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顺福 《社区》2011,(28):30-30
倪红兰和倪蓝迪是一对亲姐妹。妹妹倪蓝迪是插队知青,同丈夫一起回沪后,和家住嘉定区真新街道新郁社区的母亲同住。动迁时,倪蓝迪和母亲各分得一套住房。为了照顾母亲,也为了筹钱给儿子做生意,  相似文献   

2.
正文学大师鲁迅,从小到大都很孝顺。少年时,作为长子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主动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父亲请医买药等杂务。母亲60大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生日,在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专门邀请演员来家里唱戏。这一天,全家热闹非凡,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一天。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八道湾购置了一套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自返回绍兴,把母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母亲爱吃火腿,鲁迅在上海时,经常寄火腿给母亲  相似文献   

3.
石兵 《山西老年》2010,(8):44-45
从懂事那一天起,我就感觉母亲是恨父亲的,父亲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母亲诟病,母亲一见到父亲,便开始无休无止地指责,小到衬衫上掉一粒纽扣,大到家里添置一套家具,只要是父亲经  相似文献   

4.
公正 《百姓生活》2008,(4):13-14
母亲立下一份"自己去世后绝技配方只传儿子不传女儿"的遗嘱,女儿把母亲和哥哥及嫂子告上法庭,要求平等享有配方使用权。母亲的这一遗嘱是否合法有效?女儿能打赢这场官司吗?家庭接二连三遭变故,母亲外出学艺独创一套绝技配方  相似文献   

5.
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家的整体工业水平尚待发展,而"上海产"的轻纺品等在百姓心目中倍受推崇。有一天,县城商场的熟人告诉母亲,新到一批"上海产"床上五件套。次日,母亲起大早,在专柜排前几名,喜滋滋地买回三套:一套宽幅印有大红喜字的给姐姐当嫁妆;另两套单幅有花卉图案的给我们小哥俩用。这些家纺品花去母亲月工资近五分之一。没曾想,用了一段时间,母亲在手洗时,却发现我们的枕  相似文献   

6.
历数中国的伟大母亲,孟母、岳母、海母,无一不是怪人。她们拥有一套怪异强悍的教育方法。孟子四岁丧父,母亲仉氏含辛茹苦把孟子养大。对于失去父亲的孟子来说,母亲就是他的天和地,是他的唯一依靠。反之,孟子也是母亲的精神支柱。除了"孟母三迁","孟母戒子"的故事也已成为教育  相似文献   

7.
背母亲上楼     
李晓霞 《老友》2012,(8):43-43
我已经是不惑之年的人了,这一次背母亲上楼,却是平生头一次。 我在县城里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新房。新房装修好,乔迁新居后,我就把老母亲从农村接来,想让她在有生之年享享福。由于我家住在项楼,我见母亲走起路来,一步三晃,有气无力,真担心她体力不支,于是,我就提出要背母亲上楼。母亲开始不肯,说这楼确实有点高,头有点晕。还是不上了。  相似文献   

8.
骆海林 《金陵瞭望》2006,(22):62-62
我是江宁区湖熟镇和进村的一名普通村民.我感到物质丰富并不能算什么.关键在于精神也要富有。我在南京市区有两套住房.多年从事建筑劳务也积累了一定财富。但为了年迈的母亲和患病的弟弟.多年来我一直住在老家。我母亲今年80多岁.生活基本不能自理.40多岁的弟弟从小痴呆.时时需要照顾。2000年.我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家担负起赡养母亲、照顾弟弟的重担。几年来.我给年老的母亲和痴呆的弟弟端茶送饭.日复一日.毫无怨言。有人不解,问我:“老骆.以你的条件.完全可以雇个保姆照顾他们啊?”我说:“外人总没有自己人贴心嘛!”为了让亲人生活得更好.我动足了脑筋:痴呆的弟弟喜欢玩.我买来了玩具;母亲出行不便.我买来了轮椅;卫生间距离远.我买来了便携式马桶……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却用行动、孝心感动了亲人.打动了众乡邻。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新鞋     
李增杰 《老友》2012,(1):18-18
母亲80大寿,我送她的生日礼物是一双老年平底皮鞋。一是为聊表孝心,二是为了纪念母亲为我们做鞋的那段艰苦岁月。 我们兄妹6人,自打蹒跚学步、读书、上山下乡,直至参加工作,脚上一直穿着母亲做的鞋。冬穿棉,夏穿单,穿破了,母亲再做;脚丫大了,次年母亲会给我们做新的。记得儿时,每逢新年第一天,我们每个人的枕边,总会摆有一双崭新的棉布鞋。这是母亲为我们准备的新年礼物。鞋底密密匝匝的针脚,  相似文献   

10.
陈皮 《新天地》2012,(2):36-37
一"来,老妈,咱梳梳头,梳一梳精神好!"北京某小区一套整洁的两居室里,35岁的退伍兵杨森扶起95岁的"母亲"支文萍,让老人靠在自己的怀里,一边轻轻地为她梳理着满头银发,一边和母亲唠着嗑。这一幕温馨的场景,每天早  相似文献   

11.
生了孩子后,母亲从老家过来照看。母亲63岁,常年的农活劳累使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背有些驼,耳朵有些背,牙齿也掉了多半。刚来的时候,对母亲的教育很是费了我一番脑筋。母亲在老家带过哥哥家的几个孩子,所以在带孩子的问题上颇有自己的一套,这反而更增加了我教导的难度,好比在一张画过野菊花的纸上再画牡丹,颠覆的难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2.
王志文 《今日南国》2007,(19):76-76
我已经整整40岁了。很多人关心我的婚事,母亲更是盼着早点抱上孙子。但我至今仍然单身,不是我不想成家,而是太爱母亲.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和我生活的女人肯定要爱我的母亲。因为母亲这辈子吃了太多的苦,我不想让她有一丝一亳的不开心。母亲原是上海宜川电子配件厂的普通工人,生了两个哥哥和我。在我13岁那年,父亲因车祸去世,这对母亲是非常沉重的打击。但为了我们三个孩子,她把一切痛苦埋藏在心里,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抚养成人。当时,母亲每月工资30多元,一家四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每月领工资后。总是把钱分成几份,把必须交的水电费、应给我们攒下的学费等拿出来放好,剩下可冷的一点钱用来维持一家的日常生活。为了省钱,她学会了理发,我们哥仨的头发都是她理的。童年的记忆里.母亲好多年都没添置一件新衣服,每天从早忙到晚,人显得非常憔悴、苍老。  相似文献   

13.
我把乡下的母亲接到了城里。我在苏园新区买了一套住房,有宽敞的院落和理想的车库,还狠下功夫装修了一番。现在条件好了,房子越换越大,车子也越换越漂亮了。母亲在乡下操劳了大半辈子,我把她接过来久住,也算尽一份孝心。  相似文献   

14.
母亲年龄大了,就爱唠叨两件事:一是父亲,二是盆景。唠叨父亲是数落父亲的缺点;唠叨盆景是责怪盆景不给她争气,她那么不辞辛劳地养护,盆景却时不时回报她几片黄叶。有一次,为了讨母亲高兴,我顺着母亲的意思说:是啊,父亲年轻时不顾家,又很粗心,而且脾气暴躁好  相似文献   

15.
苗君甫 《社区》2012,(2):63
有了孩子之后,生活的琐碎一下子让我有点无所适从,吃饭也是将就一顿算一顿,常常到小饭馆去凑合。这样过了没多久,我开始发现,我和老公的感情不如以前那么好了,每天为了上街吃什么也要争论半天。想起以前,他是多么疼爱我啊,不管什么事都会听从我的意见,现在为了这琐碎小事,居然和我争得不可开交。心里的失望一波波漫过来,回娘家和母亲说起来我的烦恼,母亲说:"不做饭的家咋能叫家?没有烟火气的日子不叫日子啊!"我听着母亲的话,开始有点感慨。  相似文献   

16.
鲁小莫 《可乐》2008,(6):35-35
母亲视力不太好,看电视时,眼睛会流泪;看报纸字又太小,太模糊。我决定给她买一个MP3。我选了一款外形酷似收音机,带外放功能的。选择带外放功能,是为了少用耳机,保护母亲的听力。我将MP3交给母亲。母亲放  相似文献   

17.
常听有的人说,“等我有了钱,一定给我妈买套大房子。”“过几年领我父母到××转一圈”等等。结果遗憾终生的大有人在。前不久,报上登过一篇文章《母亲,多想陪你坐一坐》,写的就是作者感念妈妈的养育之恩,发誓要挣好多好多钱,买一套大房子,把妈妈接过来享福,过好日子。为了实践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拐杖     
《可乐》2006,(2)
前不久,年近七十的母亲患了严重的胃病,去省城医院做了胃部切除手术。手术后,我们弟兄和妯娌几个商量着要轮流伺候母亲,但是父亲执意不肯,父亲说他能够照顾好母亲。母亲住院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父亲尽心地替母亲擦脸,喂母亲吃饭。为了让母亲尽快恢复,父亲特意为母亲买了一把黑色的拐杖。大概是想让母亲有个好心情吧,父亲把一根根红红的毛线搓成红绳,然后在绳子上缀一些精巧雅致的小铃铛。那时,包括母亲在内,我们都非常不理解父亲这种孩子气十足的举动。一开始,这孩子气十足的拐杖并没发挥作用,因为身体虚弱的原因,母亲无法拄着拐杖行走。母亲唯有放下拐杖,让父亲搀扶着锻  相似文献   

19.
母亲分苹果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他专门作了调查。 在受调查者中,有两位,他们谈及的是同一件小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相似文献   

20.
我的母亲是位60岁出头的农村妇女,她和父亲在乡下种了5亩地。我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家,母亲便被我们接进了城里。为了尽一份孝道,我们总是将家务活尽可能地做完,从不让母亲插手。母亲在初来乍到的日子里总是显得焦躁不安,她常常一个人一会儿站在窗旁观望城市的高楼大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