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脊髓髓内肿瘤(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tumors,IMSCTs)是椎管内肿瘤的常见类型,有关其最佳治疗方法存在争议,随着神经外科技术及设备的进展,手术治疗IMSCTs越来越安全,大部分IMSCTs的病例手术全切除肿瘤成为可能,文章回顾性分析了我们治疗IMSCTs的经验,探讨IMSCTs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通过肿瘤的解剖部位、组织类型、症状和体征、肿瘤切除率及手术效果等方面,回顾性分析过去20年间我科收治的174例IMSCTs病例.结果:本组中室管膜瘤为最常见肿瘤(占48.9%),其次为星形细胞瘤(占35.6%).入院时表现为运动障碍142例,感觉迟钝134例,自发性疼痛100例,括约肌障碍88例.60.9%的肿瘤做到全切除,17.2%次全切除,13.8%部分切除.室管膜瘤92.9%达到全切除,5.95%次全切除,1.2%部分切除;低级别星形细胞瘤41.1%全切除,35.1%次全切除,23.2%部分切除;6例恶性星形细胞瘤中,1例做到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其余肿瘤中,63%达到全切除,14.8%次全切除,23.2%部分切除.术后6个月全部病例症状体征分别与术前相比,60.4%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36.2%神经功能无改变,3.4%神经功能恶化.长期随访中,70.2%病情得到改善,19.5%无进展,4%恶化,6.9%肿瘤复发,6.3%病例死亡.结论:大多数脊髓髓内肿瘤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积极手术的预后较过去有了很大改进,结果令人满意.恶性肿瘤及手术无法全切除的病例,放射治疗是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的总结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1-2009-05 43例经手术治疗的小脑幕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入路.结果:43例中全切37例(86.0%),次全切6例(14.0%).在未全切除的6例中,4例肿瘤已侵蚀颅内静脉窦,1例出现面神经功能障碍,死亡1例.结论:根据小脑幕脑膜瘤部位以及与周围神经血管关系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如全切肿瘤可能带来重要的神经功能损害,应考虑残留部分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法.方法:35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27例患者行放疗或联合放化疗.2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27例,部分切除8例,加作去骨瓣减压术15例.术后症状改善19例,无变化或加重16例.随访20例,肿瘤全切除患者和部分切除患者的存活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多发肿瘤患者和单发肿瘤患者的存活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治疗效果较差,综合治疗可以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4.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属于内分泌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垂体腺瘤的发现率明显增加.经蝶入路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经典经颅入路手术、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各有其适应证.现在注重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近年来我科对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经验、探讨手术技巧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对我科2002-2009年经手术治疗的21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肿瘤的病理类型、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手术切除程度、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室管膜瘤42.9%,星形细胞瘤33.3%,血管母细胞瘤14.2%,脂肪瘤4.8%,神经鞘瘤4.8%;总全切率为71.4%.次全切除率为23.8%,部分切除为4.8%,室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神经鞘瘤全切率均达100%,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根据髓内肿瘤的MRI甚至DSA的表现,对其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通过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可以明显减轻惠者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特别是时室管膜瘤及血管母细胞瘤大都可做到全切.对脊髓髓内肿瘤宜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12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经验、教训,改进手术方法,为进一步提高肿瘤全切除和面、听神经保留率,预防并发症.方法:对12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并对手术要点、肿瘤大小与肿瘤全切率和面、听神经保留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11例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肿瘤全切率为91.7%,面神经解剖保留率83.3%,功能保留率66.7%,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熟悉掌握听神经瘤的病理解剖,识别面神经不与肿瘤粘连的内听道端,再沿面神经锐性分离,并保护面、听神经周围血管,是面、听神经解剖保留的技术关键,减少对脑干的骚扰及保护好脑干侧血管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比邻关系与显微手术技术和预后.方法:对10例鞍区脑膜瘤采取一侧额下经纵裂入路,肿瘤包膜囊内手术切除,6例鞍区脑膜瘤采取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完整切除肿瘤.?# 结果:肿瘤全切16例,术后高颅压症状完全消失,术后12例视力障碍者明显改善,4例视力障碍者无明显变化;术后多尿或尿崩者3例;4例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术后恢复正常;术后3例临床出现脑血管痉挛剧烈头痛;1例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结论:向鞍上、向前方生长以及鞍内甚至向蝶窦生长的鞍区脑膜瘤,采取一侧额下经纵裂入路.向鞍上、向侧方和后方生长、蝶骨嵴内侧、鞍膈脑膜瘤向侧裂、颞颅底生长,采取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肿瘤包膜囊内切除,优于肿瘤完整切除对脑神经功能的保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听神经瘤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面神经的保护.方法:68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开枕骨骨瓣直径约4.5cm,显露横窦和乙状窦,放出枕大池脑脊液再行手术切除,术后进行随访.结果:肿瘤全切43例,次全切23例,1例因大出血未能切除;术后面神经保留61例,术后脑脊液漏2例,术后昏迷1例、死亡1例.结论:显微外科治疗听神经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面神经得以保护的关键,熟练的手术技巧及扎实的显微解剖知识是手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4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所有病例均通过CT扫描证实颅内损伤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恢复良好13例(27.6%),中残18例(38.3%),重残11例(23.4%),植物生存1例(2.1%),死亡4例(8.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辩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手术的时机、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5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格拉斯哥愈后量表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显微手术治疗25例,GOS评分5分19例(76%),4分2例(8%),3分3例(12%),1分1例(4%).随访3月-2年13例,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Ta期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C(MMC)治疗的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101例初发Ta BTCC患者.男53例,女49例.单发组75例(G123例,G2 50例,G31例),多发组27例(G19例,G28例).结果:膀胱癌102例行TUR-Bt,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MMC,疗程2年.全组复发53例(52%),单发肿瘤组23例G1肿瘤者中复发6例(26%),单发组肿瘤50例G2者中复发26例(52%),多发肿瘤组9例G1中复发7例(78%),多发肿瘤组18例G2者中复发13例(72%),原发肿瘤为多发者手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单发者(P<0.05),多发组G2复发率高于单发组G1(P<0.05),单发组G2高于单发组G1(P<0.05).结论:TUR-Bt联合灌注MMC治疗膀胱癌是安全、有效的,但是存在一定复发率,术后患者应该积极治疗密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下致痫灶切除结合低频率皮层热灼术治疗功能区顽固性癫痫的方法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术前应用功能性磁共振、SPECT及脑磁图、立体定向技术进行初步功能区定位.应用唤醒麻醉下进行术中皮层电刺激再次确认功能区,切除邻近功能区致痫灶结合频率皮层热灼功能区治疗功能区顽固性癫痫患者12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随访12例,疗效满意8例,显著改善2例,良好1例,差1例.结论:术前应用多种进行功能区定位,应用唤醒麻醉下术中皮层电刺激确定功能区,切除邻近功能区致痫灶并低频率皮层热灼功能区是治疗功能区顽固性癫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蒙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将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并发放射性直肠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采用蒙药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西药液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4例(53.8%),显效6例(23.1%)有效4例(15.4%)、无效2例(7.7%),总有效率92.3%;对照组痊愈8例(40%).显效5例(25%).有效4例(20%),无效3例(15%),总有效率8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60岁),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173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9例患者并存内科疾病,65例行手术治疗,急诊手术143例,术式以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探查,腹腔镜胆囊切除为主,171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死亡原因与术前合并疾病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有关。结论:虽然老年急性胆囊炎诊断、治疗难度大,手术风险大,但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病理特点,充分术前准备,积极正确处理内科疾病,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疗效评价.方法:总结2006年6月2008年12月的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效果.结果: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50-150mL,平均80mL.再出血2例(4.77%),其中1例出血量<10ml,无需再次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人;术后1个月,死亡2例(4.77%);术后6个月随访38例,失访2例,采用COS评分评价.随访病例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的(GOS评分5分)9例(23.69%);中度病残,生活能自理的(GOS评分4分)23例(60.53%);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的(GOS评分3分)6例(15.79%),GOS评分2分以下病例0例.结论:小骨窗开颅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止血可靠、疗效好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老年(60岁以上)胆石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我院五年来手术治疗老年胆石病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手术53例(61.60%),择期手术33例(38.4%);合并疾病63例(73.3%);治愈75例(87.2%);死亡11例(12.8%);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36.0%).结论:急诊边抢救边检查,术中进行监测及必要的抢救,手术应简单有效.择期手术结合老年特点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治疗合并症,选择好合适的手术时机,术后均应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于2004年7月~2009年1月收治基底节区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各40例,采用小骨窗经外侧裂入路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血肿完全清除81.7%(33/40),血肿大部清除18.3%(7/40).血肿复发1例.结论:经外侧裂小骨窗入路的方法较其他手术入路能够更有效地清除血肿,最大可能地减少手术创伤,使得缺失的神经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恢复,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院Ahmed青光眼阀植入及其联合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共40例(40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40例难治型青光眼实施Ahmed青光眼阀植入及其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或人工晶体植入、玻璃体切割等.总结术前平均眼压为(37.8±2.5)mmHg术后平均眼压(18±5.2)mmHg,视力无变化19眼占47.5%,术后可提高视力的16眼占40%,视力降低者5眼占12.5%.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其它手术对难治性青光眼可以达到对部分的有效视力的恢复,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19.
大剂量口服氯化钾注射液补钾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剂量口服10%氯化钾注射液补钾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量度低钾患者,口服10%氯化钾注射液150~200ml/24h,记录各时段钾值,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口服大剂量补钾比常规输液补钾能更快使血钾恢复正常;口服补钾组血钾为3.51~5.01 mmol/L,常规输液补钾组血钾为3.01~4.06 mmol/L,两组补钾后统计学差异明显.口服补钾组有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部不适(54.4%),其中2例伴有恶心(22%),伴有呕吐1例(11%);输液组出现输液部位血管疼痛6例(60%),严重疼痛2例(20%).结论:口服10%氯化钾注射液疗效好,临床应用方便、安全、快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胶质瘤患者术后应用替莫唑胺进行化疗,并检测其肿瘤组织中MGMT的表达水平来观察替莫唑胺的临床化疗效果并分析化疗耐药与MGMT表达的关系.同时对MGMT高表达的胶质瘤患者,开展了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的治疗观察.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脑胶质瘤标本检测MCMT,对术后胶质瘤患者应用替莫唑胺进行化疗,并对MGMT高表达的胶质瘤患者,开展了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结果:随访的56例病例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7例,好转8例,稳定13例,病变进展10例,因该疾病死亡2例.客观有效率为41.07%,疾病控制率为85.71%.56例标本中MGMT阳性表达率46.42%(26,56),客观有效组中MGMT阳性率为19.23%(5/26),无效组中MGMT阳性率68.18%(15/22).MGMT的表达在不同的临床效果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MGMT阳性患者,在放疗同时应用TMz口服.结果1例肿瘤全部消失,3例种瘤体积消失在50%以上,4例肿瘤体积消退<50%.有效率达50%.结论:恶性胶质瘤应用替莫唑胺进行的化疗效果与MGMT的表达相关,MGMT阳性比阴性者有明显耐药性.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胶质瘤具有协同作用,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