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等著作中,一方面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另一方面又认为这种哲学是一种存在主义的人学。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早就把人“丢掉”、“抛弃”或“消溶”了,“马克思主义今天是个无人地带”,①出现了“人学的空场”,②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失去了生命力。只有用存在主义的人学来“补充”、“纠正”马克思主义,才能“医治”马克思主义的“贫血症”。这就是萨特宣扬的“人学空场论”。  相似文献   

2.
从非理性视角看萨特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的存在主义强调人的自为性,追求人的自由,带有浓厚的非理性主义气息。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人学空场”,企图用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他主张用“存在第一性原理”代替“物质第一性原理”;用内省体验式的认识论取代能动的反映论;用非理性意识活动的人学辩证法代替唯物辩证法;用以“匮乏”为发展动力的“历史人学”代替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存在“人学空场”。当萨特把脱离生产方式的人的非理性主观因素当作历史发展的绝对基础时,就注定了他“补充”马克思主义这一梦想的破产。  相似文献   

3.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之一,其人学理论把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强调存在先于本质.在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萨特存在主义人学理论所蕴含的一系列合理成分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存在主义者都以人道主义自居,而萨特则更以马克思主义者自诩。一九五七年后,他著书立说,声称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很“接近”,并认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会合”,必须用存在主义去“补充”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会使马克思主义获得“重生”。萨特肆意歪曲马克思主义,抹煞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人道主义内容,说什么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一个“人学的空场”,“马克思主义今天是无人地带”,(《给伽罗弟的一封信》)因而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贫血症”。他认为,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这种缺欠,所以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了,它已经“不再同历史一道生活下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后于实践了,它典型概念的实在内容“是一些过时的知识”。(《辩证理性批判》)他主张只有把消失了的人恢复起来,把“主观性”的因素加入现代马克思主义之中去,才能“补救”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所以能担负这一重任,因为它重新肯定了人的实在性。存在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一块“飞地”。萨特的这些观点,在西方舆论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人认为这是西方思想史上发生的一次由黑格尔、特别是马克思开始的“决定性变革”,是为各种人道主义的“一切形式的集体化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萨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高兹早期哲学的显性理论支源和思想渊源是十分明确的,这就是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高兹的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上,高兹的理论思维主要是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体悟与萨特的存在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当然这种结合以及对萨特的存在主义的运用是在进行了较大的批判和改造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是高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上,高兹的理论思想支源主要来自于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作为其理论的目标支援的则主要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及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发展的思想,这一点既来自于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也来自于马克思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从个人实践开始中经群而终于集团的论述是否填补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空白”完成了“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制作呢?文章认为,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空白”并不存在,而是萨特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找到了创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工具”——人。当萨特把脱离生产和生产方式的个人实践的主观因素当作历史发展的绝对基础时,则注定他存在主义“制作”的失败。但萨特在确定了社会发展的主要规律后,提出具体研究社会状态和社会中的各种层次(个人——群——集团)的相互作用的要求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刘寒 《北方论丛》2016,(4):112-117
萨特“人学空场”的基本含义是:以苏联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在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时,采用抽象的教条主义的方法,忘记了具体的、实在的人,把人吞没在抽象的观念中.萨特认为,其根源是理论和实践的分离,主张用存在主义方法补充马克思主义.这意味着萨特这一时期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的转变,其理论实质是历史的辩证法.这一理论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其存在主义方法也存在一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试析萨特伦理学的特征谢桂山探析萨特伦理思想的特征和发展轨迹,对于把握存在主义乃至现代西方伦理流变的特点和基本趋势,是一件极为有价值的工作。萨特的伦理学是以他存在主义本体论——“人学本体论”为理论出发点的。萨特的本体论通过对意识的描述,推演出人的绝对自...  相似文献   

9.
探讨人的存在问题是存在主义产生与兴起的关键,亦是萨特以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的着眼点。马克思主义之中应包括存在主义。将人的偶然性存在状态作为人的生存基本结构是萨特思想的一个独特方面,它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存在主义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发迹于德国,当时它的代表人物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等人并没有系统地阐述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在西方掀起的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热潮”,法国存在主义者萨特通过他主编的《现代》杂志和著作《唯物主义与革命》、《辩证理性批判》以及各种文学作品,系统地阐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萨特力图把存在主义入学塞给马克思主义,使它成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但是,萨特有个引人注目的提法,  相似文献   

11.
孙一萍 《东岳论丛》2006,27(4):150-154
萨特的人学观点是以其存在主义哲学本体论为基础的,根据意识的意向性原理,意识为存在所支撑,并由此对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进行了深刻阐述。就人而言,存在先于本质。据此,萨特早期的人学观点认为人的存在即人的自由。随着对“处境中的自由”的更加深入的认识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可,萨特发展了历史的人学理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虽然萨特的人学理论总体上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违背,但也体现了某些合理的成分。  相似文献   

12.
超越人学     
新时期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是对于人的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大量研究。在这种背景之下,“人学”这个有些古怪的名词,不仅已经成了我国当代哲学词汇中的常用词之一,而且可以堂而皇之地和“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形容词构成一个复合词。即使毫不了解萨特或者坚决反对存在主义的人,也完全可能承认“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的合法性;在马克思主义之中,大概不再有一个所谓“人学的空场”了。  相似文献   

13.
<辩证理性批判>是萨特力图整合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作品,也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人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萨特通过反思传统哲学和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认为这种整合既合乎存在主义的要求,也合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在这一整合过程中,总体化与中介、前进与逆溯法构成了其理论建构的主要方法.也正是通过这种新的解读,萨特的存在主义历史主义化了,而马克思主义则被存在主义化了.  相似文献   

14.
萨特的谋划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5.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7.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8.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20.
萨特的匮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