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制度安排。传统治理结构大多遵循“股东至上”逻辑,股东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目标。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这一模式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随着其他利益相关者地位的上升,共同治理模式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我国企业在改革治理结构时,也应树立共同治理观念,重塑新的治理价值观,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从公司治理研究和实践的历史来看,公司治理目标为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是现实与法理之间存在矛盾困境,使学术界在反思传统的股东治理理论有局限性,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公司治理目标,追求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公司目标逐渐形成。在认知股东治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股东至上和利益相关者主义的公司治理目标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综合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公司治理目标理论的发展趋势,以期能够对理论研究有所助益,为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4.
国有非流通股“一股独大”,使公众股东无法对大股东做出的决策施加实质性的影响,沉重打击了公众股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类别股东表决制度即是为了解决这种不平衡而进行的公司治理制度创新,公司的重要决策事项需要征得公众股东的多数同意方可生效。为了稳定有效地推行类别股东表决制度,平衡各类股东的利益是实施成功的关键,完善配套制度是制度保障,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基础。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是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之一。文章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优化治理结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缺陷,从改善公司的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与运作、健全公司经营的外部竞争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迅速,他们对公司治理的态度,也逐渐由消极的间接治理转向直接的积极治理,即股东积极主义。但是机构投资者在股东积极主义行动中仍面临着许多障碍。  相似文献   

7.
侯东德 《管理世界》2008,(9):180-181
以公司契约理论为工具对股东权的本质作出全新的解释:股东权应当是一组发展的、动态的、开放的契约权利束。由此,我国公司治理应当采取股东导向模式,应当赋予股东充分的契约自由,促进股东从冷漠到关心的回归,充分发挥股东在公司自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司公立,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一个公司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的法律制度,公司分立是公司组织再造的重要手段,具有提高公司经营专业水平、降低内部管理成本等效率价值。面分立的结果会使公司在人格、财产、权利义务等许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给公司经营与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便作为利害关系人的中小股东、债权人受到较大影响,其利益有被侵害的危险。因此如何对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进行合理保护与救济是公司分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模式的多维度比较研究:构建公司治理权变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依据制度环境维度,将公司治理模式分为外部监管模式、家族监管模式和内部监管模式;依据人力资本维度,将公司治理模式分为股东至上主义模式、双边治理模式、员工至上主义模式;依据企业成长维度,将公司治理模式分为古典治理模式、过渡治理模式和现代治理模式。本文进行了公司治理模式三个维度的比较研究,即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在综合考虑三个维度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公司治理权变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和制度安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晓 《战略与管理》2000,(5):92-100
  相似文献   

11.
陈静 《决策与信息》2011,(5):102-102
关联企业形成后,控制股东利用其控制权实施的对从司公司完全控制、不公平关联交易、侵占从属公司财产和利润、篡夺从属公司营业机会、制造从司公司破产以逃避债务等行为在减损从属公司财产、损害从司公司利益,危及从司公司债权人债权的同时,也必然从司公司的少数股东利益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海琴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666-671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显示,至今还没有清楚的证据表明哪个模式是最佳的,一个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采取什么模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模式是完整的和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叶利钦执政末期出现的一系列经济社会转型危机,普京开启了非常复杂的政治改革过程,并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转变构成一种多要素的互动关系.自“可控民主”到“主权民主”的国家治理,承载着“普京主义”应对危机的战略调整使命,具体探索了决策权威、行政能力、经济绩效、核心价值与国家-社会互动的国家发展道路.为有效化解威权色彩与民主因素的内在张力,需要突破易被固化的自由-民主理论视角,实现新世纪俄罗斯在国家治理五大要素下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的新进展:公司治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司治理理论与公司治理原则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下,公司治理研究和实践的焦点正在转向公司治理评价。开展公司治理评价研究,构建衡量和诊断公司治理状况的科学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对于投资者正确决策,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加强政府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监管,促使上市公司治理质量的改善,形成上市公司声誉的制约机制和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国际上许多著名的机构与组织都建立了自己的治理评价体系,如标准普尔、戴米诺、里昂证券等。中国上市公司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公司治理的实践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综合…  相似文献   

15.
英国议会乃“议会之母”,拥有法律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议会和内阁关系发展之初,表现出来的是路径依赖下的制度沿袭,但1867年的英国议会改革成为英国议会制度发展史上重要的意外断裂点,使得议会和内阁的关系开始发生逆转,内阁逐步走上了控制议会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组织控制、市场控制: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和制度安排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20世纪初诞生的现代企业具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现代企业的规模、技术含量、市场竞争所带来的机遇与风险、发展战略确立的重要意义、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这些问题都是传统业主式企业所不能比及或没有碰到过的。但职业管理者取代业主控制企业的经营又产生了“代理人”问题。从经济学的理性假设出发 ,委托人和代理人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代理人具有“道德风险”、“规避”、“搭便车”等驱动和行为。为了确保委托人的权益不被侵害和滥用 ,两者的契约关系需要制度上的相应安排 ,这就是…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对中国共产党治理社会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纵观这一历史过程,经历了由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从社会治理到社会治理创新的转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项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又一个新飞跃,实现了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理清这一转变的发展轨迹和脉络,对于加强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上中小股东首次在董事会选举中击败控股股东并成功控制董事会的上市公司"深康佳"为例,探讨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途径及局限性。主要发现和结论是:首先,互联网时代下,随着法制环境的改善和信息渠道的日益畅通,中小股东的维权意识更强,更容易了解和辨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害行为,也更可能借助网络等新媒体渠道沟通协作并联合制衡大股东;其次,股东网络投票制度降低了中小股东投票的成本,而累积投票制则大大提高了中小股东选派董事代表的可能性,成为中小股东制约控股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渠道;最后,由于中小股东利益联盟脆弱、治理角色定位不当、短期偏好等局限,中小股东掌握控制权可能造成公司在治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混乱。因此,我们需要客观全面地评价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本文提供了一个中小股东参与治理的完整分析框架,丰富了现有中小股东治理的相关文献,也对有关当局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尤其是股东投票机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存在的意义无疑是为了防治各种公司败德行为,及时应对各种管理伪相,这不仅是对企业硬实力的保护,对企业的软实力同样如此。随着软实力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软实力的伪相对企业相关利益主体造成的伤害同样不容低估。尤其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环境下,通过软实力"防伪"的自律,才有助于企业实现文化崛起,这应当成为加强公司治理的一  相似文献   

20.
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与企业绩效:公司治理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年~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系统考察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间的互动机理,检验公司治理在两权偏离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其负向效应随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比例的提高而趋于降低;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偏离对公司治理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其负向效应随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比例的提高而趋于降低;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在终极控制对公司价值的作用机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超过50%,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比例的提高会降低公司治理的中介效应.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最后为优化公司治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