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行伟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2,(1):66-68
反腐败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建设.文章着重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以"权利制约权力",和建立国家权力制衡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两大方面探讨了反腐败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于爱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0-4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 ,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其中反腐败制度的建设颇有建树 ,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中国共产党内、苏维埃政权、工农群众的监察制度和财政经济领域的审计监察制度 ,对于保证党和政权机关的廉洁性起了重要作用 ,并积累了很多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尹业香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8-111,7
反腐败是一个实践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理论问题。理论指导上的错误,不仅无助于腐败问题的解决,而且会引发更大的社会危机。多党轮流执政制度不是反腐败的正确途径;单项实体制度要素建设不是反腐败的有效途径。我们要跳出反腐败的认识误区,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反腐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5.
孙忠良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近年来,我国的消极腐败现象呈阶段性多发、高发态势。一些官员的腐败行径可谓令人发指,却往往因财产从未申报或未如实申报,而为所欲为。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制度是一把反腐败的利剑,但为何在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中却频频失效呢?主要就是由于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制度上的弱化,执行中的敷衍塞责,使其对腐败的打击力度极为有限。分析当前我国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制度所存在的制度缺陷,从而找到进一步完善其制度的对策建议,将有助于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6.
7.
构建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法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破坏社会和谐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关系到党和政府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任务。依法反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中国特色反腐败法律体系是其前提要求。我们要积极加入或签署反腐败国际公约或区域性公约,集中力量制定综合型反腐败法典,适时修订和完善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推进反腐败的地方性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8.
王丽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腐败 ,就其而言 ,是指公共权力因非公共性运用而丧失公共性质的社会政治现象。它随着公共权力出现特别是国家建立而产生 ,因此 ,江泽民同志曾讲 :“腐败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我国历史上 ,也普遍存在腐败现象 ,也存在因具有不法性质而受到遏制和惩处。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封建王朝 ,在反腐败立法的完善和打击腐败的实践经验等方面都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介绍唐代的反腐败法律制度 ,是为中国现代社会的反腐败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和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9.
腐败行为的形成机理与反腐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锡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
腐败给行为者带来的收益可能大于其付出的代价,并且在现实中政府腐败与个人腐败有共生趋势。企事业单位的腐败实际上可能比政府腐败更为普遍且更为持久,但政府腐败更难于被公众接受。无论腐败有何历史原因,社会为腐败行为而受到的损失实际上大于政府、个人及其他组织的腐败收入。反腐败是当今社会进步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白英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0(1):93-96
反腐败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腐败呈高发态势.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才能限制公职人员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重视研究与此关联的成本问题,在合理加大成本的基础上加强教育、制度、监督和惩治并重的措施,致力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加大腐败成本,逐步完善监督制度,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改革统揽治理腐败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刑罚虽然对惩治腐败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腐败犯罪依然猖獗,主要原因是我国重刑轻民的传统观念和现实制度设计及司法习惯.民事措施可以有效补强刑事措施的不足,通过刑民互济,民事公益诉讼,社会专业力量介入等具体举措能够完善我国刑民结合的反腐败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邢爱芬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缔约国建立和完善反腐败犯罪立法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公约的基本刑事思想及对缔约国的要求主要是以预防为主,更加高效有力地打击腐败犯罪.2009年3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以及2010年8月递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是我国履行公约的积极成果.目前,我国的刑事立法距公约的要求仍有差距,主要是缺乏反腐败犯罪的专门立法以及在反腐败犯罪的定罪体系、法定刑、特别程序等方面存在不足,这也是我国进一步改革反腐败犯罪立法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4.
黄立文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4):1-4
有腐败就有反腐败。因为腐败像一个毒瘤 ,寄生在人类社会的肌体上 ,造成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公和由此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 ;劳动者丧失应有的人格平等、尊严和自由 ,也造成社会风气的败坏。腐败的清除是不能立竿见影的。腐败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主观原因。尽管全世界都掀起了反腐败的浪潮 ,但腐败这个危害人类社会的“爱滋病”能否得到彻底的清除和根治 ?我们党能否取得反腐败的胜利 ?这些尖锐深刻的问题已十分严峻地摆在每个中国人面前 ,迫切需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许多人都在为这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而上下求索。本文也为解决腐败问题谈了一些自己浅薄的认识 ,并对根治腐败现象的产生提出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体制转轨国家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欢亮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2):210-213
中国社会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 ,转轨本身产生出过多的任意处置权 ,腐败的现实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很低 ,造成了腐败在转轨国家滋生蔓延。转轨国家要保证反腐败的有效性 ,就必须有效降低反腐败的成本 ,增大腐败的成本 ,今后反腐败措施是 :1.要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 ,减少任意决策权 ,缩小政府规模 ;2 .要对政府官员进行有效激励 ,实行“养廉工资” ,以期加大革职的代价 ;3.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 ,对政府官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以增加腐败的现实成本。 相似文献
17.
李堂荣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71-73
从权力的本质属性论证腐败的本质属性及其产生的根源。权力的本质属性决定权力只能为人民服务。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观念和特权思想的意识存在与人的“欲求”的结合。中国现在的腐败现象绝不是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性质的腐败。我们党和国家反腐败 ,必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 ,真正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作为第一部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确立了全面的反腐败法律机制,对于我国反腐败刑事立法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我国作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缔约国,积极履行了缔约国的义务,对我国的相关刑事立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总体上顺应了反腐败斗争的国际化趋势.但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比,我国关于惩治腐败犯罪的刑事立法存在刑事法网粗疏、刑罚过于严苛的问题,尚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林建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Z1):25-31
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揭示腐败链状现象,初步构建"腐前一腐中一腐后"反腐败制度链系统.认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必然要求与之相关的制度协同跟进,制度链中某一环节缺失会严重制约反腐效率,甚至诱发新的腐败行为.因此,现阶段我国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建设,提高反腐败成效的关键在于制度链的协同完善. 相似文献
20.
田霞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1)
腐败治理是党和政府始终关注的政府建设的重大问题之一.财产申报制度对打击腐败具有积极意义,它有效地实现了反腐败策略向主动进攻、制度反腐的转,吸纳了公众的监督力量,为制定合理的公职人员薪酬提供了依据.然而,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出台之路相当漫长曲折,至今仍无法有效抑制腐败.我们必须肯定财产申报制度在腐败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财产申报立法;吸纳公众参与;建立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