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冒伪劣商品为什么屡禁不止,且有日益猖獗的趋势呢?本文认为:利益驱动与道德的沦丧是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制假售假的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利益群体,即制假者、售假者和买假者(特指知假买假者),他们的行为形成的合力导致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是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分离,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分离,是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治理不力助长了假冒伪劣商品的产生和泛滥。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力度的含义,并构造了有效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模型。通过分析政府、企业、消费者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过程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建立了管理部门检查力度模型及消费者投诉模型,提出了加大打假力度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多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有效治理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使打假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本文根据假冒伪劣商品的特点,对其进行了归类分析,并通过构造相关的经济分析模型,诠释了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机理及其泛滥的制度原因,估算出了假冒伪劣商品给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失,并运用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定性地给出了政府“打假”费用投入的最佳规模。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市场随之繁荣。几乎与此同时,假冒伪劣商品也在市场上相继出现,尤其以消费品市场最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上出现、存在甚至蔓延,这除了因改革过程中,国家宏观措施一时尚难尽配套以外,还与市场上各行为主体的行为直接相关。笔者试从市场学的角度分析假冒伪劣商品的市场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参考对策,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早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而居民居住分散,制假售假行为又隐蔽,客观上,使有关执法管理部门的整治行动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居民上了假冒伪劣商品的当之后,不是不知向谁投诉,就是投诉点太少,维权成本过高。因此,消费者往往忍气吞声,无形之中也助长了制假售假行为。  相似文献   

6.
易言玫 《社区》2011,(25):13-13
近几年来,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早已成为社会一大公瓮而居民居住分散,制假售假行为又隐蔽,客观上,使有关执法管理部门的整治行动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居民上了假冒伪劣商品的当之后,不是不知向谁投诉,就是投诉点太少,维权成本过高。因此,消费者往往忍气吞声,无形之中也助长了制假售假行为。  相似文献   

7.
时下,有一种说法,叫做:“假货越打越多,劣品越击越劣。”这种说法固然偏激、夸大,甚至是一叶盖全。但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中屡打不止、屡击不止的事实,说明这种看法也不无道理。目前,岂止商品中有假冒伪劣,就是文凭甚至专家,由于审查把关不严,个别的也有假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头脑里还没有假冒伪劣产品的概念。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许多生活品必需品都是凭票证供应,“排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匮乏的商品供应使购买力很难实现,而一旦购买力能够转化为现实的商品,人们也不会对商品的质量和性能作更多的奢望和抱怨,更不会去鉴别什么是假冒伪劣产品。 1979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生产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商品的品种、花样、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人受金钱利欲所驱动,把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当作发财致富的捷径,商品的品种多、数量大、范围广,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形象,侵犯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有的商品还危及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而一些地方查处进展缓慢,打击不力。有的地方甚至把“打假”变成“假打”,放纵了犯罪分子。因此,要健全打假工作机构,组建打假专门队伍,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树立全民打假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活动,予以坚决的打击,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创期,在新老流通体制过渡之机,流通秩序存在着五大弊病,损害了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利益,急待根治。 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已成一大公害。据中国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假冒伪劣商品排列于我国十一大社会病之四。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94十大投诉热点中,有五点涉及商品(服务)的质量问题:如粮油质量欠佳,米发霉、面黑粘,食用油掺有橄榄油;假种子、假农  相似文献   

11.
假冒伪劣商品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可谓深恶痛绝,打击假冒伪劣是每个消费者的心愿。目前,我国各级消费者组织已基本建立,消费者投诉案件也逐年上升,这表明我国消费者在权利保护意识方面已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国务院于日前专门成立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国打击侵权假冒伪劣工作。领导小组由王岐山副总理任组长,包括29个成员部门单位。在此基础上,各地方也要陆续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责任落实到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打击侵权假冒伪劣工作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13.
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重要前提是信息不对称;它的关键特征就是它同信号传递、监管的不完善相伴而生。利用退款保证制度,可以避免商品交易中“逆向选择”现象的发生,提高市场效率,从而抑制假冒伪劣的发生和改善市场均衡的类型。“寻租行为”源于信号传递、监管的不完善,导致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的失职;加强对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和失职行为的查处,有助于长期抑制假冒伪劣活动。  相似文献   

14.
当今,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稍有疏忽就会上当受骗。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将会保您不上当或少上当。 一是不买流动商贩的商品。这种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商品出现问题无法追查。二是不买“三无”商品,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社区》2006,(5)
“某某教你”不应成为安全防范的社会常态常在电视和其他媒体上看到某某专家教你如何识别假冒伪劣烟酒、奶粉;某某专家教你去识别有毒的蔬菜、注水的牛肉、猪肉……往年3.15前后,这些节目尤其常见,而这些防止假冒伪劣商品害人应急措施,并不能作为安全防范的社会常态,不能取代有  相似文献   

16.
原因高额利润;地方保护主义;质量意识淡薄;回扣;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监督管理欠缺力度.危害给广大消费者带来经济利益的损失,更严重的是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浪费了大量资源,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可能影响到国家形象;假冒伪劣商品也毒化了社会风气.对策措施建议全民行动,联合打假;突出打假重点;完善市场法律制度;依法打击;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加快经济发展,铲除假冒伪劣商品生存的土壤;抓好消费者教育,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从市场经济发育历程、政府职能与行为、法制建设、地方保护主义、产权制度、行政性垄断、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的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和利益驱动等方面探析了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市场失序和混乱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日子,两位消费者“购假索赔”的行动震动了大江南北,震动了整个商界。他们是北京的王海,上海的杨名。他们的行为引起社会舆论众说纷纭,但他们的实践客观上给当前的打假工作以崭新的启示。 众所周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颁布一年多了,我国各级消费者组织也已基本建立。然而,我们身边的许多消费者在“假冒伪劣”商品面前,往往是上当受骗之后,自认倒霉或仅是发发牢骚而已。这种宽容便姑息和助长了“假冒伪劣”,使其肆虐发展,无所忌惮。对“假冒伪劣”商品的宽容,其实质是对广大消费者的坑  相似文献   

19.
美国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很多,大到总统专机的零部件,小如婴儿奶瓶,涵盖吃、穿、用、行各个方面,应有尽有。有人估计,仅仿冒品一项,全美年营业额就达3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国家相继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等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并连续几年开展“三·一五”消费者权益保障日活动。这些法律、法规和活动,对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的漫延,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打假”已成为现今人民群众关心的一大焦点。但明文规定的法令、法规和声势浩大的“打假”活动,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假冒伪劣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发状态具有极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