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詈词描写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楼梦》詈词描写的审美价值黄德烈何谓詈词?晋词就是骂人的话。研究《红楼梦》中的骂人话,是因为署词是《红楼梦》艺术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忽视。同时也因为詈词是一种民俗语言.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我们重视它,研究它,正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现...  相似文献   

2.
电视的自律与他律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可扬 《唐都学刊》2006,22(5):66-68
电视首先是一个他律的存在,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范畴而存在的。它处在整个文化的大系统中,与经济、政治、宗教、哲学等其他社会文化范畴密切相关,决不是一个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系统。电视的他律性体现为它与整个社会文化与文化大系统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复杂的联系。一方面它明显地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影响、制约和决定,它只能在文化大系统的胚胎中发育生长;另一方面,它反过来又影响制约着文化大系统。只确认电视是—种社会文化现象的他律性还不够,必须进一步限定它有别于其他社会文化现象的特殊性,明确它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文化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人们的文化价值观,或称价值观念,是其个性的基本特征之一。价值观念是一种比较持久的信念,它可以确定个人或群体或社会选取什么样的生存形态、行为模式、或交往准则,以及何从判别是非、好坏、美丑、爱憎。小至个人的喜怒哀乐,大至一个群体,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对各种社会现象和生活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作出什么样的反应,以致制订什么样的政策、法令,莫不同其所持的文化价值观有关。从历史上看,美国人的文化并未有过在一个固定的地域持续演变发展的经历。这不仅因为美国社会形成的历史相对说来还比较短暂,而且因为美国主要是由具有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4.
刘军 《探求》2014,(6):59-63
互联网族群文化作为一种亚网络文化现象,对人类生存空间产生了一定辐射和影响。这种文化现象是研究网络文化的一个全新视域,具有不容小觑的现实文化价值。互联网族群化现象的兴起与涌现,反映了社会发展中人的现代性的多元化。在互联网空间内的各类互联网族群,其行为不单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交往场域,互联网族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场景给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选择,它是比社会空间更加合乎心意的交往空间。在这种交往空间中,虚拟生存投射和延伸了现实生存。通过网上与网下的联动,充实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和谐互动",进而实现良性循环的"虚实共生"。  相似文献   

5.
社会风尚的理论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社会风尚的理论探讨社会风尚的俗称就是社会风气,它是以自然现象作比喻的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的生存环境中,有两种不可缺少的气候,一种是自然气候,它由湿度、温度、风力等自然要素构成,对自然气候人们在生理上会直接感受到舒适与否,恶劣的自然气候会使人在生理上感到难以忍受或不舒适。另一种是社会气候,由文化习俗、道德风尚、人际关系等要素构成的,在生活层面的某一时期内社会气候的主要流向,主要特征就是人们所说的社会风尚。它是在一定的时空内,某一跃居突出地位的社会气候所产生的一种文化效应场。它是人们在主观上能…  相似文献   

6.
在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方面,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注重揭示一种文学对另一种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所施于的积极影响和发挥的推动作用。因为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符合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能够为许许多多的文学现象所证明,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影响研究的重点。那么,在某一种文学里,或在它的某些方面,或者在它运动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另一种文学或另一种文化是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引导浅论杜伟文化消费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在繁荣文化艺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当前.尤其需要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文化消费做全面、严肃的审视,科学地把握其发展变化规律,找出存...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以人的活动方式以及由人的活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为其内容的系统。因此,广义文化包括三大子系统:物质文化子系统、制度文化子系统、精神文化子系统。它们各具不同的结构和功能,构成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的文化统一体。企业文化是受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背景影响和制约的一种群体文化。有人说它是“补偿文化”,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不能独立于这种社会物质基础和政治制度,经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状态,无论在蒙昧野蛮社会还是科学文明社会,可以毫不含混地说,它始终伴随着人类;因为既使在史前穴居时代,人们之所以选择洞穴为藏身之所,也主要是基于生态的考虑。只是由于后来生产力的发达,特别是剩余产品或有闲阶级的出现,这种本来十分明确的目标才逐渐变得模糊起来。今天,生态文化的觉醒盖导源于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种种事与愿违的危及人类生存的恶性事件。因此,本文试图对生态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作些考察,希望人类的努力尽可能地合乎人类的目的。1文化起源的一般性质关于文化的起源有种种说法,由于…  相似文献   

10.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法]P刁.本戈齐,D.萨戈一迪沃鲁文化经济学同医学经济学一样,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对于这门SO年代以来取得重大发展的新兴学科,我们有必要弄清它产生的缘由和它构成的方式。本文的第一部分将首先阐述经济学家乃至整个社会,对文化经济现象日益感...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体制并非一种单纯的物质、技术现象,它的建立也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和考察计划体制下的一些特有的文化现象。文章首先分析了计划经济体制及其前提即人性假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计划经济体制及其人性假定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发展模式、思想政治文化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物质生产领域审美文化的本体──技术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文化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经验和所创造价值的积淀,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形成并贯穿文化一切领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不占而喻,审美文化赖以形成的基础是人的审美活动,即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并给自身带来愉悦的精神实践活动。提到审美活动,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传统的艺术活动,因为它的宗旨就是创造美,直接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与之相关,美学史总是研究艺术哲学,对艺术美的规律研究得十分深细。其实,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以对世界的物质实践掌握为基础的。最初,它同对象一实践改造活动完全交织在一起,后来才逐渐成为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3.
杨丽佳 《探求》2001,(Z1):46-47
一、广州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行政决策必须科学化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与体制创新,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为,政府的错误决策或错误的政策导向往往是造成环境破坏和不能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政府权力垄断领域,如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城市规划等领域,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以广州的城市建设为例,尽管自改……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广泛的社会现象,并总是和社会文明携手共进。社会进步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但文化是经济的投影和表征,甚至对经济会起关键作用。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评判标准、市场反差、国民差异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走势入手,全面探索了传统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过曲直。  相似文献   

15.
转折中的文化──俄罗斯当代文化发展机制与方向[俄]Л.Г.伊奥宁俄罗斯的社会结构和行政体系已经崩溃,旧的社会文化正让位于全新的社会文化。这种看似混乱的现象有其自己的逻辑。这种逻辑我们把它理解为从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的转变运动。什么叫单一文化?系统发展了...  相似文献   

16.
刘苇 《社科纵横》2014,(10):59-62
法律文化冲突是法律文化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一种非耦合现象。传统法律文化中独特的"宗族"观念与"无讼"观念成为了当前社会法律文化冲突的根源所在。本文试图更多的从文化这一上位范畴去看待这一冲突,把它视为在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整合现象,而不是单纯地把这种冲突视为两种不同法律文化间的对立或吞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异端伦理文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领域,它与以儒学为代表的正统伦理文化相黜而立,经历了原生、近代清形态。在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途程中.它那片面的执着仍给人一种全面的启示。自从官方出现以后,官方用权力所推行的伦理价值观念也就产生了,它被冠之以正统的美名而发挥着自己的工具作用,维护着整个社会系统的正常运作。这种正统伦理文化在中国封建时代的代表就是儒家伦理文化,它以道德自觉、理性主义和群体本位为理论原则,建构了以“三钢五常”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和相应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学说,为中国的封建文明立下了汗…  相似文献   

18.
人类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物质生活,比任何动物都具有更大的传承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最明显的是从一种社会集团转变成另一种社会集团这种情况,任何动物都不具备这一特征.全人类在行为上是趋于同一的."文化"一词指这种现象的两个方面:在复杂的社会中一般的生存能力,以及特殊的地区差异.文化偏差文化偏差的根源立足于人脑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人几乎能够表达所有的活动方式或解释人类的生活.因为在确定和维持各种社会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因素”,即异质性文化构成的广泛存在,是当今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文化结构的一种特征,它的力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拟以这种文化现象为背景分析跨文化因素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及其整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量的讨论集中于对文化表现材料的反思,尤其集中于对大学文学必修课内容的反思方面,这些反思已被当成新的正统主题。在这方面肯定有着某种非常自然而尚未触动的东西。社会政治事件的变幻,理智和学术主题的演变,无疑能够引起人们对各种新文学作品的兴趣。在文化材料方面,一种保守的正统教条很快就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其社会失去联系,因此,它甚至不能与那些好思的神学家们(从T.S.埃利奥特到阿伦·布鲁姆)反复断言的东西保持内容上的连贯。相反,仅仅通过对这些文化表现材料的不断重新评价,通过个性、传统和道德价值所进行的反复考察,社会就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审视,认清自己可能选择追求的目标。文化——准确地说,因为它是一个自由的领域——总是同目的论的想法纠缠在一起,而目的(telos)却从来没有被完全或详尽地表述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