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全体社会成员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表现为在劳动过程中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再分配两部分构成,这两种分配结合在一起使按劳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得到贯彻 相似文献
2.
薛为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140-143
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经济不仅与按劳分配有兼容性,而且为按劳分配的完善和科学实现提供了条件;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照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来取得个人收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商品的条件依然存在,劳动力通过市场进入生产过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劳动力的商品所有权的实现,是社会主义分配关系中的辅助因素,现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兼容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特色,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肖三洲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8(1):61-67
本文概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理论,探讨了按劳分配理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和变化,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中的主要障碍。文章认为,只有反对平均主义,才能按照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对我国目前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及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广迪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6):563-567
文章通过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郭广迪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1,14(6):563-567
文章通过对按劳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价值如何评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文章从劳动力价值的可变性出发,系统地论述了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指出劳动力产权分为所有权和使用权,同时劳动力产权中的资本性、投资性决定了这类复杂劳动力实质上是劳力要素和资本要素。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转化为劳动者作为劳动力所有者,依据某种标准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7.
杨蔚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17-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社会劳动力价值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社会劳动力价值取向目标要体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用人单位劳动力价值取向界定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理论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存在根本差别,按劳分配也必然是多层次的。因此在社会保障领域内应更多地关注公平,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缩小人们之间收入的差距,实现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系中增进平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与我国当前的按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庆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8,3(1)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消费品分配方式,但是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所具备的特点、实施的条件和采取的具体实现形式等方面与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存在诸多差异,本文拟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结合我国现今的按劳分配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深思。 相似文献
9.
廖生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按劳分配的本质要求一是社会总产品要在社会公共需要和个人消费之间分配;二是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报酬应当高于劳动力的价值,这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使劳动者得到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国家集中国有企业的一部分利润,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动者的劳动量进行再分配;另一种是工资完全由劳动力市场决定,国家通过法定最低工资、失业保障等措施使劳动力价格高于价值。后一种方式不仅可行,而且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10.
本主要论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涵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效结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卢国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1):69-72
实行市场化的按劳分配,必须对传统按劳分配理论有较大的突破,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摆脱传统经济理论的影响和束缚,应该把按生产要素分配看作是市场经济共有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两者的结合是有层次的结合,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郑必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1):118-122
市场经济下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相通之处,按劳分配也只能按劳动贡献分配。了解按劳动贡献分配的两个层面及其趋势,有助于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3.
14.
成玉林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理论,有其理论前提和适用条件。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适用的经济条件不相吻合。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所讲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是按劳动力的潜在能力分配,与马克思的原意并不相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作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之一,不仅有其必然性,而且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李荣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3):84-87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应是并列的两种分配方式,而应是分配原则与其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只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而实现形式问题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都可以表现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将表现得更为普遍和充分. 相似文献
16.
龙苑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48-51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江泽民主席在十五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与马克思提出劳动价值论的时代相比,现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不可能完全预见到现代社会出现的各种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劳动价值论,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解决新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7.
师建龙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54-56
按劳分配原则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分配制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党章和宪法的确定。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按劳分配原则的科学内涵存在不同的见解,尤其是现行高等学校教科书的表述不一。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按劳分配原则的论述,可以得出按劳分配的科学内涵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要以一定的方式为社会和集体提供劳动,社会和集体以劳动为尺度,在对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根据每个成员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给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相似文献
18.
依法行政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想和法律原则的提出和发展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我国依法行政作为国家基本方略的内容 ,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立起来的 ,因而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姚黎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2,(2):51-5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按劳分配制度的涵义、历史必然性和性质作了理想描述,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制度的实现状况与其早期设想形成了一定的差距。如何看待两者的差距对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刻理解和正解执行按劳分配政策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