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党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的整合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现代中国将"一盘散沙"的乡土社会整合为一个高度组织化的政治社会,得益于政党向乡村的延伸和渗透。正是在"政党下乡"的过程中,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成为政党组织网络中的成员;无政治的农民具有了政治意识,动员到了党的目标之下。由此,将一个传统的乡绅社会,改造成为一个现代政党领导和组织下的政治社会。对于现代中国建构中的乡村治理来说,政党整合发挥着政权整合所不能够发挥的作用。党组织成为乡村治理的权力主体,它是对传统乡村社会精英治理体制的现代替代物。与此同时,随着新兴精英的权力化,会产生"脱草根性"的问题,为此需要扩展其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2.
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中的道德整合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组织与公民社会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公民社会的道德性和整合功能为民间组织的道德整合提供基础和依据.在现代公民社会中,民间组织道德整合功能的外在表现是扩大社会公益供给、弘扬职业主义精神、担负弱势群体救助、推进民主政治发展、创造社会资本、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等.其道德整合功能通过民间组织成员的规范、教化、引导、激励等方式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间组织的兴起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转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郁建兴  吴宇 《人文杂志》2003,(4):142-148
中国民间组织的"暴发式"增长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和争论.作为对原有分析取向-市民社会与合作主义-的修正和补充,"国家在社会中"这一新取向为我们解读中国当前的民间组织现象提供了可能性.新时期中国民间组织从国家中分离出来的同时又在以新的方式与之建立起连接,这一连接的本质是双方基于合法承认基础上的互动,它表明国家和社会正在通过交换界定相互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徐勇 《东南学术》2006,21(4):16-27
本文认为,在当今"回归国家"的学术热点中,一种是向传统国家回归的价值取向,一种是重视国家研究的政治学分析框架.根据这一分析进路,应该着眼于现代国家建构的研究.相对于传统国家的现代国家具有两个基本特性一是民族-国家,一是民主-国家,前者是现代国家的组织形式,以主权为核心;后者是现代国家的制度体系,以主权在民为合法性基础.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现代国家建构中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的非均衡性,及由此引起的政治整合和文化整合的矛盾.认为依靠历史记忆和"祖先崇拜"的国族建构并由此向传统国家回归的思路既不现实,更不合理.对于处于现代化全球化浪潮中的当今中国来说,更主要的任务是建构一个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相对均衡的现代国家.  相似文献   

5.
以近代西方国家的产生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证明了农村公社作为相对原始的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同现代国家存在的根本性差别。研究明确生产组织形态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论证村舍生产方式同集体主义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比较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差异,论证个人主义同现代西方国家的天然契合性,同时也指明了地区环境对生产组织形态和社会形态变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传统国家的统治机构与乡土社会是彼此隔离的,乡村社会处于自治状态,远离政治权力的支配.随着现代国家的出现,国家权力的触角开始全面向乡村社会渗透,包括对乡村场市的控制.1949年后,国家为掌控资源,借助统购统销制度和人民公社体制全面介入农村集市,把历史上的自治场市变成国家统合乡村社会的工具和手段.改革开放后农村集市的发展使得市场力量蓬勃生长并逐渐约束政府的行为,国家对集市的绝对控制让位于规则制定和秩序引导,从而对乡土社会的整合由国家的单向强制整合逐步走向国家整合与市场社会自我整合的互构.于是,集市的变迁透射出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渗透与整合历程.  相似文献   

7.
与经济体制从传统向现代的发展相适应 ,集体主义观念也应该从传统发展到现代。应该从否定个人利益和价值的片面的集体主义 ,发展到肯定个人利益和价值的全面的集体主义 ;从局限于狭隘群体的狭隘封闭的集体主义 ,发展到超越狭隘群体的普遍的开放的集体主义 ;从缺少“守法”规范的与法分离的集体主义 ,发展到以“守法”规范为基础的合法的集体主义。目前人们所倡导和建立的集体主义 ,不是传统的集体主义 ,而是现代的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8.
浙江政府与民间组织的互动机制:资源依赖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间组织取得快速发展.民间组织与政府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互补作用.本文运用资源依赖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框架,考察浙江政府与民间组织的互动机制.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目前政府与民间组织的非平衡依赖关系,并提出构建未来政府与民间组织基于公民公共服务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学看来,企业是一种规范个体行动的集体制度,它试图在企业成员的个体主义行动 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集体”目标,因而实际上存在着个体行动与集体目标之间的矛盾。尽管作为经济 学理论关注对象的正式组织试图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把个体目标下的个体行动汇聚到集体目标之下,但个体 目标与集体目标并不必然相同。这就可能致使个体的自主性遭到压制而降低了企业的效率。而现代企业制 度恰恰缺失集体主义情景,致使员工的个体目标与企业的集体目标相异,既无法使个体行动成为集体性的 个体行动,更无法降低对个体行动的压制而充分发挥个体的自主性。从而,尽管经济学理论认为现代企业 制度能够安排出生产的高效,但在社会学视野下“现代企业制度”却暴露出自身的效率困境,以及困境根 源———集体主义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有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不仅具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动态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100多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和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华夏文化。正是这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给山西留下了丰富、古朴、厚重的宝贵文化遗产,并且构建了山西丰厚而又独特的“黄土文化”特色。在新时期,重新建构山西文化并进行合理的整合,对于山西“走向世界”、扩大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我国的现代国家建构面临着民族国家建构和民主国家建构两大历史任务;自新中国成立,民族国家建构目标基本实现以后,努力完成民主国家建构、实现国家民主化就成为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首要任务。因而,以国家民主化为重要目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不但不会危害国家政权建构和损害各主流社会阶层利益,还是巩固现代国家政权、保证各主流社会阶层长远和根本利益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具有不同于西方非政府组织的特殊路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民间组织的迅猛发展是市场与政府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最具代表性。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育过程中,市场力量起基础性作用,但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政府力量的扶植与推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育和发展的实际过程表明:在引入政府力量,促进农村民间组织迅速发展的同时,逐步增强其内生性,促进其内源式发展,是中国农村民间组织的一条合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政党与民间组织是现代政治生活的基本运作主体,对培育健康、有效的政治生活形态具有积极效应.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政党与民间组织在利益整合区间、目标取向、结构体系、意识形态、资源空间、立场取向、产生时间、功能形态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同时,两者也存在共通要素:民间组织与政党具有功能互补性,处于非零和博弈状态.  相似文献   

15.
法律援助资源是政府履行法律援助责任的基础和前提,包括人力资源和经费资源两大部分。法律援助资源供需状况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收入状况、可挖掘利用的社会资源、法律援助需求层次、人们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程度、经济困难标准的认定等因素影响。青海法律援助资源供需状况在总体上表现为供需失衡、供不应求,资源总量不足和局部浪费同时存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调配与整合,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社会资源,是缓解当前法律援助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思潮为脉络,以现代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史为轨迹,论述了民主政治是构成国家的基本政治理念;中国社会至今仍面临着现代国家的解构(去全能化国家)和建构(界定国家职能范围)的双重任务.界定政府职能,区分公私领域及第三领域(生活领域),构建市民社会自治,还权于民,这是中国政治未来的基本走向,这些现代国家理念对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欧树军 《社会科学》2023,(4):98-109
对“原初国家”的各种解释往往难以继续适用于现代国家。理解现代政治的兴衰,重要的不是探究现代国家的第一因,而是探究现代国家的构成。在政治学的不同视角下,现代国家的构成模式不同,国家性及其维系纽带也不同。制度视角和结构视角侧重现代国家的外在手段:国家如何站在最高处,垄断包括物理暴力和物质工具在内的外在手段,建立相对于社会分工的政治分工,形成相对于社会组织的权威性、自主性;理性视角和文化视角侧重现代国家的内在理由:国家如何建构权威的中立性,谋求支配的正当性,塑造自身的能动性,以及国家就此遭遇何种挑战,国家为什么并不总能站在最高处。这四种视角共同塑造了现代国家构成的问题域,使之成为理解现代国家及其国家性变迁的出发点。它们彼此之间的融合、竞争和冲突,推动着人们对理想政治秩序的构想与构建。  相似文献   

19.
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完善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准和市民社会的成熟标志.近代中国民间组织在晚清北洋政府权威软化时,承担了较多的公共事务,并在实践中促进了组织结构和观念的变革.然而受到专制文化和民间组织领导层软弱的制约和束缚,近代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面临着重重障碍.因此,如何限制政府权力的肆意扩张和增强民间组织的内在质素,是一项有待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社区民间组织发育的“内外交加”困境是在由单位制时期向后单位时期转变的宏观背景下发生的.通过对X社区安全自治管理小组在成立和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分析发现,这些“内外交加”的困境表现在:社区民间组织存在着组织资源匮乏、组织权威失效、社会认同度低下等方面.而社区民间组织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对社区民间组织发育的忽视、社区民间组织自组织化的“弱视”以及社区居民对社区民间组织的漠视.要突破这些制约因素,就必须在政府层面上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系统规划及相关制度建设,以提升与社区民间组织“合作共强”的能力;在社区民间组织层面上,要规范其活动行为以增强组织权威;同时还要动员各种社区力量参与到社区民间组织中以改良其发育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