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白雪 《当代老年》2009,(8):10-11
你会吃吗?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个问题无疑是在开玩笑。但是,“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这个人们每天都要遇到和解决的问题,却没有多少人在意它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与自己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相联系。专家指出:按照经济发展分析,“吃”分为三个阶段,先是“吃饱求生存”,然后是“吃饱求美味”,最后一个阶段是“吃好求健康”,真正要走向第三个阶段,我们还需要努力。  相似文献   

2.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世界杯?传媒做了各种解释:“世界杯是一个足球创造的节日”;“足球是阳刚的、激情的、健康的”;“足球是人类攻击本能的一种转移”……这些解释看起来振振有辞,我却不以为然。在我看来,痴迷世界杯,说到底不过是一种消费行为而已。按照消费主义的逻辑,一个人要获得认同感,要显示自己的社会阶层,就是要看他在消费什么和如何消费。试想,当世界杯已经被设定了前述那些品格时,恐怕没有任何男人会不心往神驰,也没有任何男人敢于宣布自己是不喜欢世界杯的,因为那无疑是等于承认自己是阴柔的,是落落寡欢的,是缺乏男子汉气概的,这等…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得好:“会花钱才会挣钱”,同样,理财的目的不是为了“节约、省钱”,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财是为了促进消费.促进合理的消费。“花钱”不是罪过,合理地花钱是一种好的习惯,相对而言“能省则省”与”有多少用多少”都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4.
“花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人有多大胆,就贷多少款”,打着这样的口号,贷款买房买车,被称为城市“负翁”的按揭一族,似乎已成为这一个社会潇洒生活方式的示范群体。社会学家分析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触摸到小康的生活水平,超前消费无需动员,无需宣传,无需榜样力量的感召,便水到渠成地来到我们身边。大到商品房、汽车,小到家电,都可以通过贷款的方式买了再说,用了再说。有了个人贷款,你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的消费计划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变为即期消费。不经意间,城市“负翁”  相似文献   

5.
"月光光,照地堂;年三十晚,摘槟榔."这首广东方言歌谣,流露的是对细水长流式小康生活的向往.时过境迁,曾几何时,"月光光"成了个人消费方式的代名词,它指的是每个月都把自己当月的收入消费精光,进而,又演变出一个新兴消费群体的"雅称"--"月光族".  相似文献   

6.
身处经济浪潮社会,如今的老人过日子是越来越会精打细算了。时下,悄然兴起的“拼客”消费,与多年前风靡一时的“AA”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拼”的内容已涉及到生活领域中的多方面。耕老人的“拼客”消费,其实是一种更节俭、更实用的生活品质。请看一位“拼老人”的省钱故事。  相似文献   

7.
你知道会么是“工作监狱”吗?如果你不知道,那就让格罗拉·杜恩来告诉你吧。这位《使生活更有意义》的作者是这样描述“工作监狱”的:在这里,工作是枯燥无味的,你怨恨它,你有一种陷入圈套的感觉.但你却无法离开,恐惧、失望和挫折感充斥着你的内心,但你却得不到解脱。  相似文献   

8.
按照统计学的观点,有多少“剩女”,就应该有多少“剩男”,可现实中我们只看到心急火燎找男人的优秀女人,那些单身的优秀男人们都躲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9.
清埙 《当代老年》2007,(10):35-35
世人大多认为:人老了自然也就返璞归真了,所以民间对老人有所谓“老小孩”之称。然而,现今的老人“出场”却越来越“虚伪”了,生活得越来越累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些老人的生活,与他们来一番全方位的接触。  相似文献   

10.
男人的确是非常复杂多变的“动物”,碍于面子,有些性秘密,男人永远不会告诉心爱的女人。比如,他们很在意自己的性能力;期待女人爱抚他们的敏感带;不能忍受意外事件的发生,否则会造成他的性恐慌……不过,男人的秘密并非没有破绽可查,无论有多少假象,只要你爱他,就可能找到他的法门。在我的婚姻中,我就一直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所以我们一直亲密如昔。  相似文献   

11.
以省钱、节约为宗旨的“拼客”消费引领了一股新的时尚潮流,这种类似于“AA制”的消费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年人的加盟,且衍生出众多“拼法”。拼车、拼房、拼吃、拼玩、拼贿等众多“拼”消费已成为都市青年人的另类时尚,“拼”的项目几乎覆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他们认同“花钱少,办事多”的生活方式,期待用最小的经济成本追求全方位的品位生活。随着都市“拼”客一族逐渐发展壮大.他们在创造节约消费文化的同时.也给城市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本研究于2009年1月以杭州、宁波两地的上班青年为研究个案。通过对9人深度访谈和852人问卷调查,描述了上班青年拼客消费的现状。分析和解释了“拼客”消费呈上升趋势的原因和弊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导刊》2012,(21):30-31
有这样一群父母,他们的年龄大都四五十岁,多年来和独子独女生活在一起。然而当他们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开始憧憬未来的时候,一场意外却夺走了孩子年轻的生命。从此,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楚当中,他们自称为“失独者”。  相似文献   

13.
靳静  杨生文 《职业》2016,(16):6-7
在唯美集团,有一批他们当做“宝贝”的“砖家”。他们可能学历不高,有的甚至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们对艺术有特别的天赋,特别的感觉,是唯美企业管理者眼中的大专家。  相似文献   

14.
“文明家庭“活动在上海开展已有20年了。如今,那些成了上海新居民的外国人,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了创建“文明家庭”的行列。他们中有许多人,在离开上海回国时,会郑重其事地请求居委会允许他们带走家门口的那块“文明家庭”的铜牌,说这是他们在上海生活的最珍贵的纪念……  相似文献   

15.
“我去年曾经对200多位企业家的第二代进行了一个调查,发现至少有60%左右的‘富二代’过着奢华、高消费的生活,他们依托上一辈的财力仅仅满足于开好车、住豪宅,痴迷奢侈品的消费,与生俱来的富足。使他们对宽容和感恩理解得不多,对勤勉与节约实践得很不够。”.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上的情缘,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风筝,如果能够重新飞上高空真是又省力又浪漫的事。但是,事实上又有多少风筝从天上掉下来呢?世界总有发生“情障”的现象。发生“情障”的人,孤苦伶仃,疼痛万分,网络便是他们最好的避难所,而对在网络那一端似曾相识的人来说,就等到了这百年难遇的网上情缘。“情障”上网纯粹是一种偶然中的偶然,但是,我们姑且这样去想一个问题: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的空虚寂寥、无所事事,或者匆匆忙碌,百忙中的偶然“失足”,这都是一种“情障”——网上的虚拟信息,连对方是男是女都没有弄清楚,却被人等到了,发展了,爱上了——…  相似文献   

17.
他们本应在家乡安享晚年,却要离开故土,落脚异地;他们本应和儿孙享受天伦之乐,却要时刻畏惧城市生活的陌生;他们本应在田间品味悠闲,却要独自守望一份淡淡的忧伤与孤独……他们被称做“老年漂”或“漂族老人”。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316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8%的人表示身边存在“老年漂”现象,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丧偶、离异老人走出单身生活找到新的伴侣,开始新的生活,是一件好事。但如今一些老年人由于种种原因。只要两个人合得拢。不履行婚姻登记,就开始同居生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叫“搭伙过日子”。说聚就聚、说散就散的方式,看起来省事、方便,不动声色,可实际生活中却往往会给老人惹来不少麻烦,也不利于婚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1957年年初,费孝通先生写了《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文章中说,当时尚属“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但他期待不久将是春暖花开时节。然而期待落空了,他们迎来的却是“急风暴雨”式的“不平常的春天”。就在那个春天,多少精英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他们遭逢厄运,后半生沉沦,很少再有作为,大好年华,付诸东流。想起事情缘起,往往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20.
在孩子心目中,自己的妈妈是什么形象呢?在一场作文比赛上,在众多10岁小考生的笔下,妈妈成了“会计师”,计算好了他们的每一分钟,生怕他们会多玩一会;妈妈成了“变色龙”,考了满分睡着了都会笑醒,考差了就会大发雷霆;妈妈成了“母老虎”,每次出去玩总被准确地堵回来;妈妈成了“河东狮吼”,看一会儿电视就会发作;妈妈成了“如来佛”,做任何事都逃不出她的“五指山”……显然,妈妈被“妖魔化”了。事实上,“妖魔化”妈妈不仅仅存在于一个地方,在全国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到底是妈妈怎么了,还是孩子怎么了,抑或是……3000小考生“妖魔化”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