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时空》2006,2(5):45-47
3月21日,作为我国第一部对劳动合同进行规范的法律草案《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为草案)正式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之前,我国只是在1995年版(1 994年发布)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劳动法》第三章专门用来规范劳动契约关系.《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系内一部重要的基础性法律.在国外,这部法律通常被命名为《雇工权利保障法》,是广大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重要护身符之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法律界人士分析,法案将于今年8月正式向社会颁布,具体实施估计要到明年年初.现阶段对草案如果有不同观点或建议,可以向人大有关机构提出.  相似文献   

2.
《职业》2007,(7)
立法劳动法制建设有望在三年左右基本完成《劳动合同法》作为劳动法制的一部基础性法律,草案已于2006年通过二审。据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透露,2007年6月《劳动合同法(草案)》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进行三审并有望出台。另一部基本法律即《就业促进法(草案)》也已于刚刚结束的第26次常委会进行了一审。此外,《社会保险法》已经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完成了起草工作并报送国务院法制办,按照立  相似文献   

3.
朱红利 《职业》2008,(15):97-98
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该法的正式颁布是我国继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之后又一部极为重要的立法.这部重要的法律,通过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职业》2006,(6):32-33
为了更好地稳定劳动关系,规范劳动合同,保护每一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即将颁布<劳动合同法>.目前,全国人大正在对<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门户网站--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于近日就此对一千多名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和劳动法专家进行了特别的调查,许多专业人士对草案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条例(草案)》出台两方都不满 2008年5月8日-20日,国务院法制办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全文公布.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部法律及其实施条例都采取“开门立法”的方式,在我国的立法史上实属罕见,足见立法者渴望民众认同的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6.
周斌 《职业》2007,(19):33
6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劳动合同法(草案)》时,强烈抨击山西"黑砖窑"事件,并提出要尽快通过劳动合同法,通过这部法律和其他相关法律的实施,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严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王晓望 《职业》2008,(23):17-1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公布,并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劳动合同法》较之《劳动法》具有两个明显特征:第一,对劳动者带有倾斜保护;第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交易成本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8.
《职业》2007,(13)
6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劳动合同法(草案)》时,强烈抨击山西“黑砖窑”事件,并提出要尽快通过劳动合同法,通过这部法律和其他相关法律的实施,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严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强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最高立法机关在现阶段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表示,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立法宗旨,在1994年《劳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0.
周斌 《职业》2007,(34):9-11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出台 [回放] 2007年6月29日,《劳动合同法》在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获得通过.此前围绕《劳动合同法》的订立、出台,争议不断,自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后,立法机关一个月内收到了19万余条意见,这个数量甚至超过《物权法》.2007年8月30日,《就业促进法》在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也获得通过.两部法律都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1.
《职业》2009,(3):29-31
李迎春,资深劳动法专家,深圳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业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委员。著有《劳动合同法案例精解与应对策略》《劳动龠同法律操作指南》《职场法律指南一劳动合同》《劳动合同HR指引:条款拟定与风险提示》等书。  相似文献   

12.
《职业》1996,(5)
开创职业培训的新局面──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本刊评论员我国根据《教育法》和《劳动法》制定的《职业教育法》已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第一部全面规范各类职业教育活动的法律,也是与《劳动法》配套的法律。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中国十年来最重要的劳动立法,经四次审议正式出台。立法过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各种意见针锋相对。董保华教授是此次劳动合同法大争论的标志性人物,他对原有草案一审稿的评价是"贵族法"、"观赏法",  相似文献   

14.
黄乐平  朱茂林 《职业》2008,(2):40-42
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将干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本着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建构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的原则,针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处理周期过长、申请仲裁时效过短和争议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7年通过的第三部关于劳动方面的法律,加上之前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对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部法律的出台引起社会争议,本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对于《劳动合同法》的一些“过激反应”却值得我们深思其背后的利益动因,以及更深层次的发展之困。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已习惯于享受低成本劳动所带来的经济高增长,却往往容易忽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这种繁荣并非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分享,甚至可以说,这种繁荣是以牺牲劳动者利益为代价换来的。  相似文献   

16.
贾文婷  刘建明 《职业》2011,(20):104-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29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引起了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律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它的颁布和实施,意味着中国今后劳动关系的发  相似文献   

18.
张军 《职业》2007,(16)
近几年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因劳动合同中违约金条款而引发的劳动争议越来越多。违约金是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一种主要形式,劳动合同也是合同的一种,但在劳动合同中,违约金是否作为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各国法律的规定不尽相同。有的国家按照合同法的原理认可违约金条款,有的国家则在法律上禁止劳动合同约定违约金,如日本的劳动标准法、韩国的劳动基准法等。我国的《劳动法》只是在第19条中规定,劳动合同必备内容中应该包括"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的条款,未明确规定违约金制度。各地对违约金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规定,例如北京、山东、辽宁等地认为双方当事人可任意约定违约金,只要不违法、不存在显失公平的情况,违约金就可以适用于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上海、江苏等地则将违约金限定于两种情形,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已经打破地域限制,用人单位跨地域经营和用工、劳动力跨地域流动越来越普遍,亟需建立统一的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统一了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下面三个虚拟案例中小A的不同经历,全面呈现了《劳动合同法》中对于违约金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19.
《职业》2007,(25)
六部门联办劳动保障部、司法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央电视台主办,决定自今年9月至12月在全国开展"两部法律"知识电视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两部法律")分别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为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这"两部法律",依法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保护劳动者的合法  相似文献   

20.
李黄珍 《职业》2007,(22):13-15
2007 年6 月29 日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引起了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律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它的颁布和实施,意味着中国今后劳动关系的发展和企业管理面临着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