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雪娟 《社区》2011,(27):58-58
跟着妈妈来到英国后,我就进了伦敦的霍克瑞尔中学读书,并且结交到了许多好朋友,有空的时候,我们还经常一起郊游和逛街。时间一久,我发现英国的中学生特别“阔气”。我所指的“阔气”并不是指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带有许多钱,而是他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从来不还价,哪怕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也是这样,就像我的同桌丹尼斯!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厌倦了伦敦,那你就厌倦了生活。塞缪尔·约翰逊说得对。在英国总有新的东西值得发现,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比如在英国淘书。众所周知,英国的新书很贵,贵的要20英镑到40英镑,即使是比较便宜的也要在十几  相似文献   

3.
苏平 《21世纪》2010,(4):72-72
不久前,内政部移民事务次长伍勒斯透露,他正在推动把“排队”作为移民融入英国社会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他致力把“排队的艺术”列入入籍考试必读的《英国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丁山 《社区》2012,(10):62-62
英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表一项统计数据说,英国人现在越来越喜欢投诉自己的邻居,这类投诉案已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  相似文献   

5.
京源 《社区》2005,(22):36-36
唐先生是华裔英国人,家住英国南部某社区。周末的早晨,唐先生起床后就感到头脑有些昏昏沉沉,他担心自己是感冒了。如今各种各样的流感闹得厉害,唐先生也不敢怠慢。经过电话预约,唐先生知道,他的family doctor——琼斯医生今天在社区医院值班。唐先生穿了件厚衣服,就去社区诊所就诊。说到“family doctor”,国内不少人将其译为“家庭医生”。这一译名既不准确,又易引起误解——有的人就以为这类医生是某个家庭专有的医生。一些词典将其译成“家庭特约医生”,中国人还是不知所云,甚至不少人说,因为西方经济发达,所以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家的专职…  相似文献   

6.
张咏 《社区》2011,(10):60-61
“求求你们,把房子还给我吧!”36岁的英国人约翰·汉米尔顿·布朗面对自家紧闭的大门,只得通过门上一条窄窄的信报口对着里面哀求。原来,一群流浪汉趁布朗先生不在,强占了他的新家。据悉,像这种强占他人空房的现象在英国并不罕见,  相似文献   

7.
美国文学中存在地方色彩,英国19世纪的文学中也存在“英国色彩”:简·奥斯丁的中产阶级婚姻观,狄更斯笔下的童工悲惨遭遇,萨克雷书中的资本主义上层社会,艾米莉·勃朗特的荒原意象和哈代的韦撒克斯的乡村生活,共同形成英国19世纪文学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8.
刘卫 《社区》2009,(24):58-58
虽然身处异周他乡,贸易小组的老郭不改早上跑步的习惯。那天在伦敦商业街的一家酒店“下榻”后,他怕跑迷了路,硬拉上我“作陪”。  相似文献   

9.
李有观 《社区》2008,(30):54-55
49岁的英国人富兰克林在一家管理顾问公司上班,他每晚都迫不及待地赶火车返回苏塞克斯郡乡下的家中,希望能挤点时间摆弄"园艺"。然而,富兰克林的园子里种的不是玫瑰,而是各类蔬菜,这是大约70位邻居们的“菜篮子”。他对这份“工作”乐此不疲:“这件事太鼓舞人心了。”  相似文献   

10.
王玉龙 《社区》2013,(15):58-58
早就听说,英国是世界上二手货市场最红火的国家,特别是那里的“后备箱市场”久负盛名。在英国游玩期间,我有幸游逛了一次那里的“后备箱市场”,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1.
从17世纪70年代起,英语词汇中出现了"Chinoiserie"(中国风尚)一词,标志着英国社会对中国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实际上,当时的英国受荷兰、法国以及中英贸易的影响,从王公贵胄到平民百姓都开始倾慕中国文化,并以收藏和拥有中国货为荣,在一种蒙昧状态中描述和模仿中国文化,最终演变成了18世纪流行于整个英国的"中国热"。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英国价格和工资变迁的动因,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学者研究的热点,各家观点个尽相同,争论不断.其中“新人口论”者认为人口因素是中世纪英国价格和工资变迁的动因,人口数量的增减导致价格和工资的波动;但是这一观点却遭到了“货币论”者的反对,“货币论”者认为货币量的增减和货币的贬值才是引起当时价格和工资变迁的根本原因,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了这一观点.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史学界对中世纪英国经济社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二战”初期,加拿大总理派遣其私人代表金尼赛德秘密出访华盛顿,与罗斯福总统频繁会谈,在英、美之间斡旋,为成功解决影响英、美结盟的英国舰队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加、美在频繁的外交互动中也累积了足够的战略互信,为加、美安全同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英国政府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进行了一场旨在解决城市恶性膨胀、合理规划城市的"新城运动"。它是英国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也是战后应对城市发展问题的需要。"新城运动"在英国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给今天城市建设以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15.
发家热闹的"98便士店" 薛晓平是东北汉子,而立之年,留长胡子,外号"胡子". 薛晓平的履历上,没有任何海外留学记录. 1994年,薛晓平只身去马来西亚,起初靠兜售传统中国工艺花鸟字画维持生计,不少时间是在公园和闹市用几枚橡皮块蘸上五颜六色的国画颜料,给游客写花花绿绿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英国的“1830年代理论家”是一批激进的自由主义者 ,他们鼓吹按照科学原则系统殖民 ,呼吁授予移民殖民地责任政府 ,对 19世纪中期英国人传统帝国观念的转变 ,以及英帝国殖民政策的重大改革 ,起到了宣传启蒙与推波助澜的作用 ,是时代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7.
怀慕 《人生与伴侣》2009,(10):18-20
2009年5月7日,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经过近4个月的PK,34岁的英国小伙儿本·绍索尔击败了全球3.47万竞争者,成为美丽的大堡礁哈密尔顿岛的护岛人。这份工作仅需要他每周工作3小时,半年就能收入7万英镑(约合72万元人民币),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绍索尔何许人也,凭什么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夺得“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这场也许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招聘”中成功的秘诀吧!  相似文献   

18.
梁东云 《华人时刊》2007,(11):104-106
从中世纪开始,在英国年满16岁的孩子就有资格参加一种独特的“成人礼”——一次规划好的欧洲大陆之旅,当然旅程里会有一些特别的安排以考验孩子们是否勇敢坚强,是否会沉湎于享乐与风花雪月不能咱拔。这种方式一直流传至今,而且通过成人礼的孩子也具有了做“绅士”的资格。  相似文献   

19.
试论英国与“冷战”的起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非武装进攻的敌对活动。它发端于战后初期,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关于冷战的起源,学术界一般强调美国的作用而忽视英国的影响。本文在分析战后初期英国与苏联之间矛盾和分歧的基础上,认为英国不仅是实行对苏遏制政策的急先锋,而且是西方遏制苏联的促成者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文化马克思主义"下的一个次级概念,"文化唯物主义"用以定义威廉斯、汤普森等第一代英国新左派所开创的那种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统。它是第一代英国新左派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英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思索的思想结晶,为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