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言玫 《社区》2011,(25):13-13
近几年来,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早已成为社会一大公瓮而居民居住分散,制假售假行为又隐蔽,客观上,使有关执法管理部门的整治行动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居民上了假冒伪劣商品的当之后,不是不知向谁投诉,就是投诉点太少,维权成本过高。因此,消费者往往忍气吞声,无形之中也助长了制假售假行为。  相似文献   

2.
假冒伪劣商品为什么屡禁不止,且有日益猖獗的趋势呢?本文认为:利益驱动与道德的沦丧是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制假售假的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利益群体,即制假者、售假者和买假者(特指知假买假者),他们的行为形成的合力导致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是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分离,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分离,是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治理不力助长了假冒伪劣商品的产生和泛滥。  相似文献   

3.
假冒伪劣商品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我国制假售假现象的泛滥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即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打假"应该从供给管理入手,加强全民信用教育,政府和厂商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提高制假售假者的成本,缩小制假售假者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4.
黄荣 《源流》2012,(13):32
在"三打两建"行动中,阳山县集中优势力量,由质监等部门组成打击制假售假行动领导小组,健全协查联动制度,落实督查督办制度,以重点打击食品、药品和农资产品制假售假行为为切入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受到群众好评。截至6月11日,阳山县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共摸排线索421条,核实335条,查处307宗,共出动执法人员9624人次,涉案货值300多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3人。为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日前该县召开打击  相似文献   

5.
侯玉良 《金陵瞭望》2005,(21):48-48
近期,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有些地方为了更有效地打击市场上出现的假冒伪劣商品,往往联合本地的工商、城管、质监、文化、卫生、防疫,环保等多家执法部门,采取专业联合执法的办法进行联合打假,以震慑制假违法分子。这种联合打假的专项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和时限内,可以提高本地打假声势,震慑违法分子,但实际的效果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冯其江  汪丽文 《社区》2003,(24):53-53
网上消费存在部分经营者以欺诈、假冒、虚假宣传等方式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其中生活用品、手机、数码相机、音像制品、MP3制假售假情况相对严重。为避免网上购物陷阱,市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谨慎选择交易对象。对于陌生商家,应注意其网址上是否提供详细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必要时应打电话加以核实经营者的身份。 第二,认真阅读交易规则。尤其应注  相似文献   

7.
前些日子,两位消费者“购假索赔”的行动震动了大江南北,震动了整个商界。他们是北京的王海,上海的杨名。他们的行为引起社会舆论众说纷纭,但他们的实践客观上给当前的打假工作以崭新的启示。 众所周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颁布一年多了,我国各级消费者组织也已基本建立。然而,我们身边的许多消费者在“假冒伪劣”商品面前,往往是上当受骗之后,自认倒霉或仅是发发牢骚而已。这种宽容便姑息和助长了“假冒伪劣”,使其肆虐发展,无所忌惮。对“假冒伪劣”商品的宽容,其实质是对广大消费者的坑  相似文献   

8.
针对食品加工行业的商品信用发生机理进行研究,运用产业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的相关分析方法,分别从行业特性和产品特性角度来分析食品加工企业违背产品质量信用的内在动机与外在激励.运用契约理论对加工食品质量失信深入分析,对于不同的产品特性分别运用不同的契约安排来解决其商品信用危机.通过分析南京冠生园制假售假而破产的案例,进一步验证了对食品加工业商品信用发生机理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市场随之繁荣。几乎与此同时,假冒伪劣商品也在市场上相继出现,尤其以消费品市场最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上出现、存在甚至蔓延,这除了因改革过程中,国家宏观措施一时尚难尽配套以外,还与市场上各行为主体的行为直接相关。笔者试从市场学的角度分析假冒伪劣商品的市场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参考对策,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刘元 《社区》2004,(19):41-43
“我像下棋进入了僵局,一个人赤手空拳跟制假售假护假的利益集团斗” 1995年春天,22岁的王海陪表弟到北京考试时,无意中从电视上看到“悬赏打假”的节目。节目中的记者买了两个假鳄鱼钱包,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49条索赔,获得双倍赔偿。 他在法律出版社的书店找到《消法》,对于《消法》第49条的规定是不是可以兑现非常怀疑,就先后去商厦买了12副假索尼耳机  相似文献   

11.
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多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有效治理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使打假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本文根据假冒伪劣商品的特点,对其进行了归类分析,并通过构造相关的经济分析模型,诠释了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机理及其泛滥的制度原因,估算出了假冒伪劣商品给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失,并运用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定性地给出了政府“打假”费用投入的最佳规模。  相似文献   

1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欺诈行为双倍赔偿原则,有力地打击了不法经营者的假冒伪劣行为,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知假买假、打假索赔"的行为也遇到了法律的雷区,"知假买假"行为的法律性质的界定,需要从民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不同角度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转型期信任危机的成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关系约束机制失效,信任关系的建立困难重重,而原有的社会关系又受到严重削弱;道德约束机制弱化,一些自律性不强的人利用现代社会的流动性逃避道德的惩罚,致使社会上出现了诸如破坏商业信用的欺诈与制假售假等种种机会主义行为;制度约束机制缺失,一些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逐渐消亡,而适应现时迫切需要的新制度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人们的行为失去依据和评测标准,内心产生迷茫和困惑,进而出现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14.
假冒伪劣商品治理中的政府官员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假冒伪劣商品治理中的政府官员行为,对于政府官员的渎职,提出了设计激励制度和改造组织 信息结构2种解决方法,证明了在对政府官员进行有效激励的前提下,对政府官员进行寻租的行为将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力度的含义,并构造了有效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模型。通过分析政府、企业、消费者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过程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建立了管理部门检查力度模型及消费者投诉模型,提出了加大打假力度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重要前提是信息不对称;它的关键特征就是它同信号传递、监管的不完善相伴而生。利用退款保证制度,可以避免商品交易中“逆向选择”现象的发生,提高市场效率,从而抑制假冒伪劣的发生和改善市场均衡的类型。“寻租行为”源于信号传递、监管的不完善,导致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的失职;加强对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和失职行为的查处,有助于长期抑制假冒伪劣活动。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假冒伪劣商品的含义、特征、法律界定及其在我国泛滥的原因并创造性地提出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规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市场经济发育历程、政府职能与行为、法制建设、地方保护主义、产权制度、行政性垄断、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的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和利益驱动等方面探析了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市场失序和混乱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十分健全,一些企业违反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采取制假售假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严重威胁了我国的市场秩序和企业的声誉.本文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德治"管理.  相似文献   

20.
贫富差距与收入差距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涉及面较广、悬殊较大、但尚在可控范围。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不是收入分配制度的缺陷,而是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制假售假、商业欺诈,以及党政干部以权谋私、侵吞国家财物、贪污受贿等各种非法非正常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