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总量平衡,二是结构平衡,两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本文着重考察其总量平衡问题,主要分析封闭条件下狭义和广义社会总供求的概念及其平衡公式,以及开放条件下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公式。一、封闭条件下狭义社会总供求的概念及其平衡公式社会总供求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但对其具体涵义的认识,国内学术界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一种意见认为,狭义的社会总供求是“国民收入总供给和国民收入总需求”,广义的社会总供求是“社会最终产品总供给和社会最终产品总需求” (参见厉以宁: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一个非常突出而又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严重失衡。显而易见,在现阶段,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需求过旺,供给严重不足,由此引发了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膨胀等等,所有这些问题严重困挠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必须在理论上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对矛盾。在西方,用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来分析宏观经济的动态发展,这已是一种基本的分析方法。社会总需求一般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大致包括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包括用于投资的生产资料和用于消费的消费资料的价值。一般说来,社会总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实践证明:要使整个国民经济实现稳定、持续、协调的发展,就必须保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平衡.在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这一矛盾体中,虽然社会总供给决定社会总需求,但是,社会总需求对社会总供给有巨大的反作用。从总的来看:社会总需求是由国内的消费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流动资产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四大部分组成的。在这四部分中,由居民需求和社会集团需求构成的消费需求在社会总需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4.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或失衡,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核心问题。舒元同志的《总需求·总供给·潜在总供给》一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主义经济中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理想模式,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中的供需形势。我较早地读了该文的打印稿,很受启发。下面,我想就我国总需求和总供给应有一个什么样的格局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与舒元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5.
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是“七五”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实现这一平衡的中心问题是有效地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党中央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积累和消费保持恰当的比例。这里的中心问题是根据国力的可能,在妥善安排人民生活的同时,十分注意确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做到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和外汇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宏观调控理论基础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是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目标。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总供需平衡理论主要分析总量平衡和价格平衡问题,而忽视结构平衡和实物的平衡,这是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缺陷。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理论,其实质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阐述的是宏观经济平衡和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论。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供需的平衡理论,包括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实物平衡和价值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基础。宏观调控机制的运用,就是政府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因此,宏观调控机制运用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处理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关系。针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现状,选择“硬”政府“软”市场的宏观调控方式是完全适宜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定时期的社会购买力总额,即以货币形态表现的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种需求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总供给决定的;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所有商品总量,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作为使用价值的商品,需要相应的货币流通与之相适应,以实现其价值,这就形成了对货币的总需求。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  相似文献   

8.
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指的是国民收入生产、分配、使用三者间的平衡。社会总需求表现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对国民收入中所用于积累和消费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需要;总供给则表现为国民收入生产可能提供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六五”计划的贯彻执行重新开创了一个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但自1980年四季度以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消费有效需求膨胀,结余购买力大大增加,形成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造成国民收入的超额分配。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资料的不平衡状态更为突出,生产资料涨价,生产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相适应,城乡居民货币收入额大于国民收入生产增长额,零售物价也有所上涨。1986年上半年加强了宏观经济的控制,经济形势又有好转。然而,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仍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云南省是一个后进省,会泽县又是云南一个比较困难的县,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现在,我拟从会泽这个财政补贴县1986年的宏观资金  相似文献   

9.
<正> 一、价值平衡是供需平衡的枢纽宏观经济控制的基本要求是要保持社会总需求同社会总供给的相对平衡。衡量商品供需是否平衡可以按实物量度,也可以按价值量度,这两种量度是可以相通的,但又是有区别的。对实物的需求是需求的出发点。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能力而提出增加特定的固定资产的需求,个人或社会集团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而提出对消费品的需求,都是以实物为目标的。商品供需的实物平衡是反映使用要求的理想的平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物质产品是作为商品而进入社会的。商品产出者或所有者要按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其理论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过“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范畴或概念 ,但在其社会再生产理论中 ,不仅涵盖了西方经济学中有关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相平衡的均衡理论 ,并且包含了西方经济学中社会总供求均衡理论所不能比拟的深刻内涵和广泛内容。马克思所阐述的社会总产品的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原理 ,虽然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再生产而言的 ,但舍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仍然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重温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有关理论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总供需范畴体系曾五一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分析中最常用的一对基本术语。然而究竟应如何去理解和把握总供给和总需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却是相当复杂的问题。概念是构成理论体系的基础要素,是科学分析的基本工具。如果概念模糊,据此所作的判断和结论就会陷入混...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社会总需求总是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从而引起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的动荡不稳,其实质即是货币供应量超过客观存在的货币需求量.所以,要进行治理整顿,控制增长太快的社会总需求并使之与社会总供给趋于平衡,措施之一就是要控制整个银行系统注入商品流通领域的货币量,即货币供应量,使之与客观存在的货币需求量一致.但是,最基本的问题在于,要准确地计量出银行系统注入商品流通领域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乏力,突出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不足、总供给过剩和通货紧缩的滞胀状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表明:需求引导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我们应掌握经济运行规律,扩大社会总需求,使之对经济产生强大的拉力;同时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能很好地对接起来.  相似文献   

14.
小资料     
<正> 一是既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又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 二是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趋于平衡。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运动轨迹上看,社会总供求平衡关系的实现过程,也就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状态调整过程。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求的状态调整过程,必须主要借助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必须依靠计划控制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的相互结合才能进行。非平衡态或者说远离平衡态,是社会总供求  相似文献   

16.
计划与市场都要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并尊重价值的客观性,自觉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动态的社会需要、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优惠与反优惠政策诸多因素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接近具体和现实,也是尊重价值客观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最近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把坚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作为“七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这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下面谈谈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8.
反通货膨胀短期政策的重点是总需求管理,长期政策的重点则是增加有效总供给.由于作为长期反通货膨胀政策的总供给政策具有增加有效总供给和刺激总需求扩张的双重效应,为此,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来强化政策的有效总供给效应,弱化政策的总需求扩张效应.本文即从投资政策与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优化及产业组织合理化的角度讨论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长期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关系.反通货膨胀短期政策的重点是总需求管理,长期政策的重点则是增加有效总供给.由于作为长期反通货膨胀政策的总供给政策具有增加有效总供给和刺激总需求扩张的双重效应,为此,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来强化政策的有效总供给效应,弱化政策的总需求扩张效应.本文即从投资政策与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优化及产业组织合理化的角度讨论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长期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当我国取得了改革开放巨大成就后,在国外一些媒体别有用意的鼓动追捧下,国内一些经济界人士滋长了种种急躁的民族情绪,大大背离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不利于我们的“稳中求进”新方略.30多年的持续高增长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有效总供给与有效总需求的平衡互动发展,放慢经济增速,才能克服亨廷顿悖论,才能有效防止大量社会效益从“木桶”的短板处漏失,才能使有效总供给与有效总需求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品质量:供求平衡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张连如(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有关社会总供求平衡以及为实现这一平衡而进行宏观调控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以价值量上的平衡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