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量的伊斯兰教经典著作,可以证实伊斯兰教的本质是一个崇尚和平,反对暴力的宗教,它的教义中蕴含有大量和平的理念,它绝不容忍任何形式的暴力恐怖行为。伊斯兰教文献中的和平理念,足以纠正社会上对伊斯兰教教义的曲解和错误观点。该理念有利于提高宗教人士、讲经者和信教群众对伊斯兰教的本质的理解;有利于通过强有影响力的本民族文献的事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伊斯兰教的历史、经典和教义的考察,阐述了伊斯兰教在爱国主义问题上的观点,以及相关的社会、思想文化主张.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是信奉伊斯兰教、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己任的阿拉伯民族和信奉祆教的伊朗波斯民族在全面接触和深层交往中逐渐实现的.伊朗与阿拉伯的早期交往奠定了两个民族交往的历史基础,阿拉伯人对伊朗的军事征服是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前提条件.在阿拉伯穆斯林的统治下,波斯人一直处于劣势和被动.在政治和宗教生活中,阿拉伯穆斯林对波斯祆教徒进行诱惑和胁迫.经济生活的困境使波斯祆教徒大批改宗伊斯兰教.法律地位的不平等和通婚削弱了祆教群体.在文化交往中,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逐渐在伊朗占据主导.伊斯兰教在伊朗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什叶派在伊朗的传播和发展上.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传播地域辽阔,信徒人口众多,以伊斯兰教为核心价值观的伊斯兰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体系之一,内容博大,影响广远,在世界史上曾发挥过承前启后、沟通东西的作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自19世纪20年代开始,西方学术界对伊斯兰教苏非派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产生了一批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伊斯兰世界虽然具有研究苏非派的先天有利条件,但因19世纪以来,伊斯兰复兴主义学者大多对苏非派持否定的态度,使得其研究滞后于西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伊斯兰世界开始重视对苏非派的研究,整理出版大量了苏非遗作。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在近20年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将伊斯兰教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尚需要在研究方法上作必要的改进,应测重于宗教的社会学研究、量度化研究、有选择的多学科多层面的综合和集成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伦理是一种宗教伦理,来源于<古兰经>、圣训、教法及穆斯林的宗教礼仪与生活习俗.伊斯兰教认为人性本恶;德福统一;在相信绝对前定的条件下,又相信人的意志自由;鼓励穆斯林重视现世生活,更追求来世的永恒福乐;强调以敬业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在性别观上,既认为男女有差别,更认为男女是平等的.伊斯兰伦理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辽朝及其西辽时期,伊斯兰教早已深入其境内,这一点从出土的文物就足以说明。同时辽与伊斯兰世界的密切联系不仅限于贸易交往上,这种联系同样反映在文化交流上,这种文化上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都包含一定的环境思想,但它们的具体观点不尽相同:伊斯兰教认为真主主宰自然生态,自然万物听命于真主,人类应当为创造主的理由赞美和管理好自然资源;基督教认为自然万物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自然资源存在价值等价且均是服务人类的工具;而佛教则认为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应该而且也可以和谐相处,人应该尊重自然并爱护自然。  相似文献   

10.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和商人们的经商活动 ,伊斯兰教在将近两个世纪中逐渐由阿拉伯民族的宗教发展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性宗教 ,伊斯兰文化的种子也逐渐由著名的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国的广大地区和一些民族之中 ,并在不断吸收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过程中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文化 ,成为被传入地区和民族的一种宗教信仰、文化体系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郭永胜 《南都学坛》2006,26(4):39-41
阿拉伯人的早期教育主要在库塔布和清真寺进行,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阿拉伯传统教育理论的形成与伊斯兰教宗教思想的发展息息相关;教学与学习神圣化以及办学自由化、民间化;有一些比较先进的教育观念等。伊斯兰教为阿拉伯人的早期教育和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奠定了阿拉伯人早期教育的基础;伊斯兰教同异教派之间的论战,有助于促进阿拉伯人早期教育的发展;阿拉伯人早期教育的机构设置,教育内容和教育体制等也深受伊斯兰教宗教思想的影响。伊斯兰教把初创时期的阿拉伯教育和宗教传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为阿拉伯人的早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伊斯兰教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信仰伊斯兰教的青海循化县撒拉族自古以来一直重视从事商业活动,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撒拉族商业经济活动更是活跃。本文主要就伊斯兰教经典中的教义对撒拉族商业发展、商业伦理形成以及撒拉商人集体意识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之所以渗透在回族生活的各个方面,究其根本,在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中,伊斯兰教起了十分重要的纽带和决定性作用,对回民心理素质及人际交往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唐朝中前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成为中国最早接纳穆斯林的城市之一。唐、两宋时期伊斯兰教在广州飞速发展,可惜战争割断了其在广州的发展。始建于唐朝中前期的广州怀圣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该寺见证了伊斯兰教在广州的兴衰史。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伊斯兰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是构建和谐社会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我们应注重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共同构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古兰经》规定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信仰基础,是伊斯兰法最根本的立法依据和最主要的法律渊源。伊斯兰法是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原则制度和规范的总和。它不仅是伊斯兰学说的概括与总结,同时也是伊斯兰的基本社会意识形态和穆斯林生活方式的最典型体现。伊斯兰教再度兴起,为伊斯兰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机遇  相似文献   

17.
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关注的的热点问题。伊斯兰教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关于宗教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二是关于伊斯兰教和谐思想内容的阐释;三是伊斯兰教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1300多年前阿拉伯半岛人民的宗教与信仰、道德与风尚、语言与文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阐述了伊斯兰伦理道德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在当下穆斯林民族教育中具有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作用。宗教界人士通过创办民办学校、中阿学校等,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服务。我们应积极引导,发挥宗教界人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是古代东西海上交通要冲。伊斯兰教产生后,穆斯林沿着海上商路来到了东南亚,并将伊斯兰教传人东南亚。但关于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早期传播,尚有许多问题待探讨。本文主要就其中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