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雍正帝认为,"治天下之道惟用人,除此皆末节也。"他在选拔任用内外官员上,除首要考察是否清正廉洁公忠勤慎外,还要求官员要有干事的魄力。知县不干事坐五年大牢雍正帝指出,当官的若是不干事或干不了事,人品再好,也不过像个"木偶",是个摆设,起不到治世安民的作用。雍正曾把  相似文献   

2.
的确,对于不少人来说,遇到了雍正,真是摊上了一个好皇帝。雍正十分重视用人问题。他多次说:“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耳!”这个道理不少人都懂得,“尊重人才”的口号也喊了多年。问题并不难在知道用人的重要,而难在下面两个问题:怎么用?该用谁?  相似文献   

3.
一把手是一个领导班子的核心,即使其对班子成员和下属的个人看法也容易不知不觉、或多或少地演变为组织上的用人意见.因此,如果一把手看人具有片面性,后果是很严重的.但现实中有许多一把手喜欢"用一只眼睛看人",以偏概全.有的对部属的某些缺点看得过重,有的对下属爱记老账,有的对下属抱有成见,有的因为下属在某些事情上没有照自己的意思办,就认为下属与自己不一条心、靠不住.  相似文献   

4.
刘黎平 《领导文萃》2012,(22):41-44
以辞职为手段要权一切从一个叫李禧的人说起。这是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的农历九月十一日,25岁的弘历,即乾隆皇帝刚登上清帝国最高元首的位子才八天,雍正永远离开了他的大清帝国也才两个多星期,李禧来找这位新皇帝。李禧是个比较大的官。当时驻扎在北京的八旗兵,按照部队所在地区的方位,分为东西两翼,又称为左右两翼,每翼四个旗,李禧居然管着西翼的三个旗,手里有三个番号的部队,人道是"三旗都统"。李都统这天去找新皇帝,时机似乎不太好,朋友们也劝过他,副都统耿韬说:"大哥,十一日是先帝的灵柩从乾清宫南庑移  相似文献   

5.
与朋友的交往中,难免会遇到不得不说"不"的情况。但是如果拒绝不得法的话,则可能因此失去友情,被人误会。面对朋友,只有巧妙地说"不",才能够免伤和气,不至于在人际交往中陷于被动。美国总统威尔逊任新泽西州州长时,曾接到一个电话,报告他的一位担任议员的朋友去世的噩耗。威尔逊沉浸在悲痛之中。几分钟后,他又接到那人的电话:"州长,我希望顶替  相似文献   

6.
石萍 《科学咨询》2006,(15):59-60
如果没有集中新的音乐观念的矛盾和冲突就不会有一个的稳定的音乐时期的到来,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音乐时期那么怎会有音乐革命者的存在呢?没有音乐的革命也就不可能有矛盾,更不可能有冲突的诞生.换言之,一个音乐时期稳定以后必然会出现改革者来改变一些东西,使新的音乐时期出现.  相似文献   

7.
赖崇明几乎在几个小乡乡长的位上轮了一个遍才被提升为莲花湖乡的党委书记.新官上任,本应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感,但他却觉得心虚气短、举步维艰.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一是莲花湖乡乡长张光远也是在乡长的位上推了几圈磨的人,这同班子换届,书记调走了,他满指望能升任书记,不料想却从外乡调来一个赖崇明.尽管二人以往从无什么过节儿,但一想到赖崇明事实上挡了自己升迁的路,在感情和工作上就热乎不到一块儿.乡长不配合,书记自然就孤掌难鸣.二是莲花湖乡是个穷乡,不仅办事力不从心,就连维持也是捉襟见肘.该乡的穷一因天灾,二因人祸.所谓天灾就是本地西高东低,每年既有早灾,又有涝灾,农业生产很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尤其是性情中人,往往很不能理解千古一人的项羽怎么会完败于贪财好色、流氓习气浓郁的刘邦.道理很简单,领导者之间的斗争不是单打独斗,谁善于识人、谁善于用人,谁才可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但是从世故与人情的角度来看,领导者使用身边的"大腕"往往有天然的难言之痛——当下属熠熠发光的时候,领导者往往会被抢了风头.因此人们感慨,千里马其实是常有的,但是作为领导者却鲜有伯乐的精神气度.  相似文献   

9.
如果一个人不是大才,就要找大才帮忙;如果自 己已经是大才,那也要再找一个大才来出谋划策。刘 备一直很谦让,在曹操手下时甘当老二,让曹操当老 大;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也是甘当老二,让诸 葛亮当老大,基本上都是诸葛亮说了算。如果说刘备 当初甘心奉曹操为老大是没办法,那么他如今以诸 葛亮为老大就是一种很深的智慧了:他要让诸葛亮 做主人,也就是说,不做外人,这样才会使他最大可 能地卖命。  相似文献   

10.
正诸葛亮用人,基本上沿袭的是汉朝"举孝廉"遗风,注重表现出来的"德行"。而好德胜于好才,必有虚伪无能之徒表演的舞台。奉行德治的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极为苛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史学界对他的普遍指责。诸葛亮要求众将群臣"又红又专",如果"专"而"不红",他宁可不要;而倘若"红"而"不专",他却可以将就使用。"蜀汉无大将"时,有着"一颗红心"的廖化不也是作了先锋吗?自古君子真伪不可分,但真才与草包总该分得清。在蜀汉的  相似文献   

11.
多一个人往往多一分内耗 "某工程两人合作在两天内可以完成,如果是四人合作,需要几天完成?"这个问题小学生都会算,即正确答案是一天.但在实际中,正确答案则可能是两天、三天,甚至更多天,这正如人们常说的"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一部机器,零件越多出故障的概率就越高.因此,在机器功能达到要求的前提下,精明的设计师总是力求零件数量越少越好.同样道理,精明的领导在用人时总是力戒用多余的人,力求用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情.因为人多并非好办事,多余的人很可能会无事生非.  相似文献   

12.
魏文侯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君主,善于用人,历史上有好多关于他用人的故事,他任用乐羊攻打中山国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话说魏文侯的时候,中山国国君昏庸无道,魏文侯便想乘机举兵讨伐。在征求了大臣们的意见之后,他决定起用平民乐羊为大将,这个人文武全能,是个人才,惟一的问题就是他有一个儿子在中山国当官。魏文侯召见了乐羊,明白地说出了自己的意图和疑虑,那乐羊拍着胸脯表示,自己决不会徇私情的,公事公办,并且果断表了态,一定拿下中山国。魏文侯很高兴,便调遣5万人马给他,向中山国进军。战事进行得并不算特别顺利,但也很快打到了中山国国…  相似文献   

13.
正判断一个人,要看其"所为",更要看其"不为"。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其实,"观其行",不仅要看他做什么,更要看他不做什么。比如,判断君子和小人,如果只看是否谈仁说义,很可能看错,如果再看一下能否做到不"巧言令色",就会准确得多。这背后的逻辑是,君子一定不是"巧言令色"之人。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判断方法:一个人的"不为",更能显示他的品质和底线。  相似文献   

14.
正一般人都会认为,如果有一天我提出了辞职而被上司挽留,那就说明公司很需要我。如果我选择留下,不仅能加薪,而且能更好地体现我的价值。其实,现实中并不一定是这样,大部分时候你的上司挽留你,也可能只是给你摆了个龙门阵而已,只是为了先稳住你。如果你在公司里是比较重要的核心人物,那么当你提出离职以后,老板的第一反应是目前公司有没有立即可以顶上来的人。如果暂时没有,即使你被上司挽留住了,他也很可能已经在心里琢磨着要找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王令 《领导科学》2012,(23):43-45
任人唯贤,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用人路线.任人唯贤,也是我国优秀的用人文化传统,与任人唯亲相对,常被作为正当、正确的用人方式来提倡.然而,任人唯贤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并有其历史局限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避免任人唯贤思想的历史局限,必须完成其现代转型,使任人唯贤路线的贯彻更具有可操作性,使"贤"自身的内涵与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一、任人唯贤思想的内涵及历史演变 任人唯贤出自《尚书·咸有一德》中的"任官惟贤材",意思是只任用贤良的人做官.不同的时代对"贤"的认知是不同的.何为"贤"?大体来讲,包括德、才两个方面.时代不同,德、才的关系地位也不同,主要有以德为先、以才为先、德才兼备之说.《通典》中提出敦德厉行,"以德为先,才艺为末".明太祖朱元璋说过,"举贤才,必须德行为本,文艺次之"(《明太祖实录》).这些都是以德为先思想的代表.曹操多次下令求贤,他强调,不管门第出身,哪怕被门阀土族说成"不仁不孝"、负"污辱之名"(《举贤勿操品行令》)的人,只要有治国用兵的真本领,都一律加以选用.他是以才为先、不计德行选人用人的典型代表.但曹操处于乱世,情况比较特殊,魏征对唐太宗李世民就说过,"乱世惟求其才,不顾其行.  相似文献   

16.
在一份材料上了解到,某企业一位很有能力的财务部长因坚持原则在年终考核时面临被末位淘汰的境地。据介绍,该部长的低分是由于几个参加考核的代表给他打了零分所致。尽管相当一部分人感到很不公平,但企业主要负责人认为不能违背群众意见.应按打分结果执行。也有的人提出其他一些建  相似文献   

17.
张霞 《科学咨询》2006,(13):51-52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知识老化超快的信息时代,任何人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住脚、不遭淘汰,都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但是,仅有学习的愿望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掌握到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在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中将会一片茫然束手无策,他的学习将会是费时、费力而又收效甚微的行为,很容易沦为新的"文盲".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现代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应该是重视学习策略的传授,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高效率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8.
领导者用人的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活动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领导行为与领导目标之间存在着间接性的关系,即制定和规划目标的领导者本人并不是目标的实现者,相反,他是依靠用人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目标得以实现的.于是,领导活动的这一特征就集中体现为以如何用人为核心的艺术化过程.因此,如何鼓动和激励下属自觉地实现组织目标,便成为领导活动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最重要的特征.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那些事事都身体力行的领导者并不是优秀的领导者,领导目标依靠下属来实现是领导活动最为重要的一种特性.第二,一个不懂得用人艺术的基层领导者也注定成不了一个优秀的高层领导者,因为领导过程中的用人艺术,并不因行政层次的高低而不同,领导的用人艺术从本质上来说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9.
宋太宗打算任用吕端当宰相,私下里跟一些朝臣征求意见,听到的是一片反对之声,理由是吕端这个人太糊涂,不堪大用。太宗困惑了,他想知道吕端糊涂在什么地方,于是知道了下面的事。有一年,吕端刚被提拔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上朝时从一群文武官员前经过,一个小官似乎对他的能力很不服气,于是对着他的背影轻蔑地说:这个人竟也当了副宰相了?吕端的属下听到了,很是气愤,就要去追查那个人的姓名。吕端制止了他,说:"不要去问了,你查清楚了我就知道是谁了,而我一知道肯定不会忘,着意地去报复对我来说是肯定不会的,但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涉及他,撞到我手里,想做到公正对待也一定很难。所以,还是不知道的好。"  相似文献   

20.
在用人上易"一言九鼎""程序空转"让用人制度形同虚设 这是一起荒唐的诈骗案.山东省齐河县警方在侦破一起案件时发现,只有小学文化的无业游民时国祺雇人仿冒县委书记的签名,竟让33人顺利进入该县各党政机关工作.虽然骗术不"高明",但骗子却成功地钻了回"一把手"说话"顶用"的空子.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一把手"在用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面仍有不小的空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