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资本理论与公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湘莲 《学术界》2007,(3):87-91
社会资本不仅是公民社会的基础,也是一切政治共同体的基础。公民社会与公民信任成为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这也使得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有了广泛的结合。公民文化不仅是一种社会资本,而且有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和运作。培育公民参与意识、法制意识、主体意识以及信任和宽容精神,既是当代公民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在构建现代社会资本的过程中,发展公民社会,落实公民权利,培养公民意识,对于公民文化的培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进程是当代社会最深刻、最复杂的变迁过程,而公民意识作为现代社会的精神蕴涵则引发着现代化中最深层的精神变革。公民意识的发育要以市民社会的存在为依托,市民社会催生了新的社会结构体系的形成,这不仅提供了公民意识生成的契机,同时市民社会自身的发展也为公民意识提供着必要的发育机制和基本要素,因而市民社会构成公民意识发育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公民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万宏 《学术探索》2004,(10):19-21
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就必须以“自由竞争”和“公平贸易”的精神对待各种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 ,这不仅是“国际通则”的基本要求 ,也是公民社会理念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对于公民社会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的中国来说 ,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必须致力于公民社会建设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融入世界大家庭  相似文献   

4.
公民伦理的概念解析与理论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国文 《天府新论》2006,12(2):35-39
(一)对公民健全生活的推崇,是公民伦理存在的情感基础。着眼于公共领域美德的培养,何谓公民伦理,这是一个仁智交锋的问题。基于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与社会合法正义的塑造———这两个基本理念,公民伦理不仅是着眼于社会共同体成员在交际生活中的要求,也是公民个体完善人格与实践品  相似文献   

5.
公民伦理是公民交际生活的必然要求,是逐渐成长的公民社会的产物。在整合性的哲学思辨中,公民伦理充当起公民社会的自然法,它不仅体现了全球化时代政治哲学视域的一种转向,而且也体现了社会公共体成员对共同的善与共同利益的一致追求。现代社会公民伦理作为一种道德概念与行动哲学,体现出六种基本特质:公民伦理的自主性、平等性、民主性、保护性、健全性、教化性。在民主参与的现代社会中,公民伦理承担的是整合理性的人与理性的规范的道德使命。  相似文献   

6.
论公民道德的日常性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所谈的公民道德是要回答如何使这些潜在、隐性的公民具备现实公民、理想公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公民道德不仅要针对公民个人,还要在社会结构、组织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实际的革新。公民道德必须落实到公民的日常活动中,这也是当前我国存在的带有迫切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之一是民主法治,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离不开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公民参与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还是监督权力和预防腐败的重要保障,以及改革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改革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不仅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直面对的一对矛盾。目前中国的治理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私人经济部门和各种民间组织的力量日益发展壮大,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公共部门与私人经济部门之间正在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分工合作的新型治理结构。公民社会的发展就是对当代各种社会问题的适当反应,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推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长期的政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的产生与发展不仅需要内在规则,社会的“经济人”要在行动中克服“理性悖论”,还必须有“第三者”供给外在的规则与制度,因此没有政治国家设定公民社会的产权制度,公民社会将处于无效率的状态。但政治国家的目的矛盾性决定了“国家悖论”,国家既可能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也可能阻碍公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隐私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不仅在公民正常生活秩序的维护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社会和谐和稳定也有极大的影响。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社会舆论传媒的发展,公民的隐私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维护好公民的隐私权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隐私权的相关理论,从社会隐私权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通过民法的制定来进行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