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莉莉 《生存》2020,(6):0064-0064
新课程标准针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探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探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客家文化的教育,根据客家文化特点,从客家语言、客家美食与风景建筑、客家历史与风俗民情等方面,分析以语文教学拓展客家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志刚  张少泉 《社科纵横》2011,26(7):100-102
藏式建筑彩绘艺术受藏族传统文化中的宗教思想和特定的地理环境影响,具有显著的民俗特征。本文根据对藏式彩绘的历史、方法和内容等几个方面入手,对藏式建筑彩绘艺术的色彩、线条、布局等形式的审美意蕴作一个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北京近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所说的北京近代建筑,基本上是指北京在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时期(1840~1949年)所建造的建筑。近代北京处于政治风云急剧变幻之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外来建筑文化碰撞、融合,使北京的近代建筑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样式。……  相似文献   

4.
“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原型,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尚圆”传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圆文化是最具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之一。经过数千年的社会发展与历史积淀,圆文化不仅以其“圆”的表征寓形于物,还以其“圆”的思维寓意于形,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祭祀圆文化、舞蹈圆文化、建筑圆文化、信仰圆文化、理念圆文化。从文化的结构层次来看,不仅有祭坛、土圆楼等物质层面(表层)的圆文化,还有舞蹈、仪式等行为层面(中层)的圆文化,更有思维模式与思想观念等精神层面(深层)的圆文化。对中国圆文化的表现类型进行考察、对圆文化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探究,既有利于全面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也有利于推动当代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秦红岭 《唐都学刊》2013,29(3):17-21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主要通过三个途径维系与强化不平等的性别伦理,即男女空间的内外区隔、"看不见"的女性空间、以祠堂和贞节牌坊为代表的女性教化空间。传统建筑以区隔内外、分隔男女为主要手段的空间规训机制,一方面实现了建筑与空间对女性身体、女性活动的控制与限制,另一方面则实现了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权力格局,并以物质标识的方式彰显了男尊女卑的性别伦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文化的多样性与创新的需求使人们接受了文化融合设计.该文从入口空间的角度阐释了中西方建筑入口的发展演变,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和总结了中西方传统建筑入口空间的差异,从中借鉴其设计精髓和文化,以便探索现代入口空间的中西方文化融合设计方法.希望该文的论述能有助于我国入口空间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承方式的演进:《岭南建筑志》的实证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翠玲 《探求》2002,(2):79-80
建筑是综合的艺术和人文精神的符号 ,是最深层的文化表述。一个城市和地域的性格往往体现在它的建筑风格上。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 ,人们生活形态、生产方式、审美趣味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建筑形制得以存留和反映。因而 ,对建筑的著述可以认为是对人类综合文化的认识过程。长期致力于岭南地域文化研究并有大量著作的陈泽泓先生倾力著述的《岭南建筑志》综合了建筑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人文学科的理论 ,以志书的方式 ,在分析了岭南各类建筑形制特征的基础上 ,展示了岭南建筑的历史和传承方式。与一般叙述和介绍岭南建筑著作不同的是 ,本…  相似文献   

8.
涂元生  谢欧  谢金贵 《社科纵横》2009,24(12):129-130,133
中国传统民居形式多样,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居住科学的代表,是社会学的活化石,是建筑艺术的奇葩。我们应该科学地吸收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在现代建筑中进行合理的创造性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万球  曾蓉茜 《创新》2016,(6):52-60
中国传统建筑工程是一部"土木写就的史书",凝聚了我们成千上万华夏子民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民族精魂的物化形态。它既迥异于西方传统建筑,又与现代建筑不同日而语,在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不断发展着,以其独有的特色和美学意蕴在古老而悠远的东方大地上映射出浩瀚雄伟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论城市传统民居的旅游开发——以上海石库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萌  徐慧霞 《学术交流》2007,(10):119-122
城市传统民居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它对于丰富城市旅游景观体系、增强文化吸引力、构建特色城市旅游形象等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它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可考虑通过旅游开发促进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对它的开发可从"内部功能转换"和"外部角色创新"两个方面来考虑。前者包括把传统民居改造成旅游景区、景点等吸引物,或家庭旅馆等旅游接待设施,后者包括创新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创新利用其符号象征价值等。开发工作应切实遵循保护性、协调性、居民参与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高天成 《唐都学刊》2012,28(3):36-40
《白鹿原》真实地还原了20世纪中国国民的生存状态,挖掘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多重元素,如儒家仁义与忠孝文化、宗法家族文化、农耕文化、传宗接代文化、男权文化与女性贞洁文化、民间神秘文化、土匪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等,正面描写了仍存活于民间生活状态中的传统价值体系,塑造了具有儒家文化人格魅力的白嘉轩形象,也揭示了传统文化对人性的种种压抑与迫害等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中华民族赖以起居生存的实用需要,也是民族审美趣味、自然感情、宗教态度、社会风尚、心理气质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意识的艺术表现。“使物质经由象征变成相似于精神生活的有关环境”①。由于建筑是人类文化意识在环境条件、经济状况等积极作用下,通过行动而得到的产物,并且“始终是为人类行动所决定,所关连,或为人类观念所启发”②。因此,建筑艺术的发展风貌与人类文化观念密切相关,互为影响。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总体上说,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自封建社会开始…  相似文献   

13.
市南区,城之南海之角,宜业、宜居、幸福、宜游。这里有中国唯一入选"世界最美海湾"的一片海,这里保留了风格各异的欧陆风情建筑,这里传承了青岛最传统的民俗文化,这里涵盖了"吃喝玩乐购"众多元素,这里是一个温馨、诗意、大美的幸福梦想地。幸福市南欢乐社区近年来,市南区将保障民生的文化权益作为文化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全面提升公益文化服务水平,建  相似文献   

14.
杨大威 《学术交流》2004,(12):142-144
置于人文社会的大背景下审视,建筑以其灵气和神韵形成文化。建筑文化以其历史性与凝固性、时代性与变革性、地域性与民族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反映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只有坚持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建筑的理念、审美、艺术与风格的批判、继承、创新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们民族建筑的文化含量与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5.
何菁菁  杨贵军 《社科纵横》2009,24(10):118-119
代表了江西本土传统民居典型和风格的千年古村——流坑,正倍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对她的研究,有关学者做了很多探讨,但对于其匾额、楹联书法资源的研究尚未成熟。本文正是从流坑建筑的匾额、楹联书法艺术特色入手,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古建筑中的匾联书法文化,这对弘扬地方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乡村集市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逄爱梅 《学术交流》2008,(2):126-129
我国乡村集市浓缩了当地的历史变迁、文化传统、民风习俗等,在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中,乡村集市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其可用于开发休闲旅游业的潜在资源也非常丰富,包括街头杂耍表演、特色风味小吃、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当地聚居建筑等.我国体闲旅游产业刚刚起步,发展乡村集市休闲旅游不仅有着广阔的市场,也能够极大丰富我国的旅游市场,并对繁荣我国农村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开发乡村集市休闲旅游也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一项新课题,在理论研究领域,亟须加强对乡村集市休闲旅游的市场定位、资源类别、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探讨,以引导和规范乡村集市休闲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剧烈变革过程中,精神文化变迁滞后引发了思想文化领域的"三信"危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被动摇、行为失范等诸多矛盾和问题,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途径来化解。  相似文献   

18.
北京是世界上著名的古都 ,它融汇着中国各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世界多种宗教文化 ,凝聚着中国辉煌的建筑文化艺术 ,体现着古代东方城市完美的文化氛围。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北京作为古都名城凝聚的宗教文化 :城市与宗教文化 ;宗教符号与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和”的宗教思想对北京文化的影响 ;最后 ,着重研究宗教与北京人文空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深刻民族文化认同和深厚传统文化素养的新时代教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传统文化培训课程匮乏、标准缺失、支撑不足等问题,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十余年教师传统文化培训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道·学·术·用"为核心的培训课程体系,建立了多元高效的培训保障机制,为职业院校开展传统文化培训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相似文献   

20.
古村落与传统民居旅游开发模式刍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齐学栋 《学术交流》2006,(10):131-134
古村落或传统民居作为传统乡村聚落和居住空间的历史遗存,成为诠释过去时代特定生活方式及其文化习俗的空间文本,国内古村落与传统民居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古村落民居自身的建筑与历史文化意蕴为对象;另一类则在前者基础上侧重于对古村落或传统民居旅游开发与保护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对于古村落或传统民居旅游开发模式有两种;一是内生性开发,二是外部介入性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