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薛刚 《兰州学刊》2009,(4):107-110
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中的短期行为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行政现象。文章在对政府公共性、公共决策特点进行简要考察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中的短期行为进行了界定。随后深入分析了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中短期行为带来的五个方面的危害:严重削弱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迟滞了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影响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国家形象、阻碍了国家国际竞争力的稳步提高、动摇了地方政府的权威和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益集团在地方政府决策中的作用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个社会利益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利益集团成为一种进行利益竞争的工具,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能够起到帮助地方政府决策机构提出决策问题,扩大决策系统的信息输入量,提供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统筹协调决策中的各方利益,缓和各种矛盾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如果运用不恰当,它也有可能损害公共利益,导致决策失误和政府工作效率低下,加剧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对此,地方政府应采取加快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促进利益集团健康发展和规范运作,找准职能定位,完善利益表达和决策参与机制,将弱势群体组织起来,培育社会公众的公共精神,强化政府公共权威,完善决策咨询、监督制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来应对利益集团参与背景下的复杂决策环境。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普及使民意表达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网络民意表达越来越受到决策部门的关注。与传统的民意表达模式比较,网络民意表达方式既有积极促进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面,又存在着非理性的一面。为此,政府应加快互联网建设,媒体要加强自律,而网民则需要提高网络素养。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化发展,我国公民在参与地方政府决策方面,无论是参与渠道还是参与范围和深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地方政府层面表现得尤为显著。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在营造民主和谐的决策氛围、增强科学合理的决策效果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地方层面都还存在一定范围、规模与水平层次等限度。充分认识这些限度,对于提高地方政府的公共决策能力和治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公众政策参与背景下地方政府民意回应的行为倾向有差别性回应、选择性回应和时效性回应。地方政府无意回应、迟滞回应和被动回应现象的发生,主要缘于地方政府回应的动力、能力和压力的不足。地方政府要加强民意回应,应树立为民执政理念,筑牢政府回应的思想基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进政府回应的制度化建设;提升公务员的职业素质,增强政府回应的自觉性;加强回应载体建设,提高政府回应能力;提高公民政策参与能力,形成政府回应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6.
尹长海 《理论界》2012,(4):37-39
政府公共决策价值目标是关注民生、实现社会和谐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政府公共决策价值目标的实现路径:坚持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是前提;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关键;完善合理的制度是保障。  相似文献   

7.
刘威 《理论界》2010,(3):153-154
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使它日益成为被广泛接受的民意通道。本文探讨了网络民意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特点,从加强舆论引导、健全监管机制、做强主流网站、依法实施管理、规范网络文明五个方面探讨了加强网络民意引导和网络媒体监管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传媒正在占领人们生活的众多领域,并在公众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意通过大众传媒表达给政府并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决策的走向和执行.  相似文献   

9.
尹长海 《云梦学刊》2012,33(2):80-83
政府公共决策是一次利益再分配过程,由于"经济人"假设和政府的有限理性,政府公共决策权力时常被滥用,造成政府公共决策失误。制定完善的规则,规范政府公共决策权力,可以有效防止政府公共决策失误,使之解决民生之苦、反映民生之需、实现民生之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逐渐成为一个反映民意诉求的重要平台,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日益显现出来。我们应重视网络民意表达,变"堵"为"疏",转变网络舆论管理机制,加强网络立法和监管力度,构建网络问政平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网络回应长效机制,加强主流媒体阵地的建设,积极引导网络民意表达方向,规范并保障网络民意表达行为,推动网络民意的表达有序,促使其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服务,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决策权的扩大调动了地方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决策时出现的程序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决策程序的实然与应然的矛盾十分突出。这是由于我国重结果轻程序的传统所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决策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决策利益主体参与的听证会制度等都被忽略或者流于形式。探究地方政府决策程序中实然与应然的矛盾。可以为地方政府更好地进行决策、维护公众利益寻找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已经进行到市县乡一级地方人民政府 ,本文通过对高州市政府机构改革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从政府职能、机构设置、人员分流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探讨地方政府改革中的问题 ,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公信力是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行政条件下信用政府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探索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而提出了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措施方法,以此希冀建构一个亲民、法治、廉洁、高效、责任的政府。  相似文献   

14.
面对"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双重压力,中国地方机构改革实际上承载着双重使命:既要继续通过"管理补课"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也应适时借鉴典型国家的经验,逐步实现加强管理与提升服务的统一。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机构改革的双重使命以及主导逻辑的变化,即由"组织逻辑"向"职能逻辑"的跨越,对地方政府无疑是一种挑战,但在客观上也为其发挥自身积极性,进行因地制宜的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地方人大与地方政府立法权限的划分是地方立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行政国家的不断发展和行政事务的日益增长,加之行政机关所具有的专业性、具体性和便捷性等立法优势,使得地方政府立法的增加成了一项无法阻挡的必然趋势,因此其立法的权限和范围不应再按照旨在对其进行限制和缩减的根据原则来划定,而应当遵循放宽束缚的不抵触原则,以满足复杂多样的行政事务对规章制度的要求。由此带来的消极因素则应通过完善地方政府的立法程序和监督机制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16.
邓金沙 《理论界》2014,(5):58-61
公共事务现代经济学理论中的公共物品理论认为政府应成为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中外各国空气污染治理实践也都以政府为主导展开。空气污染治理成为我国政府目前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以北京市顺义区政府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在空气污染治理工作中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政策执行能力和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并在区域生态治理、保障辖区空气质量方面扮演关键角色,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地方政府也面临缺乏与其他治理主体的联动、缺乏有效政策制定工具和治理手段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机制的完善离不开公民的政策参与。公民的政策参与.有利于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实现和扩大公共政策体系合法性基础;有利于促进公众监督及保证政策的公共价值。我国的公共政策制定机制存在以下困境:主体性困境、渠道性困境、信息性困境、组织性困境。对此,应提高公民自身的参与意识与能力;畅通及完善参与渠道;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多方努力,而地方政府起着主导和推动的作用,这种作用从多方面体现出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树立科学的公平观,切实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对社会的公共管理能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9.
陈朋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101-106
温岭民主恳谈是地方政府创新实践的样本之一。在这场实践中,政府和社会发挥着共同推动的作用。政府的积极推动是实践得以产生、发展的"导航仪",社会的不断发育则为实践奠定基础。基于政府与社会共同作用的创新实践,其价值是非常明显的:开辟基层民主的新空间;促进公众有序参与;夯实基层民主的社会基础;推动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温岭民主恳谈实践表明,推动创新实践的动力何以持久是地方政府创新实践能否巩固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