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左传》以叙事享誉,记人也很生动,成功运用了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人物本身之间的映衬手法来刻画人物,为后来的文学作品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2.
诗化小说《红楼梦》写了许多质量上乘的诗歌,作者通过代人物所作诗与写人物论诗,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诗学思想。从人物诗的个性化特征、人物论诗表达的诗学观念以及作者诗学观念形成渊源三方面进行论述,可以揭示出人物诗与人物个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人物论诗体现出作者的诗学观念,进而找到作者诗学观念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3.
“对话性”是巴赫金首先提出来的。它的范畴比较广泛,既包括本中人物与人物的对话关系,也包括了人物与作、人物与读、人物与自我及作与读的对话关系。“对话性”体现在本的叙事结构、叙事体态等诸多方面。本试从对丁玲早期小说本中人物与人物,特别是人物与自我的关系的分析入手,揭示其笔下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疏离与隔膜,人物与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对立,人物表层的意识与深层的潜意识的差异与磨擦以及由此而体现在小说本叙事结构上的对话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小说中创作了一系列“人格处于分裂状态”的人物,这些人物都是“中上层知识分子”。作为知识分子的一员,伍尔夫相当熟悉这类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刻划了这些人物的特点,揭示了人物所表现出的空虚、迷惘。  相似文献   

5.
人物纪录片有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将纪录的视线放在了普通人的身上 ,关注他们的生存和命运 ,注重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并由此来塑造人物 ,由原来的纪录表象转向纪录心灵。因此 ,人物纪录片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音乐、语言和画面构成的一组组镜头直接指向人物的心灵深处 ,将所要报道的人物的灵魂呈现给了观众。确实让人看到了纪录片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标志———将镜头直指向人物的内心世界、灵魂深处和情感世界 ,这标志着中国纪录片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人物的外貌主要包括人物的容貌、体态、服饰、风度等,外貌写人就是对人物外在的各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如例文从眼睛、鼻子、嘴巴、手、脚、耳朵等方面进行描绘,写出它们与众不同的特点。这样,不但给读者提供了人物的表面特征,而且向读者揭示了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汉口丛谈》是清代学者范锴所著的一部有关武汉地方历史的笔记体作品,其中记载了100多位与武汉相关的人物的资料。这些人物包罗广泛,有社会上层的官员、学者、士人等,也有社会下层的乞丐、妓女等。人物资料的来源包括:辑录于其他文献资料,当时人的著作,人物的文学作品,当时人的口碑资料,这些人物与作者的交往资料等。《汉口丛谈》记载了各阶层的人物,为人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人物资料。有的人物比其他文献中的记载更为详尽,有的人物因其口碑资料、与作者的交往资料的运用,增添了其他文献中所没有的资料,人物形象也更加生动,显示出《汉口丛谈》作为笔记体作品在城市史研究中的独特的文献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和高晓声是公认的善写农民的铁笔。两位作家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奏响了同一历史主题的时代乐章,象雕塑师似地塑造了一批极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本文试图从人物观念、人物结构、人物环境、人物语言等方面比较赵树理和高晓声小说人物塑造的基本特征,以期更好地把握他们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既是作家为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交际提供的工具,各种人物通过使用这一工具来建立、维持抑或破坏人物之间的种种社会关系;同时也是作家为读者所营建的一个特殊窗口,读者通过这一窗口观察、分析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涵义。因此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从交际功能而言具有多维性:人物之间用它来进行交际──从而形成作品中的那个特定的社会;作者用它来同读者进行交际──向读者传达、提供关于人物的各种信息。《金瓶梅》的人物语言也不例外:一方面,形形色色的人物运用各具特色的语言进行交际,从而构建了一个充  相似文献   

10.
戏剧情境论     
戏剧情境是促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客观条件,是戏剧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契机,又是戏剧情节的基础。在戏剧创作中,只有把握住了情境,才能为人物多层次的性格、人物的动作、人物间的冲突创造前提条件,才能使演员更准确地理解人物,使观众更投入地体验人物,实现剧中人与现实中人的融合,情感与理念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戏曲和古典小说十分注重、讲究人物的出场艺术。它们把人物出场当作正面刻划性格的起点,创造了各式各样神色兼备、异采纷呈的出场样式。然而,人物出场艺术并非肇始于小说,也不是发端于古典戏曲,它始创于《史记》中的传记文学。《史记》最大的文学成就在于开创了以写人为中心的文学时代,以写人为中心,自然而然涉及到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问题。这部囊括了几百个人物的巨著,开创并奠定了我国古典艺术创作重视人物出场描写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2.
小说的艺术结构有表达上的美学潜势.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艺术结构是向心式的;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的艺术结构是辐射式的.这两种结构保证了小说在叙述中从人物关系、空间、时间诸方面或向中心人物集中,或从中心人物向外辐射,并都进入到人物的内心及内心心理活动的层次,很好地帮助了作者去刻画人物、描绘人物的心态,并且通过人物的心态反映了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我们根据作家观察和叙述生活时的位置,将小说叙事视角分为高、平、内三种。前此,我们分别论述了高、平两种视角的一般特征,这篇文章则专门就内视角的一般特征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如果说在高、平视角里,作家是站在人物世界之外来观察和叙述生活的话,那么,内视角则是作家站在人物世界之内,通过人物自己观察和叙述自己的叙事方式。作家深藏在人物背后,投影完全被人物覆盖。或者说,作家在形式上把自己变成了人物。  相似文献   

14.
《水浒》人物的出场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这部写了六百八十五个人物的巨著,继承发展了我国古典艺术创作重视人物出场描写的优良传统。它在人物出场的描写里,高度融进了人物性格的生动刻划,蕴含了情节结构的艺术处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爱憎感情和作品主题思想。尤其对堪称典型的数十个人物的出场处理,更是各显特色、各得妙处、各呈姿态、各具魅力,令人惊叹作者的天工匠心与高湛技艺。下面,我们就这部巨著人物出场描写的若干特色,试作一些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利用小道具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是鲁迅小说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这里所说的小道具,主要是指除环境和生活设施中的大器物外,为某些人物所秉持和使用的各种较小的用具和物品。它们大都伴随人物的行状而出现,是人物经常性或暂时性的手中之物或经手、希冀之物。这些用具和物品,本身大都没有什么特性,而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它们一经与有关人物结合,便有了特殊的性质和意义,成为人物的一个鲜明特点或认识人物的一个重要细节,它们往往和人物的生活、习性、爱好、品行、命运有着  相似文献   

16.
小说创作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通常解释为:"环境是人物展开交往和活动的具体场所。"但在以著名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小说中,人物与环境出现了复杂的情形,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并不只是人物展开交往和活动的场所,还是人物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著名历史人物对社会环境的改变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斯巴达克思》和《上尉的女儿》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人物对话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家为了表达人物心理意图,塑造人物个性形象,引出行为动作,开展故事情节而刻意安排的。人物对话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整体翻译。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解并翻译人物对话提供了很好的视角,译者通过分析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之间的关系使人物对话翻译更加准确生动。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芹如何评价他笔下的人物 ,多年来研究者各持己见 ,争论不休。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人物时使用了不同的手法所造成的。本文主要分析了作者似褒实贬、名贬实褒的创作方法 ,通过对几个人物的分析 ,解读曹雪芹对自己笔下人物的真实评判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北作家,路遥长久以来都亲身感受着陕北民歌深厚的艺术魅力。陕北民歌历练了路遥的心志、陶冶了他的性灵,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在路遥小说人物塑造过程中,陕北民歌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写照人物生存境遇、映显人物内心世界、品评人物是非曲直。由于陕北民歌的运用,路遥的小说具有了鲜明的地域印记。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繁荣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新的突破。中共党史人物的传记、年谱、回忆录等大量出版,尤其是领袖人物研究成为热点,新进展层出不穷。进入新世纪以后,为进一步发挥党史人物研究"资政育人"的社会职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朝着更加专业化、学术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