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不仅蕴含了诗人强烈的情感,还折射出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感悟.对永恒的追求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突出的主题.时间、友谊、爱情和生命是表达这一永恒主题的四个分主题,而永恒则是串联这四个分主题的丝线.莎士比亚笔下的时间像运动一样永恒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友谊像文学艺术永恒不朽,爱情坚定不移、忠贞永恒,生命则在整个人类社会中循环更替,永恒不息.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本人对友谊的敬慕与崇拜促使他创作出大量赞美友谊的优秀诗作。仔细研读这些作品,可以发现,莎氏十四行诗不仅是传颂永恒友谊的不朽诗篇,更是诗人谱写的一曲追求生命长存、爱之永恒的灵魂交响乐。  相似文献   

3.
交往的质量     
一 使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自身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相互独立的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地欣赏和尊重.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赵琦 《社会科学》2020,(2):133-140
亚里士多德赋予philia(友谊)非常重要的地位,认为"立法者也重视友谊胜过公正"。然而,亚里士多德的philia是一个具有系列家族相似内涵的复杂概念。中西诠释者大多从个体的角度理解其以"朋友是另一个自身"为核心观念的友谊理论,而忽略亚里士多德主要是在共同体的背景下论述友谊。亚里士多德在以完善的友谊引领政治共同体的公民友谊的同时,也关注如何避免不完善友谊带来的诸如问题,从而兼顾了各类共同体存续的底线。从共同体及其背后的公共善的角度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友谊理论,对建设具有伦理内涵的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人生中真正的友谊是很难得的,而真正的友谊必然是无私的,跟阳光一样。也如同一切生命不能缺乏阳光,人生也不能没有友谊——跟阳光一样无私的友谊。但,绝不是那些醉心于功名利禄之辈互相作揖的“友谊”,也非金盅玉盏里洋溢着彩色的“友谊”,更非商品市场“奇货可居”的“友谊”,或是江湖码头所谓“两肋插刀”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对待友谊和爱情的需求,阐述了大学生情感世界变化过程。同时,根据大学生的生理特点、社会环境和心理需求等方面的因素,指导大学生如何摆正友谊与爱情之间的关系,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热情。  相似文献   

7.
极限就好比所有无法靠科技手段达到的存在者,或者直接指向永恒存在的造物主.思维的极限是指主体人自身思维的限度.而极限的思维则是对永恒存在探索的限度.这两种限度的存在,是人类孜孜以求的证明.  相似文献   

8.
读了50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大形象印在脑际里,特别是他们之间的深厚的友谊更是令人难忘。他们撰写的著作,他们之间的往来书信,是友谊的最好见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十九世纪觉醒工人阶级的兄弟情谊的集中体现。他们的友谊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必要条件。这种度谊是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照耀下最动人最纯洁的友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提倡马克思和恩格斯同志式的友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朝文学友谊与交流(1919-194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有着深厚友谊。尤其是现代,两国人民的友谊尤为深厚。而两国文学家的交往和两国文学的友谊与交流,是这种深厚友谊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1919年朝鲜和中国先后发生三·一运动和五·四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之“友谊”,逐其根本是以宗法人伦之爱为核心,而俄罗斯民族之“友谊”观则奠基于西方基督教之“爱人如己”的理想,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所以以往俄汉民族对友谊的观念非常不同,同时.对友谊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又存在诸多不谋而合之处。  相似文献   

11.
西方心理学界对儿童友谊的研究进展迅速,其中塞尔曼提出的关于儿童友谊的心理模式成为认知发展派在这个领域的典型代表。塞尔曼认为皮亚杰的方法是认识论的哲学,并将之运用于儿童友谊的研究,从结构发展的观点研究友谊概念的个体发生以及儿童对人际关系的认识与理解。如何分析不同年龄被试对主试提出的同一问题的回答,塞尔曼认为必须研究其深层内容而不是口头上所说的表面意思。他用“社会观点采择”作为基本的深层结构来分析和衡量儿童友谊观念的发展,总结出友谊的发展水平(社会观点采择的等级)和与之相对应的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12.
韩柳交谊考     
韩愈、柳宗元是中唐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尽管政见、思想内涵、文学主张多有差异,但二人却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二人的友谊源自于柳镇、韩会的交谊和童年的交往,而在长安求仕、困顿科场则是二人友谊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谢本书 《学术探索》2005,(3):105-110
二战时期反对共同的敌人,是中美友谊关系的基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国共同抗击法西斯势力,成了一条战壕的战友,以血肉凝成的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迅速升华。对于美国支持的中国抗战,中共也曾表示感谢。史迪威、陈纳德是二战时期中美友谊的体现者和历史见证人。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素来被解读为歌颂"友谊"与"爱情"的典范之作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但是,当我们破除对莎士比亚的崇拜心理并以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他的诗作时,我们发现这种所谓的"友谊"和"爱情"其实只不过是抒情主人公与贵族青年的同性恋浪漫曲.本文试图通过对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同性恋风尚以及十四行诗的内容和措辞的分析,来揭示莎氏诗歌中鲜为人知或为正统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所不愿看到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师恩与友谊     
<江海学刊>创刊人和第一任主编孙叔平教授是我的恩师,文史组的几位编辑是我的老朋友.值此创刊50周年之际,谨回忆几件往事以志师恩与友谊.  相似文献   

16.
刘姣伶 《南方论刊》2021,(2):7-9,27
《反杜林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哲学编中,恩格斯对道德这一重要问题加以论述,批判了杜林"永恒道德观"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认识基础、"永恒真理"的立论前提和"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的理论基础.道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因此,新时代公...  相似文献   

17.
莎菲自诞生之日起,一直是人们叙说不尽的话题,那么莎菲何以具有如此永恒的魅力?莎菲不但具有反封建、个性解放的表层时代、社会意义,而且具有丰富的内蕴.她表现了人类生存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精神的追求及由此产生的苦闷.完美爱情的理性追求与性的欲求的矛盾导致了她"性"的苦闷;渴望沟通,渴望被理解而不得导致了她"心"的苦闷;女性独立人格的追求与传统封建文化和现代都市色情文化的矛盾导致了她"女性"的苦闷.莎菲以其丰富的多层面价值与意义,使其具有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整理<戴表元集>的过程中,发现戴表元与赵孟頫的交往是元代文化的一种奇特现象.他们两人社会地位悬殊,成就的领域也各不相同,但自从初次交往起,其友谊却持续终生.通过对文献的解读,本文认为他们一生中见面次数不是通常所说的五次,而是至少在八次以上;他们的交往不存在地位高低之分,而是完全平等的情感交流;相互钦慕是他们交往的逻辑起点,而相同的生活态度、艺术见解以及多才多艺则是维系他们友谊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与上海世博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世博会是和平、友谊的文化盛会,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舞台.中国文化在其问大放异彩,上海世博会是中国文化的"嘉年华".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中国文化得以进行全面和各具特色的展示,外国展馆也力求注入"中国元素",中外合璧、相互交融,体现出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与和谐共生.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在上海世博会成为"亮点"和"看点",既源于对中国文化价值和作用认识的增强,也在于作为东道主的"地利",还由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世博会在对经济、科技重视的同时也同样重视文化,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值得关注的"人文生态".中国文化在上海世博会的鲜亮登场,不应成为"一时之盛"而应成为"永恒之光",我们应该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在总结已有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让传统文化在城市未来发展中成为厚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20.
永恒主义教育流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强调古典教育传统,倡导永恒的教育目的、永恒学科及永恒教育原则。而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本文拟从价值认识、价值判断及价值实现三个方面论述永恒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观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