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进一步深化苏联演变研究,除继续挖掘、整理苏联演变的历史资料外,还需要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科学的指导思想;二是正确的研究方法。在当前苏联演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上,我们应该注意和坚持的是:1.唯物主义的方法是研究苏联演变总的方法论原则;2.坚持历史的分析方法,在价值判断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基本立场;3.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清主次,突出主因的客观分析,在改革的失误与错误中寻找演变的根源;4.以未发生演变的当今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参照系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苏联演变的性质是资本主义的全面复辟,这是历史的倒退。苏联演变的过程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激烈的阶级斗争,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苏联演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能把苏联演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经济没有搞好。苏联演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苏联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共产党提出并执行了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是共产党本身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3.
赫鲁晓夫时期(1953—1964年)苏联的东欧政策是复杂的、矛盾的,呈现出放松与控制、时而平行时而交错的特点。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东欧政策既有继承,也有批判。他的东欧政策及这一时期的苏东关系经常处于矛盾、不稳定的状态。大国外交和强权政治,盛气凌人和反复无常,经常在他的东欧政策和苏东关系中表现出来。他有处理好苏东关系的愿望,但未见到有解决苏东关系的成功。因此,如何认识和操作国际主义,如何处理好国际主义与国家民族主义的关系,这是赫鲁晓夫留给后人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10年来中外学者关于苏联演变原因的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演变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影响重大而又极其复杂的事件,对其根本原因的分析,可谓众说纷纭。10年来中外学者有关此问题的主要观点有“乌托邦说”、“原罪说”、“葬送说”、“和平演变说”、“民族矛盾说”、“上层自决说”、“经济没搞好说”、“斯大林模式说”、“错误路线说”、“意识形态说”、“抛弃说”、“历史合力说”等。这些观点,除了“乌托邦说”和“原罪说”明显地带有敌意和偏见外,其他说法都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视角对苏联演变的原因作出了探讨,都含有正确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着把苏联演变当做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和各个领域正面经验的反证去研究的现象,这就使我们的研究往往停留在浅层次和表面现象上,难以挖掘出反映事物本质的深层原因。事实上,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既不是斯大林模式的罪过,不是因为经济没搞好;也不是错误的改革路线和民族矛盾造成的;更不是由于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党等原因而导致的,而是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既得利益阶层的有意所为。苏联的演变是党内既得利益阶层推动的自觉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归纳出指导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论,即"三维"结构论、"交叉替代"结构论、"动态规划"方法论、"双流理论",旨在通过阅读主体与阅读载体的相互渗透及意情的合理配置,进行阅读方法的科学调整,化静态阅读为动态阅读,变单一阅读为复合阅读,使阅读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遏制苏联和所谓共产主义扩张,削弱并击溃苏联东欧集团,赢得冷战的胜利,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冷战战略。这些战略在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中的作用,就某一具体战略来说,作用有大有小,有些甚至是失败的。但就以遏制大战略为代表的美国整体冷战战略而言,则加剧了苏联东欧国家的困难,激化了苏联东欧国内的矛盾,在苏联东欧培植了破坏的种子,对促使苏东裂变、美国赢得冷战起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成为苏东剧变、冷战结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民国地方实力派冯玉祥与国民政府蒋介石之间既有相互斗争的一面,又有统一合作的一面。经过二十多年的分分合合,冯玉祥终于认清了蒋介石的本质,与之决裂。冯蒋关系的演变,既是冯玉祥政治态度的转变使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苏联政府通过推行特殊移民政策将600万人口强制迁往国家边远地区,人为制造了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特殊移民。特殊移民政策历经了两个发展阶段:30年代的流放富农和40年代至50年代初的民族驱逐。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国家新领导人颁布了一系列解放法令,特殊移民人数迅速减少。1965年,特殊移民基本停止存在。  相似文献   

9.
以往人们对实事求是的理解,侧重于从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视角揭示实事求是的内涵和作用,而很少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反思实事求是的结构和功能。本文从实事求是作为方法论所独有的本质穿透性和整体构成性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并且从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探讨了正确发挥实事求是方法论功能的环节,从而突出了实事求是方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德育方法论作为德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德育过程的运行、德育内容的选择和德育效果的考评意义重大.回溯德育方法论的历史演变,既是理论梳理之运思基础,更是实现当代德育从传统的德育灌输走向德育生态的方法论转型之需.  相似文献   

11.
通过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与教育研究方法论演变的历史研究,阐明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自然科学研究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影响,并分析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与教育研究方法论之间的辩证关系:自然科学的发展是教育研究方法论发生变革的重要动因,它拓宽了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它所引起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奠定了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客观基础,它的具体方法被直接引入教育研究之中,引起了教育研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苏联在长达70年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对社会财产进行多次分配,除了短暂的新经济政策以外,另外两次大规模的国有化政策和私有化政策均未取得预期效果,没能够激发出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而导致社会发展放缓,严重影响了苏联世界大国地位,成为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对东欧政策从属于其遏制苏联的整体战略目标。头一个十年里,美国对苏联、东欧一视同仁,实行全面遏制。1956年苏共二十大激发了东欧国家普遍存在的民族主义传统和对苏联控制的不满情绪,波兰、匈牙利人民率先挥起了争取自由民主的大旗。在应对东欧政局的变化时,美国“解放”政策的不可操作性充分地暴露出来,促使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东欧政策由“解放”转向“演变”,通过鼓励东欧国家内部的自由化进程,扩大与苏联之间的裂缝,使其逐渐向西方靠拢,最终使其制度发生和平演变。这是一条分化瓦解苏东阵营的路线,与“解放”相比,该政策更注重具体实施的灵活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知识密集的高科技领域,如何保障管理信息系统高质量的 建设和运行,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从MIS建设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如何在企业中成功实施现代管理信息 系统。  相似文献   

15.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和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是对人权问题科学认知应遵循的三个基本方法。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把握住人权本身的实际 ;才能既看到人权在历史上是资产阶级的特权 ,又看到它必然会发展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所应享有的权利 ;才能把对人权的抽象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  相似文献   

16.
两种改革观的原则分歧与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及当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进行对照,以未剧变国家为何没有步剧变国家后尘作为重要的参照系,比较这两种改革观之间的根本区别,系统分析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执行了一条错误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彻底背离马列主义、放弃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目的是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将这种研究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语言是一个体系,某个形式的概念往往是功能范围,在体系中表现为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因此,在进行静态意义的对比时,需要注意动态的功能变化。(于日平2007《对比研究方法论的探讨》)本文将从日语学习者的角度,就汉日对比研究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新岭南文化的研究背景进行总结分析,以新岭南文化的有关调研为支撑,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新岭南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路。认为新岭南文化研究要在重点、难点和热点上准确把握,要在高度、深度和角度上创新发展。指出研究方法论上,要着眼越、粤要"跃",居、剧要"聚",岭、灵要"领",馆、管要"冠"的新课题;要致力"交往"、"交流"、"交易"文化的提升,"平民"、"平等"、"平实"文化的转型,和广州文化队伍、文化精品、文化阵地的打造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9.
体制不是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探究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必须从理论上、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进行.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能够始终从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出发来认识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从而导致思想僵化、模式僵化,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最终引发了全面的政治、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发展观不仅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意义,而且具有正确的方法论意义。一般来说,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可分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思维方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分析方法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操作方法三个层次。剖析科学发展观方法论的层次结构,对于我们完整地、科学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科学发展观及其方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