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江接受招安后,到底有多少人跟着他去东京?一九七五年的讨论中,有的文章说,在梁山农民军中,“当下辞去的,也有三五千人”,跟着宋江去招安投降的,却只“有五七百人”。以此来证明投降主义的不得人心。一直到最近,又还有文章以此为例子,说明《水浒》作者现实主义地描写了梁山泊内部反招安、反投降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自新版水浒全传问世以后,引起了若干问题的爭論。爭論主要是集中在“宋江形象的塑造”、“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和“宋江等受招安后征方臘”三个問題上,而以宋江形象的塑造为焦点,因为“受招安”和“征方臘”兩个问题都与宋江这一人物的性格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有的認为水浒在上述三个问题上大大失敗了,有的坚持宋江是典型的正面人物,宋江的受招安是为了御外侮,是反映了宋江的爱國思想。这两种看法都不免片面,都不免把对水浒的評价和对宋江的評价混同起来,而且都有脫离作品所描述的內容的傾向。李騫同志虽然是从兩面性來分析宋江,但他由于没有把握住作者的哲学指導思想,因而虽接近了问题的实质,仍旧把結論導向错誤。也有人认为水浒作者的创作指導思想是爱国  相似文献   

3.
凡是投降派都是“以屈求伸”的反革命两面派。他们打着革命旗号,钻进革命队伍,大耍阴谋诡计,干着叛卖革命的罪恶勾当。《水浒》中的宋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上梁山后,每当在战场俘获宋朝反动军官或遇朝廷要人时,他一面“纳头便拜”,一面立即表白,“小可宋江”是“权借水泊里随时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寥寥数语,活画出了宋江这个阴谋家、野心家的狡诈嘴脸。“权借水泊避难”,是宋江这个狂热的功名利禄之徒,“官爵升迁”的一条途径。北宋  相似文献   

4.
<正> 怎样评价《水浒传》中的招安,是对《水浒传》一书及其主人公宋江如何评价的关键。多年来大家对《水浒传》和宋江评价上的分歧,主要在于对招安问题看法的不同。所以,这一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本文根据百回本《水浒传》,对招安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一、《水游传》为什么写招安要评价招安,就必须弄清为什么写招安。《水浒传》中,有一条明晰的发展着的思想线索,即由反朝廷而御外侮而大一统。它体现在结构上,则是起义上梁山、受招安征辽和打方腊三个组成部分。活动在书中的主要正面人物,是以宋江为首的108位“草泽”英雄。  相似文献   

5.
《水浒》中宋江这个“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的野心家,根本不是什么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而是混进农民起义队伍中的地主阶级代理人。正如毛主席最近指出的:“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叛卖梁山起义军,“一心只要招安”,甘心充当宋王朝的忠实奴才,并不是偶然的,反动透顶的孔孟之道是他搞投降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水浒”,是描写北宋末年一次农民起义的故事。宋江,是这次农民起义的首领,而在作品中又是被主要描写的人物。因此,宋江问题,关系着整个“水浒”这部作品问题,关系着作品中所描写的农民起义这个事件问题。宋江同鲁智深、李逵、武松等一样,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是“妇孺皆知”的。宋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说法不一致。有的说,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他领导梁山泊起义农民所做的事情,完全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不是为了别的。一开始就在封建统治政权之中当小吏,他盼望着一步一步爬上去,目的在於更多的为封建统治阶级出力。由於某些“奸臣不?”,被迫走上梁山。上了梁山,反“贪官污吏”,在於建功立绩,以达朝廷“中用”,好来向他们“招安”。由於他的积极追求,结果受了“招安”。受了“招安”以後,一连  相似文献   

7.
“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毛主席这段指示深刻地揭示了宋江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就是搞投降,搞修正主义。一宇之易,从根本上篡改了梁山农民军的政治路线,也从理论上修正了他们的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指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子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对《水浒》的批判,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明确指出了宋江搞投降主义的真面目,为我们从根本上分清《水浒》中两个阶级的对立、两条路线的斗争和两种相反的道德观念指明了方向。招安与反招安的斗争,反映了梁山起义军内两个阶级的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9.
《文史哲》1975,(4)
《水浒》是一部歪曲农民起义,歌颂投降派的反面教材。宋江这个“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的地主分子,钻进梁山农民起义军内部,排挤晁盖,篡夺领导权,推行投降路线,最后葬送了梁山革命事业。宋江这个反面教员是宋元时期的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进行“招安”活动的产物,是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10.
晁盖与宋江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又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相似文献   

11.
《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书中的主角宋江,是一个典型的投降派。他举的是“替天行道”的破旗,念的是“忠义双全”的儒经,弹的是“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的滥调,追求的是“官爵升迁”、“青史留各”的幻梦。但是,建国以来,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在古典文学研究中,关于《水浒》和宋江的许多评论,却竭力掩盖《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本质,百般美化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其中有一  相似文献   

12.
一、临安瓦舍的创建。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京师和中原一带百姓亦大批向南方移民,如《冯玉梅团圆》话本所说:“其时东京一路百姓,惧怕鞑虏,都跟随车驾南渡。”其中也包括各类伎艺人和杂剧演员,如汴京瓦肆伎艺人“小唱李师师”,靖康难后就流到浙中、湖湘一带。南渡之人有很多聚集在南宋皇帝的驻跸之地临安,摹仿东京之制开设市肆店铺,如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食店”条载:“都城食店,多是旧京师人开张。”又“市井”条载:“是时尚有京师流寓经纪人市店遭遇者,如李婆婆羹、南瓦子张家团子。”高宗退位后,还曾在市井中点集汴京食品与旧臣分尝。流寓临安的伎艺人则又仿照东京之制创立瓦舍勾栏进行演出。《咸淳临安志》卷十九载:  相似文献   

13.
以北宋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水浒》,极力美化和歌颂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是一部绝妙的反面教材。由于这部书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实行招安这种反革命策略的需要,一时颇受他们的欢迎,使之在社会各阶层广为流传。所谓“牛鬼蛇神,至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中的宋江,根本不是什么农民起义的英雄,而是一个十足的统治阶级的奴才。从踏上山寨那天起,他就安下了“专待朝廷招安”的坏心。他与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饱狗与饿狗之间的斗争。高俅投靠“九大王”即后来的徽宗皇帝,官运亨通,爬了上去。而宋江在爬的路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的指示,如一支利剑,击中了《水浒》的要害;似一面明镜,照出了宋江的原形;象一盏红灯,为古典文学和其他各  相似文献   

16.
在《水浒》第八十五回,作者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宋江受招安后,奉诏去征辽。一路上浩浩荡荡,连破檀州、蓟州几座城池。辽主耶律辉慌了手脚,便派大臣欧阳侍朗带着大批金帛、彩缎、名马到宋营中以高官厚禄说降宋江。宋江听了无动于衷,吴用听了却低头不语。宋江问:“军师何故叹气?”吴用道:“兄长以忠义为主,小弟不敢多言”,踌躇半天才说:“若论我小子愚意,弃宋从辽,岂不为胜?”宋江当即拒绝说:“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作者为何突然花费笔墨,写这样一段情节?仔细一想,不难发现其中包藏着  相似文献   

17.
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指出了宋江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真面目。鲁迅先生也正确地评价过《水浒》:“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  相似文献   

18.
略论宋江     
“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的需要,一心把宋江变成同孔丘一样的一块打人的石头。他们故意歪曲毛主席的评论,离开小说,对宋江这个形象作了歪曲的评论,全盘的否定,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他们根本无视这样一个历史现象:尽管宋江最后受招安了,但是,一些起义农民的领袖或自称为宋公明,或被拥戴为宋大哥;几百年来,许多读者都喜欢《水浒》,喜欢宋江。难  相似文献   

19.
话说王庆     
《水浒》是一部写宋朝农民起义的小说。根据历来的研究,它最初的构思规模,应是梁山泊英雄大聚义以后,宋江率众受招安,接着去征方腊。一战结束,双方死亡殆尽,故事以悲剧结束。正如鲁迅所判断:“以平方腊接招安之后,如《宣和遗事》所记者,于事理始为密合。”(《中国小说史略》)作者的意  相似文献   

20.
宋江三十六人中確实可考者僅史斌,楊志二人,史斌系宋江之党,史有明文;楊志据三朝北盟会编引靖康小雅,只说他是“招安巨寇”,沒有明確說出是宋江之党,他是否在三十六人之数,尚有問題,——这且不談。楊志在受招安之后,曾随童貫伐遼,刘延慶蘆溝之败,他也在其中。其后金兵南下,太原被圍,楊志又在种师中部下,進兵解圍。据靖康小雅載,在榆次之战中,“楊志为选鋒,首不战,由間道徑归”,以致全軍崩溃,师中战歿。因此,近年論水浒的作者們往往給楊志以極嚴厉的譴責,例如嚴郭易在他的“水浒传的演变”一書中便说,楊志“本不是一个强毅坚定的農民革命领导人物,和有民族思想的。他中途叛变了起义隊伍,原是不足为怪的,这个叛徒,后來在和金人作战时,又首先不守紀律,以致种师中遭到潰敗,也正是由于他是这种腐化蛻变了的性格所致,后來水浒傳寫了他是將门之后,他的重要事迹只是替大官僚梁师宝送生辰綱給蔡京,他忠实地替統治階級出死力,无可奈何地落草,別无什么出色的描寫,也許还是提高了他一些罢”(頁二一),这个批評,所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