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在政治学理论研究中,政治不服从和政治服从问题是重要的理论问题。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关于政治服从研究的论文数量极少,而相关的专题性学术著作则告阙如。唐慧玲的《公民服从的逻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以下简称《公民》)一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第一,《公民》在我国学术界首次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公民服从问题。该书结构合理,体例完整,围绕公民服从的理论来源、具体类型、现代性建构、话语谋略、  相似文献   

2.
有机会到成都来,四川省的同志要我跟同志们见面,谈一谈。今天,我想就科学和民主的问题,讲讲自己的一些看法。今年是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讲这个题目,还得先从五四运动说起。大家知道,科学和民主是五四运动的两个重要口号。其实这两个口号并不是一九一九年“五·四”前夕才提出来的。早在一九一五年九月十五日,创办《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的时候,陈独秀在创刊号第一篇文章《敬告青年》中就提出来了,不过那时候把民主叫做人权。在那篇文章里,陈独秀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卞,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主张“科学与人权并重”。意思是  相似文献   

3.
高放同志1988年2月发表在《社会科学》的《党章中某些传统规定探微》以下简称《探微》一文,对“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提出了质疑。我认为,这样质疑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他搞混了“全党服从中央”的概念,动摇了“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 “全党服从中央”是民主集中制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全党不服从中央,就会使党失去中心,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不可能成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小平同志在谈到“四个服从”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的革命性質,在解放以来的我国学术界,一向不存在什么問題。但从朱务善先生在《历史研究》1962年第4期发表了題为《五四运动是否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文后,半年多来在我国史学界居然引起了爭論。就爭論的意見看来,大体也还不外贊同与反对两派;多数反对朱先生的看法,但也有不少的人贊同朱先生的看法。对五四运动的性質及其历史意义,毛澤东同志本早已作了极为精辟的分析与科学的論断。一向大家都根据毛澤东同志的指示,認定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过程以五四运动为标志而划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而五四运动本身則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可是現在朱务善先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断言:“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但还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照常理言,某一个特定过程的开始,这个“开始”就应当是这一特定过程的一部分,但是朱先生却是既承認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近现当代文学的分期 ,在建国后的 30多年里文学研究界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看法 ,即如同王瑶先生所言 :“我们一般都是将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视为近代文学 ,下与现代文学相接 ,而将建国以后的文学视为当代文学。”1这是一种近代—现代—当代的分期方式。但在八、九十年代 ,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对于分期问题的看法 ,比如王瑶先生自己就认为现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应为 1919年的五四运动爆发至 1976年10月“十年浩劫”结束。许志英先生主张将原先的“现代”、“当代”打通 ,将现代文学的上限宽泛地定为《新青年》创刊的 1915年的…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是发轫于五四运动的一代文化伟人和文学巨擘。周恩来同志曾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六日重庆《新华日报》刊出的《我要说的话》一文中,正确地指出:“他的创作生活,是同着新文化运动一道起来的,他的事业发端,是从五四运动孕育出来的”。郭沫若的五四时期作品,是五四运动的产物;这些作品以独特的狂飙突进的气势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格调,明确地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研究这一时期郭沫若的思想和作品,对于我们了解五四运动在文化战线方面的业绩,对于我们全面研究郭沫若思想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近代中国人民真正“看出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8页)李大钊就是这时期中国人民最先达到从本质上认清帝国主义的伟大代表之一。他在五四运动前后发表的许多文章中,特别是在《布尔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存在中国化问题吗?有的同志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根本不存在“中国化”,这是值得讨论的。读了吴尚云的《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探讨》(《学术月刊》1995年第2期)一文后,颇受启发,于此对这一问题也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牟世金同志的《(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一文发表后,笔者和其他同志曾著文发表了一些不同看法。最近牟世金同志又发表了《关于(辨骚)篇的归属问题》一文,认为对他这篇文章的批评,“主要是对拙文中的‘总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特别是集中在《辨骚》篇的归属上。”这样说是不符合事实的。其实,有关批评文章,涉及到了牟世金同志那篇文章的全部主要论点。就本人那篇文章来说,虽只批评了他的关于“总论”的观点,但不只是讲《辨骚》篇的归属问题,更重要的是批评了他对“原道”、“宗经”及其相互关系的看  相似文献   

10.
吴郁芳同志在《屈原职业考》(《江汉论坛》1982年第11期)一文中,对于屈原的职业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这种勇于提出新的见解的精神是可佳的。但文中也有一些不够稳妥之处,其中不少问题不仅关系到屈原的生平,而且涉及到对于屈原作品的一些基本看法,需要弄清。一、作者提出屈原为巫祝说的重要理由之一是诗人的“嘉名”和“奇服”。作者认为屈原的“嘉名”“正则”和“灵  相似文献   

11.
一 牟世金同志在其《〈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二期)一文中说,《文心雕龙》的总论,提出了“两个最基本的主张:‘原道’、‘宗经’。”以前有人曾指出:“《文心雕龙》基本观点是‘宗经”。或者说:“归根到底,只是‘宗经’一义”。我觉得,这后一种提法,是比较确切的。牟世金同志的“两个最基本的主张”的看法,和他对“原道“、“宗经”的不正确理解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以“公车上书”为起点、以“百日维新”为高潮、以“自主军”起义为最后一战的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阶段。一九三九年,毛泽东同志在《五四运动》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如果要从它的准备时期说起的话,那它就已经过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  相似文献   

13.
为了纪念伟大的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最近重版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的《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以下简称《选辑》)。当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的消息传到上海后,上海人民立即热烈响应。上海学生首先开展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活动,接着上海各阶层、各政治团体也纷纷发出通电,一致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坚决要求拒签“巴黎和约”,严惩曹、陆、章等卖国贼。《选辑》用较大的篇幅反映和介绍了上海各界人民召开国民大会,举行示威游行,成立领导学生运动的“上海学联”和宣传抵制日货的“劝用国货会”、“露天宣讲团”等等,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这些历史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14.
罗金斯基教授是波兰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1983年,以七十岁的高龄应邀重访中国(六十年代,他曾先后担任过波兰驻英大使和驻华大使),曾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术研究机关,与我国史学界人士进行过广泛的接触和座谈。他用英文写的《中国历史》一书(上下两卷,由英国珀加蒙出版社于1979年和1983年先后出版,其中近代部分的篇幅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在我国史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被评为“西方近年出版的最值得重视的中国近代通史著作之一”(余绳武:《评罗津斯基著〈中国历史〉》,见《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3期)。现将《中国历史》一书的第四十一章《五四运动——中国的新生之路》译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对于冯苓植同志的中篇小说《驼峰上的爱》(简称《驼》)区内外批评界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不仅对《驼》的得失做出了各自的评价,而且也间接地涉及到了一些文学批评方法上的问题.本文想谈谈我对这篇作品的一些看法.(一)很显然,对这部作品不同看法的焦点是在“爱”的向题上.持否定意见的同志从社会批评的角度出发,认为《驼》所宣扬的  相似文献   

16.
一康德的历史哲学论文,卡西勒认为是构成康德的第四批判、即“历史理性批判”——可以看作是他第三批判(1790年《判断力批判》)的理论在历史上的引申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他第二批判(1788年《实践理性批判》)以及《道德形而上学探本》提供了重要的诠释和解说。康德在他发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的同一年,即1784年,还写了一篇《什么是启蒙》,刊载在同一个杂志《柏林月刊》(当时启蒙运动的一份主要理论刊物)上。康德的历  相似文献   

17.
张闻天是我党的一位杰出的理论家,在他不息奋斗的一生中,作出了多方面的理论贡献.本人拟对此作了历史陈述,以弘扬他的科学精神.一、宜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1919年—1922年)1919年,仅有十九岁的张闻天在南京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并发表了《社会问题》一文.该文较早而叨确地用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论述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中国当代的社会问题.文章指出:当前革命的对象是“士大夫阶级”(封建统治阶级);革命的动力是“劳农界人”(工农大众),但工农需要“有知识的开导”(肯定了先进知识分子的先导作用);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即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文末还全文列举了《共产党宣言》的十条纲领.《社会问题》是同一时期国内青年中仅有的一篇谈论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正> (一) “正统论”是中国史学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它的出现和发展,显示了中国史学跟政治的密切关系,也正因为这样,环绕“正统”的争论,才历代不已。 王夫之在他的论著中,对历代“正统”问题十分注意,而且因应他所处的时局,藉论“正统”而表达他的政治思想。但在过去,不少学者认为船山反对谈什么正统不正统。日人内藤虎次郎在他的《支那史学史》第九章<述正统论>一节说: “《读通(钅监)论》的著者说,这类事不值一提,故关於正统论,书中不置一言。 国人魏应麒也接受这种看法,说船山“不作正统之妄说”,柳诒徵在《国史要义》论“史统”一章,一方面将王船山归入“不持正统  相似文献   

19.
胡绳同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说:“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在输入中国的鸦片总额四千五百箱中,美国占一千九百箱。”(1981年版,页26)刘大年同志的《美国侵华史》也说:“据一八一七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估计,这一年各国运来中国的  相似文献   

20.
“宰”见于甲骨文和《论语》等古文献。史学界对宰的身份的看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认为宰是奴隶,一类认为是统治集团的官吏。认为宰是奴隶的史学家有宋衍、范文澜、郭沫若等。范文澜、宋衍等据《说文》宰是“罪人在屋下执事者”的解释,主张宰是罪犯奴隶。宋衍说:“有一些是自由的公社农民,因犯罪而被没收为奴的,宰便是。”(《历史教学问题》1957年第3期)范文澜说宰是手工业和厨下奴隶。管宰的大官叫做冢(大)宰,是百官中权力最大地位最高者。郭沫若的看法与他们略异。他认为宰和臣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