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理新书     
《经理人》2000,(6)
他手中有一支点网成金的魔杖他的财富增长速度比世界首富盖茨高10倍;他导演的收购战注定将载入MBA教程;他的身家超过老父李嘉诚只是时间问题,他是一位30出头的年轻人。在短短10年间,李泽楷一飞冲天,自立门户完成了从白手小子到香港第二巨富的“三级跳”。他个人的身家已高达近2000亿港元。香港证券商评估:仅仅是李泽楷的名字,就值585亿港元!李泽楷,不仅有一位好爸爸,更有一副好身手!  相似文献   

2.
当比尔·盖茨以数百亿美元的家产和一本《未来之路》成为全球明星企业家的时候 ,亚洲的一些经济评论家认为 ,香港以李嘉诚为代表的那些靠地产、航运、港口致富的传统型富豪 ,将很快被知识经济时代所淘汰。但是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 ,李嘉诚家族作为昔日传统产业的代表 ,以自己的成功实践给世界提供了一个由旧经济向新经济转型的典型案例。一、“李氏现象”及“超人”李嘉诚的成功之道被称为香港“经营之神”的第一富豪李嘉诚及其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的创业宗旨、投资策略、经营管理、资本运营以及用人之道 ,我们概括为“李氏现象”。据报…  相似文献   

3.
<正> 1998年,正当香港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亚洲金融风暴的洗礼时,年逾古稀的李嘉诚先生却在香港高尔夫夜总会举行宴会,庆贺他的寿辰。李嘉诚先生被看作世界上最成功的华人企业家,而他却把自己当作—个时代的幸运儿。  相似文献   

4.
李嘉诚自称有三个儿子,前两个儿子是李泽钜与李泽楷,“第三个儿子”则是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  相似文献   

5.
在香港,李嘉诚也许是走路步伐最快的人,直至今日,七十多岁的李嘉诚依然健步如飞,很多年轻人都赶不上他。他的手表,永远比别人调前15分钟。李嘉诚能有今日成就,绝非偶然。命运在自己手里1981年李嘉诚当选"香港风云人物"时,电台记者曾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李先生,你今天的成功,与运气有多大关系?"李嘉诚当时的回答是,"我不能否认时势造英雄……"而今李嘉诚重新面对这个问题时,他的答案是:"那时我说得谦虚,今日我再坦白一点说,我在创业初期,几乎百分之百不靠运气,而是靠工作、靠辛苦、靠工作能力赚钱。你必须对你的工作、事业有兴趣,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冥冥中命运似一双翻飞的手,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李嘉诚是否相信命运?"不敢说一定没有命运,但假如一件事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皆相背时,那肯定不会成功。若我们贸然去做,至失败时便埋怨命运,这是不对的。""我年幼时可以说是生不逢时。"1938年,日军轰炸潮州,迄今李嘉诚还记得炸弹落在身边的情景,生与死只一线相隔,一年后,他随全家从汕头逃亡香港。15岁,父亲病故,他  相似文献   

6.
李嘉诚教子     
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对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锴的培养教育抓得很早。他要求儿子生活上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事业上注重名誉,信守诺言。当李泽钜和李泽锴还只有八九岁的时候,李嘉诚召开董事会,就让两个儿子  相似文献   

7.
孙毅扬 《决策》2013,(9):62-63
一面在香港不断收缩战线,一面持续投资欧洲基建和可再生产业,李嘉诚"脱港入欧"的消息在香港一时被传得沸沸扬扬。继6月份收购荷兰最大的废物处理及可再生能源供应商AVR后,"亚洲首富"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出售香港第二大超市百佳的消息在7月底被证实。8月初,李嘉诚长子李泽钜又斥资78亿港元收购了英国天然气供应商WWU,此次收购之后,李泽钜将控制英国天然气近三成市场。这意味着,英国四  相似文献   

8.
从两手空空到资产亿万,霍英东的独到眼光和经营艺术,在香港富豪中,除与李嘉诚比肩而立,再无出其右者。作为一名创业大师,他的传奇发家史,被世人所津津乐道,对于今天的创业者来说更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柳赫 《领导文萃》2015,(4):56-59
李嘉诚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学渊源对少年李嘉诚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李嘉诚的许多优秀品德就是在这深厚的家学中得到了培养。李嘉诚的曾祖父李鹏万,是清朝甄选的文官八贡之一。知识决定命运李嘉诚三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等诗文,正是幼童时代的启蒙读物,使李嘉诚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4岁的李嘉诚因生活所迫,来到茶楼打工,每天要工作15个小时以上,回到家后,他还要就着油灯苦读到深夜。  相似文献   

10.
东方 《管理与财富》2002,(10):74-75
李嘉诚:果断进退 能进则进,不进则退,是香港首富李嘉诚的成功之道。" 20世纪50年代后期,欧美兴起塑料花热中,他迅速生产塑料花;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起飞,地价开始跃升,他迅速购买了大量土地;70年代后期,香港股市热得烫手,他迅速入市炒作,毫不手软。这样,他的资产像气泡一样膨胀起来。" 李嘉诚投资果断;但遇到棘手的事,他又能像投资时一样果断地抽身而退,毫不拖泥带水。在一次国际城市内幕交易买卖中,他遭到了别人的诬陷攻击,因此声言要打一场大规模的官司,后来他明白此举“劳神伤财,于事无补”、“双方都没有赢家”…  相似文献   

11.
尤蕾 《领导文萃》2014,(14):52-55
正2012年12月18日,张晓明从坐了8年的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以下简称"港澳办")副主任的位子卸任,赴港履新,成为史上最年轻中联办主任。他说,和香港终于不再"隔着一点"了。如果说2006年作为香港基本法委员会12人名单中的一员,张晓明还是刚刚崭露头角的"新香港通",那么在49岁被委以重任执掌"西环"这一年,他应对乍暖乍寒的香港政局早已游刃有余。一位香港记者曾多次参与张晓明上任后公开活动报道,"开  相似文献   

12.
叶檀 《经营管理者》2013,(10):20-20
李嘉诚离开内地与香港具有象征意义。这位垄断巨头、亚洲首富将以伦敦为跳板,成为全球经济巨擘。  相似文献   

13.
李嘉诚的成功,已经形成一种“李嘉诚现象”,成为经济等各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李嘉诚本人在接受记者关于创业与成功的专访时,非常恳切地讲出了他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想。 李嘉诚:成功实际上是相对的。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  相似文献   

14.
一些介绍富豪的书刊或报道,一般都渲染他们的生活细节,而忽略了其成功的方法。如讲到鲁冠球,多半说他打铁匠出身,勤劳能吃苦。其实,能吃苦的打铁匠何止鲁冠球一人?如报道李嘉诚,往往强调他的金钱观———“谁要在地下丢一元钱,我会立刻捡起来。”好像李嘉诚的“富甲一方”是靠节俭取得的。英国《卫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失业警察和一位3个孩子母亲的“发迹”史。该报道的视点与我们不同,它主要围绕营销的“细节”来展开。45岁的特德·斯马特在香港当过警察,做过推销员、图书发行人等。他有一家人要养,现在却失业了。一天,他对老朋友…  相似文献   

15.
<正>每天出版的报纸和杂志上每条信息,都潜伏着巨大的商机,等待我们去开掘。其实,运用报刊信息的成功者很多。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身边有一个专门班子,其职责就是阅读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报纸和杂志,每天整理一份报刊信息资料汇编,提供给李嘉诚先生“早读”,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使李嘉诚先生决策果断准确,在商海游刃有余,神通广大,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李嘉诚给予了另一种神话,黄金白银时代的神话。人们不用强迫即释服,不用劝说即跟从。这是一个生活在我们中间却把我们的欲望调动起来的超人。李嘉诚浓缩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上百年、几代人的历史,一穷二白到发达的进化历史。这种跨度之大在历史上是罕有的。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生长季节。很多人都已注意到了李嘉诚们的幸运,天时、地利,等等。也如很多人注意到的,尽管每一代人都有可重复性,但李嘉诚却是空前绝后的。李嘉诚大概是香港市场诸巨人中少有的出身贫寒者,少有的长青树,在市场和管理的各个领  相似文献   

17.
商场父与子     
<正>电盈并购这场扑朔迷离的父子角力,结果是两败俱伤。李泽楷扳倒了父亲,却得罪了各方人士。李嘉诚爱子心切却不落好,丢掉了面子。而最后的赢家,却是电盈二东家网通。这一戏剧性的结局让所有关注电盈命运的人都感到困惑,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电盈风波终于收场,留下了让人困顿的谜团,也留下了一道很深的父子“代沟”。  相似文献   

18.
出身寒门的李嘉诚通过半个世纪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商界名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每当提起他的成功,李嘉诚总是坦然告知,良好的处世哲学和用人之道是他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大佬的黄昏     
跟绝大多数的东南亚华商一样,霍英东出身贫寒。1920年代,香港还是一个偏冷的小渔港。霍英东出生在一艘逢雨必漏的小渔船上.父母终日捕捞为生。他幸运的是,13岁被送进了当时香港英伦政府开办的第一间官立学校。在那里,他受到了全英式的教育。语言与文化的熏陶,使他成为第一批与西方思想对接的华人少年。  相似文献   

20.
<正>成为超人之前85岁的李嘉诚,从早年创业至今,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这种勤奋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