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区中的私搭乱建,是社区治理中的一个难题。表面看,这种在小区中“你搭我也建”的逻辑是:法不责众。其实,这是自毁家园的典型表现。这种局面的产生是对社会管理的考验。私搭乱建这一明显的违法行为,如果制止不了,也许会使社会管理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小区业主私搭乱建行为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加,且此类纠纷调解难度较大,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业主认为,私搭乱建者很多,法不责众。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发现:有关小区内私搭乱建所引发的纠纷和诉讼不断增加,涉及安装防盗网、封闭露台、扩建房屋、楼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一些小区普遍存在业主入住后出于个人便利,将自用露台搭建建筑物,封闭使用的问题。对管理单位而言,封闭露台后,影响了小区的整体美观、协调,且对维修公共部位造成不便;对邻里而言,也影响采光和公共部位使用。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需要诉诸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但是在实践中,因为搭建的个案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一样,需要注意。私搭乱建典型两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小区业主私搭乱建行为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加,且此类纠纷调解难度较大,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业主认为,私搭乱建者很多,法不责众。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一些小区普遍存在业主入住后出于个人便利,将自用露台搭建建筑物,封闭使用的问题。对管理单位而言,封闭露台后,影响了小区的整体美观、协调,且对维修公共部位造成不便;对邻里而言,也影响采光和公共部位使用。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需要诉诸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但是在实践中,因为搭建的个案不同,解决的办法也不一样,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6.
反思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基于合作治理的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8(1):71-76
住房商品化和私有化改革不仅带来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变化,也带来社区利益关系的调整和新的治理主体的生成,并由此形成社区内部的利益纠葛与紧张关系。在这一背景下,推进社区善治,就需要反思既有的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基于合作治理的理论视角,将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纳入社区治理结构,构建社区主体间的合作机制,培育社区精神和合作氛围,有助于在平等协商和良性互动中实现社区利益平衡与和谐安定。 相似文献
7.
说到小区自管,很多人并不太理解。尤其是新闻媒体,很容易在报道中把"小区自管"与"业主自治"混淆。业主自治,就是小区业主们依法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出业委会,由业主们讨论决定小区的物业服务定什么价格和标准。至于在业主大会成立后,如何提供物业服务,《物权法》 相似文献
8.
孙其昂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0-107
小区是社区的基础,小区组织化是小区自治的基础,也是社区居民自治的基础。小区组织化与社区组织化存在着差异。X小区十年间三次引进物业管理公司开展市场化运作,前两次都失败了,第三次获得了成功。考察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都在于小区组织体系是否完善及运行状况是否良好。通过组织化,把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纳入组织体系,在组织化过程中让居民接受社区建设教育,逐步形成社区建设的新文化、新传统,才是社区建设的通途。实践和研究发现:小区组织力量是发现、培育和积累的过程,小区组织化需要相应的社区治理理念建设,小区组织化是多元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和结果,小区组织化发展要抓住时机和注重策略。 相似文献
9.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近些年基层社区治理的主要实践走向.但研究发现,把社区作为基本治理单元,容易因社区行政化色彩浓厚、规模过大等因素制约其治理效能的发挥.由于小区规模适度、与居民生活领域重合等优势,因而在实践中将治理单元下沉到小区,逐渐成为化解社区治理困境的重要出路.结合F街道的经验可以发现,在治理单元下沉小区的过程中,基...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与复杂性,如何才能对这些千差万别的社区进行横向比较,如何才能科学地测量社区治理的质量?本文基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案例,指出:发现和提炼“小区体征”是科学构建城市社区治理指数的基础;“小区体征”包含管理精细、社群活力、居民满意、能力进步四个基本维度;基于小区分类和小区体征所形成的社区治理指数不依赖传统的问卷调查,将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线上生成数据与线下采集数据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估社区治理绩效,而且具有一定的风险预测功能,在新技术赋能下实现“定期体检”式的评测工具向“健康监控”式治理助手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城市花园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算得上是高档小区,小区刚建成时,环境优美、秩序良好。但这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汽车逐年增多,小区业主间为了停车经常发生争执,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大自然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面对业主的投诉也无能为力,他们请求社区居委会出面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94-97
当下部分学者提出了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其宗旨是要构建政府—社会协商合作的社区治理体系。但随着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的纵深拓展,小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以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为代表的市场主体被忽视,造成了针对其监督的缺失。面对小区治理的失效,以对社区和小区为不同治理背景的服务品提供方式的讨论为基础,必须将市场主体纳入合作—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多元互动的合作—监督—共治的新型大社区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陈家湖社区的街区制改革实践为例,分析从封闭小区到开放街区及基层治理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及其化解之道。小区开放及开放街区建设不仅是小区物理空间的开放,也是社区社会空间、组织空间、权力空间、管理空间和认同空间的重构;不仅涉及到居民生活便利与安全,也涉及到居民的权益和社区的公共产权和治权;不仅需要对社区组织、管理、服务以及资源和权力的重组和创新,也需要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和治理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8月底的一天上午,家住江苏省镇江市桃花坞七区21栋的朱梅兰高兴地挎着菜篮子出去买菜。可就在几个星期之前,她却宁愿宅在家里也不愿出门,即使出门也要带上手帕捂住鼻子。老小区就是问题多,谁都不愿意看到楼前的化粪池漫溢,然而联系社区和物业后,没几天就搞定了这个‘老大难’,现在出门一点异味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16.
社区治理不只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是社会治理的前端。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旧小区治理推进过程中面临行动者异质或缺位、行动者间的联结不足等多重困难。本文探讨了行动者网络对于维系老旧小区协同治理体系动态作用,提出从挖掘异质问题、鼓励利益表达、征召、动员四个方面加强转译能力以提升老旧小区协同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陈美楠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3):114-128
当前,随着绿色化、智能化社区的建立,有效的社区治理仍然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内容。但因为地区经济、文化、资源等领域发展程度不同,业委会、物业公司、居委会以及居民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在互动过程中仍会产生矛盾和摩擦。从角色理论视角出发,以L市L小区为个案,发现存在原业委会不作为,业委会重选困难重重;物业公司态度、服务跟不上;小区居民怨气与日俱增等困境。其根源在于主体角色间各执己见、互不认同,难以达成共识;居委会角色被边缘化,难以发挥角色作用;沟通机制原有功能退化,转而成为居民表达愤懑情绪的平台。综上,由于L小区各主体未能按照应有规则履行相应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在追求更高质量(温度与风度并存)的期望和实际情况之间产生冲突,这对建设和谐小区氛围造成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小区治理必须加强各主体角色定位与识别,严格按照角色规范实施行为,增强对彼此角色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陈美楠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3):114-128
当前,随着绿色化、智能化社区的建立,有效的社区治理仍然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内容。但因为地区经济、文化、资源等领域发展程度不同,业委会、物业公司、居委会以及居民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在互动过程中仍会产生矛盾和摩擦。从角色理论视角出发,以L市L小区为个案,发现存在原业委会不作为,业委会重选困难重重;物业公司态度、服务跟不上;小区居民怨气与日俱增等困境。其根源在于主体角色间各执己见、互不认同,难以达成共识;居委会角色被边缘化,难以发挥角色作用;沟通机制原有功能退化,转而成为居民表达愤懑情绪的平台。综上,由于L小区各主体未能按照应有规则履行相应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在追求更高质量(温度与风度并存)的期望和实际情况之间产生冲突,这对建设和谐小区氛围造成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小区治理必须加强各主体角色定位与识别,严格按照角色规范实施行为,增强对彼此角色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20.
黄先生:我住在广东东莞东城樟村文华花园1号,小区外围路边都是有市政部门画线的停车位,许多业主都把车停在小区外面。但今年春节后,我看到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私自在小区外围的停车位中间焊上两排高近1米长近百米的铁栏杆,这样业主就无法将车停在公共车位上,只能进小区内缴费停车。(《南方都市报》3月14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