登  相似文献   

15.
邓友梅,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著名作家。他的《我们的军长》获全国第一届优秀短篇小说奖,《话说陶然亭》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短篇小说奖,《追赶队伍的女兵》获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那五》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烟壶》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等。邓友梅的作品译有英、法、德、意、日、阿拉伯、老挝等多种文字。尊师重友,是邓友梅恪守的做人道德。丁玲是邓友梅文学创作之路的"贵人",也是邓友梅非常敬重的老师。1949年丁玲任主编的《文艺报》创刊时,刊登了"我怎样做一个文工团员"的征文启事。邓友梅看到征文启事后,就把在淮海前线写的日记整理成篇寄去,但他没抱多大希望。没想到不久后,在第八期《文艺报》上作为第一篇征文刊登了。《文艺报》在当时很有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李斯是秦朝唯一在文学史上留下姓名的文人,李斯的作品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作品《谏逐客书》,中期作品七篇刻石文,晚期作品《奏请秦二世行督责书》等。三个时期的作品都有着突出的文学表现,在许多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林语堂的生活经历是很独特的.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国外度过的,他的大部分作品是用英文写的.小学、中学、大学,林语堂进的都是教会办的学校,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学校当三年英文教师,然后赴美、德留学.1923年回国,自信“对于我们自己的文明之欣赏和批评能有客观的、局外的观察态度(《林语堂自传》)”开始了他借助西方文化反观中国文化的“精神漫游”.1936年赴美写作.海外30年写作生涯,林语堂共完成散文著作36部,其中长篇小说与短篇文学传记十种,散文集9种,学术著作10种,英译中国文学7种.1966年回台湾定居到1976年去世,除完成《当代汉英词典》外,主要作品只有《无所不读文集》.纵观林语堂一生,著作等身.林语堂的《剪拂集》则是他杂文创作的第一个集子,共28篇杂文.多数是政论性的杂文.我们从其若干篇文章中,似乎可以了解到他  相似文献   

18.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苏东斌教授编著的《当代中国经济思想史断录》一书,2010年初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72.4万字,分为四篇:第一篇,导论大选择、大转折:  相似文献   

19.
《晋公子重耳之亡》是《左传》中的一篇名作.它完整地记述了晋公子重耳出亡和返国的始末,以简炼的笔触勾画出了重耳及从亡诸臣的形象.这篇历史散文极富文学意味,曾被选入大学和中学教材.但是由于作品时代的古远,社会制度风习的变迁,不少地方歧义迭出,疑难费解.现依原文次第择出六则,试加考辨,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20.
本刊副主编刘国荣编审的诗歌选集《诗意人生》日前由中国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诗集由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蔡其矫先生题词,共包括《没有标记的天空》、《灵魂深处的烛光》、《爱在夏日午后》、《不想流泪的时刻》四个部分,精选了作者的65首(篇)诗歌(散文)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