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辉煌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此作了科学的总结。现在回顾三十多年来我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光辉业绩和取得的宝贵经验,对于做好经济调整工作,发展爱国的统一战线,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经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是在一个中国的原 则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来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邓小平集中全党的智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坚持毛泽东、周恩来等关于和平解决台 湾、香港问题的方针,以中美关系改善为契机而提出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的、合理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理论(以下简称“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一国两制”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社会制度包容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之内来说,这就突破了人们熟悉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传统观念。“一国两制”并没有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是从我国面临的各种实际情况出发,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由处于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主动提出在特殊地区和小范围内长期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相应的政权组织,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有两个性质不同的制度并存的局面。当然,这里…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意义吴奕新历史给社会主义中国留下了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来和平解决港、澳、台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邓小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又一个重大理论突破,具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即将随着香港的回归而成为现实。它标志着祖国和平统一新时期的开始,也预示着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的形成。“一国两制”必将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强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坚定全党及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和信念。但是“一国两制”对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酌问题,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为此,“一国两制”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所以,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成了摆在党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同东方历史发展的特殊道路及东方社会的特殊面貌,有着深刻地内在联系。本文拟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通过对东方历史发展的特殊道路的探讨,来理解“一国两制”的历史唯物主义意义。 一 宏观考察之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7.
<正>“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策略思想,所提出的一项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它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思想,是邓小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反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则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时,则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制度发生革命。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时候,资本主义就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之后,国内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在人们的思想上、社会人文上,都将对内地的发展变化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对人们思想观念将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就为加强职工思想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一、独特的制度,加速了国人对香港社会的了储,为我们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开拓了新领域“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和平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确保香港长久繁荣的伟大构想。实行“一国两制”增加了两种社会制度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中国的资本主义形成和资产阶级形成问题,有过不少讨论,我也陈述过自己的见解。在拙著《中国经济史问题论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出版)、《中国近百年经济史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10月出版)、《中国封建经济史述略》(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等书和“关于中国经济史的一些理论问题”一文(《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年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我国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是毛澤东同志将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經济建設的实际相結合而树立的科学論点,是农业在我国国民經济中客观存在的极端重要的作用的最完整、最深刻的理論概括。毛澤东同志对于我国农业的这一命題,是对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經济学的創造性的发展,它有着极其重大的理論意义与实踐意义。学习与正确領会毛澤东同志关于我国农业的这一天才論点,是理論工作者与一切經济工作者的迫切任务。由于自己水平很低,学习得很不够,仅将一些不成熟的意見提出来,以供大家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尤其是在当代,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是,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与新变化,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都不可能超越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尊重,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在80年代前期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在香港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制度安排,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战略构想,其意义实际上远远超过了其所解决的现实政治问题,而成为一个构建中国人新国家意识、促进中华民族实现共同繁荣的指导方针。香港的顺利回归及其回归后的持续稳定繁荣,都仰赖于“一国两制”这一创造性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在这个意义,邓小平是当之无愧的香港回归这一千秋功业的奠基者和开拓人。“…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以及和平统一祖国而开始形成,又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香港是第一个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地区。回归后香港的政治发展是一个与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同的特例。探讨“一国两制”的理论及其在香港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孟庆顺教授的新著《“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后的政治发展》(香港社会科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月版),就是对这一理论的专题研究。“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国两制”的提出对…  相似文献   

15.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结合中国实际而提出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是党中央根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确保澳门顺利回归而制定的重要方针。世纪之交的澳门回归,是继香港回归后又一件盛事,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新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它对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采驭的和平移交、平稳过渡的形式,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在回答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时,曾经先后提出两种理论和方案: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先行者,在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历程中,形成一种学说——“西学”(或“新学”),为在我国建设一个欧美式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理论的说明;十月革命以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总结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历史教训,修正“西学”在理论上的失误,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为在我国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说明。这两种理论和政治方案,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布罗代尔提出一个惊人的论断,“马克思还从未用过资本主义一词”,①但人们却认为资本主义是马克思批判的主要对象.此语一出,学界哗然,围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概念使用的争论至今不休.一些学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马克思的确没用过“资本主义”的名词形式,于是试图以此宣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虚假性.然而,关于马克思“资本主义”问题的讨论并非一个概念问题,而是一个现实的理论问题.问题不在于以“西方马克思学”的方式从表面观察马克思是否使用这一名词概念,而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方法从内涵剖析马克思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即使没用过任何词性的“资本主义”一词,也能展示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性与经济学的深刻揭露.这种“看不见”的剖析在马克思《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及其手稿《工资》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即狭义的资产阶级社会.②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既是我们党历史发展经验的总结 ,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发展经验的总结 ,是联系今天现实的科学结论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新概括 ,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是对党的组织、广大党员的新的要求 ,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体现了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只有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才能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实现国富民强 ,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教育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 ,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布罗代尔提出一个惊人的论断,“马克思还从未用过资本主义一词”,①但人们却认为资本主义是马克思批判的主要对象.此语一出,学界哗然,围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概念使用的争论至今不休.一些学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马克思的确没用过“资本主义”的名词形式,于是试图以此宣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虚假性.然而,关于马克思“资本主义”问题的讨论并非一个概念问题,而是一个现实的理论问题.问题不在于以“西方马克思学”的方式从表面观察马克思是否使用这一名词概念,而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方法从内涵剖析马克思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即使没用过任何词性的“资本主义”一词,也能展示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性与经济学的深刻揭露.这种“看不见”的剖析在马克思《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及其手稿《工资》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即狭义的资产阶级社会.②  相似文献   

20.
<正>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的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我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原则和方法,在探索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构想的实践过程中,寻找到一条为实践所证明了的切实可行的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正确途径,这就是处理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是以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为其理论根据的,在探索和平统一祖国的最优模式的“一国两制”的答案中,又独创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本身的和平共处原则。“一国两制”理论一经产生和在实践中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显出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